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大力鼓励各地进行扶贫攻坚。旅游扶贫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扶贫方式,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发展。本文以绵阳民族地区为例,通过提出绵阳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条件,梳理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总结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绵阳
  中图分类号: F592;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14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72
  旅游扶贫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处在偏远地方,交通不够完善,产业不能形成效益,贫困的发生率较高,但是这些地区又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因此在民族地区要实现精准扶贫可以用旅游扶貧的方式进行。旅游精准扶贫将旅游和扶贫相互结合,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可持续发展旅游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绵阳的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研究绵阳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能够更好地实现绵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1 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各地在打好脱贫攻坚战时需要实施精准扶贫,充分挖掘各地的比较优势,实现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旅游精准扶贫方式的运用要结合所开放地的适应和可行条件。实施旅游精准扶贫,首先需要对该地的旅游资源、配套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确识别,从而确定是否能通过旅游方式进行扶贫。基于此,通过对绵阳民族地区相关条件的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绵阳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前提。
  1.1 绵阳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
  绵阳的GDP排名是四川省第二名,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市辖的北川、平武二县属于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中的秦巴山区。同时,绵阳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除汉族外,还有羌族、藏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国内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享受着四川省少数民族比照县待遇。由于受自然、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民族地区成为了绵阳贫困人口集聚地。
  北川、平武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北川作为羌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有着药王谷、寻龙山、九皇山、小寨子沟、千佛山等自然景观,有着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有着北川地震遗址,有着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北川石椅村、猫儿石村、渭沟村、黑水村、上五村5个羌族村寨,有着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平武县有着少有人知的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白马人,白马王朗景区带村被列为国家推出的旅游扶贫示范项,有着泗耳自然保护区,有着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报恩寺。综上来看,绵阳北川和平武作为民族地区,有着少数民族文化风情、革命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条件非常丰富,具有旅游业的发展性。
  1.2 绵阳民族地区的配套条件
  绵阳民族地区因其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了民族地区实现脱贫的方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配套条件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旅游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也更加倾向于民族地区旅游扶贫。
  首先,绵阳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绵阳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是基础。平武县近年来以“畅通平武”为准则,布局了交通路网建设,以九绵高速、广平高速为主轴,以国道省道干线交通建设为基础,以农村道路建设为辅助,建立了完善通常的交通网络。北川县在5.12地震后,为了进行灾害重建恢复,交通方面进行了大力建设,同时九绵高速的兴建也将打通北川当地的交通网络,交通设施的完善将带动更多游客的观光。
  其次,绵阳民族地区产业基础得到了提升。绵阳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北川县在2018年实现了贫困县的摘帽,这离不开北川长期以来科学合理的产业扶贫规划,北川形成了康养避暑产业带、休闲农业旅游带、特色民俗体验带等多种方式协同发力的产业基础,同时通过智慧家居产业园、农特产品加工园、柯城-北川扶贫产业园等,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模式。平武县也依托良好的旅游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如2018年平武县产业发展与东西部协作资金产业分红大会上,村民们通过养殖黄牛、种植茶树等实现了农业产业致富。
  最后,绵阳民族地区政策制度得到了落实。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如《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等。各地也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扶贫政策,如北川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及近三年行动计划》、《北川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平武则把旅游扶贫作为县域重点发扶贫发展模式,并制定了《旅游扶贫“帮带”工作实施方案》。综上所述,绵阳民族地区具有良好的配套条件,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
  2.1 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不够
  在绵阳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在参与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参与面小、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效益低等问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不够主要还是在于受到了民族地区交通条件、资金投入、信息不对称、人口素质、地域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如在绵阳一些民族贫困村庄,当地的旅游扶贫的模式为“政府+公司”的方式,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为了加快扶贫,往往会引入一些大型公司来开展当地旅游业。这就导致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基本由公司进行管理和参与,而贫困人口缺乏相关的话语权,只能从事一些街头摊贩、临时工等,贫困人口因旅游业而产生的收益甚微,大部分旅游经济收益由公司获得。另外,由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缺少相应的旅游资金启动,也缺少相关从事旅游行业的经验,加之自身参与意识不够,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往往是一些外地人员或者非贫困人口,因此真正的贫困人口并没有从旅游扶贫中真正获益,从而产生“旅游飞地”的问题。虽然一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较之过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他们却要面临着土地被占、环境破坏、物价上涨、资源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   2.2 旅游扶贫的开发程度不深
  绵阳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取得了一些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旅游扶贫开发程度不深的现状。一方面,绵阳的民族地区离绵阳市区较远,特别是民族地区中的贫困地区,正是由于交通不便,就更没有机会发展,导致贫困的叠加。而这些地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为破坏和人为干预较少,乡风民风也较为淳朴,有着独特的自然文化和民俗文化。但是,由于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没有被较多的关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开发程度也不够,即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却不能很好地被外界所熟知。另一方面,绵阳民族地区在旅游扶贫过程中相关产业链联动效应不强,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不仅要有可供游客欣赏的自然或人文资源,还要有相应的产业配套设施,食、宿、行、游、娱等。绵阳一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开发较晚并且一些人急于想从旅游中获益,导致急功近利下的各种问题突出。
  2.3 旅游扶贫的管理不健全
  对绵阳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贵在精准。精准既体现在扶贫对象(贫困人口)的识别和精准识别和参与,扶贫项目的精准开发,又体现在扶贫的管理实施的精准。当前,绵阳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一方面,扶贫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扶贫管理机构。各地负责旅游发展的往往是旅游部门,而负责扶贫的则是该地扶贫办,缺少专门负责旅游精准扶贫的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因此旅游扶贫的相关事宜不能进行精准的划分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糊性容易导致多头管理或者无机构统一管理的问题。由于管理机构的不完善也就容易导致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另一方面,扶贫中旅游管理和运行的专门人才缺乏,导致管理出现粗放现象。在当地进行旅游管理和运行的多为当地村干部或村民,缺少专业的培训,缺少处理旅游事故的各方面能力,其管理方式和水平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精准扶贫的要求。
  3 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3.1 激發旅游扶贫的内驱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其扶贫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政府、旅游企业、民族村寨、社会组织、贫困人口等都在参与旅游扶贫。由于旅游扶贫是一项相对专业性、资金投入也较多、后续管理发展的事情,其最终利益的获得者往往是掌握着各方面优势条件的企业手里,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其参与旅游扶贫的面小、效益低、参与程度不够。因此要实现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就必须要激发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内驱力,使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参与到旅游扶贫过程中。一方面,贫困人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掌握专业的旅游知识、积累专业的旅游行业管理经验,政府和社会组织等要对贫困人口进行专业的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让贫困人口受益的分配机制。政府在引入相关企业或社会组织进行当地旅游的发展的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配套条件,如需要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提供相关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等,让贫困人口能够受益。同时还可以建立再分配机制,当地可从旅游收益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助一些没有能力参与到旅游业的贫困人口,通过再分配实现公平性。
  3.2 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多元同向扶贫协同效应
  民族地区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需要精准发力,构建旅游产业与相关直接关联产业和间接关联产业的相互协同,构建旅游+多元文化产业链,发挥好旅游扶贫的辐射效应。一方面,需要构建旅游+直接关联产业链。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实现精准扶贫,需要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精品,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绵阳民族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少数民族文化优势等着力打造出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实施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比如,绵阳北川县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打造出了“北川名片”,如举办辛夷花节、羌茶节、年猪节、情歌节等生态节会,在民族村寨开展唱羌歌、跳沙朗、品羌家咂酒、吃羌家美食等活动。绵阳平武县在旅游扶贫中打造了平武冰瀑节活动,“探秘虎牙,寻梦雪宝顶”生态旅游、非遗展示活动等。另一方面,需要构建旅游+间接关联产业链。旅游业不是一个单的产业,可带动当地农业、建筑业、交通业、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绵阳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山区环境优势,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如北川县打造了蓝莓扶贫产业,在打造蓝莓种植业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的乡村旅游。因此,绵阳民族地区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积极带动各类产业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3.3 健全旅游扶贫管理制度,提升扶贫监管运行实效性
  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需要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措施,健全旅游扶贫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的精准化。一方面,民族地区要依托当地的扶贫办开设专门的旅游指挥中心或旅游扶贫下属部门,着力旅游扶贫地开展工作,对旅游扶贫中的问题进行精准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旅游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长久性的工作,要根据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动态监管,可以搭建旅游扶贫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实时更新相关的扶贫数据和扶贫信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发力扶贫项目,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另一方面,扶贫管理过程中还要设置的专门的扶贫人才,如扶贫管理人才、旅游经营人才等。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需要发挥联动效应,大力培养和培训专业人才。如政府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稳定性,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各行业开展多样化的培训讲座,高校则培养一批旅游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超,黄钦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7):66-73.
  [2]覃素平.广西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74-79.
  [3]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84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