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阳市水稻绿色增产技术推广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模式攻关是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并应用到水稻生产中。南阳市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总结了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保障措施;成效;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052-02
  南阳市地处南北两大稻区的过渡地带,虽兼有南北稻区稻作资源之优点,但既没有南稻的规模优势,又没有北稻的品质优势,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单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稻米品质较差;,因此,南阳市水稻生产迫切需要进行提质增效,由追求单一数量型转化为质量安全效益并重,大力推行绿色增产模式,强力推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创南阳名牌大米。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的背景下,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是支撑粮食发展的接续和替代动力,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模式攻关就是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应用到水稻生产中,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目的。
  1采用的技术路线
  南阳市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技术攻关工作始于2015年,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水稻生产办公室联合发起。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了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和河南省地方标准,根据南阳市的地域气候特征、生产水平因素,经过试验示范,综合应用了优良品种、模式施肥、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国内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整合为《南阳市水稻生产标准综合体》,经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通过,于2016年11月3日以南陽市地方标准DB4113/T212-2016、DB4113/T227-2016发布实施,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推广的技术规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结构整体完整,要素设置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二是操作步骤详尽,指导性强;三是应用技术多,操作过程流畅,选择性强。
  2主要技术模式
  2.1引进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试验即适宜品种模式
  以优质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突破口,注重稻米外观品质、适口性、产量和综合抗性,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进展,建立适宜品种绿色增产模式。常规粳稻以郑稻系列、郑粳9707、宛粳096、豫津优9702为主;杂交粳稻以9优138.9优418等为主;杂交稻以内2优6号、川香优8号、绵II优838、II优725.宜香9号、冈优725等为主导品种。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优质水稻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2围绕三控技术开展配方施肥试验即施肥模式试验
  近年来,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在施肥的理念上、种类上、方法上与绿色增产的要求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氮肥的施用量较大,钾肥及微肥元素少施或不施。
  2.3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在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上,提倡采用“抓两头(秧苗期、孕穗破口期)、放中间(分蘖期)”和“治小田,保大田”,按照防治指标合理使用“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的策略。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2.4种养结合稻一鸭共养模式
  2015-2016年唐河翡翠绿米庄园股份公司在昝岗进行绿香稻一鸭示范试验,对这种模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发现,稻鸭共生系统的投人只占常规稻作系统的82%,主要用于购买塑料网、鸭苗和饲料等;稻鸭系统的水稻产量与常规稻作系统的产量相当,但质量更好。若按有机食品价格高于同类商品20%的市场价格(绿香稻谷8元kg)计算,加上鸭子的附加产值(12只鸭、每只30元,共360元),则稻鸭系统比常规稻作系统增收6675元/hm2左右。
  2.5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
  南阳市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直到2008年随着性能稳定、价格低廉高性能插秧机、收割机的研发成功以及育秧技术和高产配套农艺技术体系的完善,全程机械化才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包括机插、机防、机收)绿色增效模式已经成为南阳市水稻应用面积较大的一种稻作方式,到2017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效模式推广面积达2.71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81.2%,累计推广面积达9.07万hm2。
  3组织保障措施
  3.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产
  南阳市于2015年确立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将绿色增产列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专项工作,各级政府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执法监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绿色增产营造有利环境。
  3.2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
  南阳市水稻生产办公室作为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技术攻关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管理及项目实施、试验方案制定新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指导项目总结等。项目实施县(区)负责落实种植区域、面积,组织农户按技术要求种植和及时参加有关培训。项目实施技术小组建立层层负责、定期交流、经常检查的制度,严格要求,接受项目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和考核对项目实施前有关情况和数据、项目实施记载资料项目年度总结以及项目完成后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等有关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2。
  3.3创新“龙头企业+农户"操作模式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是推进绿色增产的有益探索,几乎覆盖了水稻生产全过程。如在育秧服务上,主要有“全包式"(代育代插)、“半包式”(仅代育)2种模式,育秧主体主要有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或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的育秧服务公司等。在病虫害防治服务上,有专业机防公司全程防治的“全包式”,有阶段性防治某种病虫害的“半包式”,有效地推广应用了绿色增产技术。   3.4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一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种稻大户,引导周边农民掌握生产实用技术;二是组织技术人员进村人户,开展送科技下乡,深入生产第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l";三是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为技术依托,邀请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工作,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4项目取得的成效
  经市(县)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水稻绿色增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三控”技术及全程机械化应用成效显著,《南阳市水稻标准综合體》上升为南阳市地方标准。据调查,2015-2017年3年水稻平均产量7734.0kg/hm2,较前3年平均产量(7300.5kg/hm2)增加433.5kg/hm2,增幅为5.94%,总产增加45470t,新增产值1.36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技术设施条件的限制,对优质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种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观察以及试验研究处于较低的层面,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其特征特性,没有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二是目前稻区农民对绿色增产生产技术基本知识了解较少,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三是实施环节中监管措施跟不上,导致绿色增产生产技术应用效果不显著。
  6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源头创新,提升模式的研究水平,构建水稻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二是继续完善落实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之更快地应用到水稻生产中;三是加强水稻绿色增产生产技术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四是强化对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监管。
  7参考文献
  [1]周旺根.关于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成效与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44.
  [2]董根生,崔海龙,徐秀玲.芜湖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初见成效[J].农机科技推广,2016(7):44-46.
  [3]陈结桂,殷耀来.太湖县粮食绿色增产攻关技术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9):56-57.
  [4]胡晓斌,唐文,任良,等芜湖市鸠江区中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技术集成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7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2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