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试验基地,对落叶松球蚜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林场落叶松球蚜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技术;塞罕坝机械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097-01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别名腻虫,为同翅目球蚜科昆虫,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害虫之一,一般寄生在针叶树木上,严重危害十至二十年生幼树的生存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树木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球蚜虫害的发生和当地气候环境有着重要关联,一旦大范围暴发,很难进行整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部边缘,海拔1010.0~1936.6m,主要植被有落叶松、云杉、白桦、山杨等。每年在林场内被落叶松球蚜危害的林分面积已达2000hm2,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以及苗木售卖。落叶松球蚜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最难防治的虫害。
  1发生规律.
  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属同翅目球蚜科昆虫,最大的特点是需要转主寄生,云杉是其第一寄主,落叶松是其第二寄主。性蚜所产的卵会孵化出许多干母若蚜,每年9月在云杉上进入冬眠期,翌年5月开始生产活动,孵化成为虫瘿,严重危害云杉新芽、针叶和枝干。若虫吸附在虫瘿表面,到了6月就会进人成长期,虫癭的一端有嫩芽,在癭体外侧形成闭合缝,并长有针叶;至7月底虫瘿分裂会爬出许多若虫,飞落到第二寄主落叶松上;至8月中下旬成长为伪千母。侨蚜是其产卵的一部分,在落叶松上成长发育,会阻碍落叶松正常生长;有翅性母是由另一部分产卵发育的,会飞回到云杉上,然后产卵进一步发育成无翅性蚜,经过孵化成为干母,翌年继续破坏新的针叶,年复一年导致成为恶性循环。落叶松球蚜是目前已被发现的成长发育过程最复杂、变化形态最多样的害虫,通常寄生在云杉冷杉、红杉、紫果云杉、杨树柳树、落叶松等多种植物上,在国内的危害区域有东北、内蒙古陕西青海河北坝上等地”"。
  2危害特点
  2.1危害树木
  落叶松球蚜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内造成严重危害的枝叶性害虫,,其导致林场内大部分树木生长速度缓慢,生产力持续下降,严重阻碍了树木高度胸径以及蓄积量的正常增长;在暴发时期,会引发大范围的树木枯萎死亡,威胁着林场内林木的生长发育。
  2.2危害环境
  由落叶松球蚜引起大规模树木死亡,导致塞罕坝机械林场内部分林区水土流失剧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场内生态系统美化环境排放氧气、调节气候等功能性,加大了其他虫害的发生几率,损坏程度非常严重。
  2.3危害景观
  大规模暴发的落叶松球蚜虫害,使林场内若干树木的枝叶萎缩、变黄乃至掉落,树冠则呈灰褐色,森林似大火焚烧般,严重降低了景观效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是著名风景名胜区,落叶松球蚜的大暴发严重破坏了其美丽的森林景观,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防治技术
  3.1化学防治
  在每年4月底至5月中下旬,云杉开始抽发新芽,此期应向树冠喷洒加大浓度的杀虫剂2~3次,如喷洒3%高渗苯氧威500~800倍液、1%苦参碱300~500倍液、2%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10%吡虫啉乳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内吸性杀虫剂,每隔7~10d喷洒1次,平均杀虫率可达80%以上,而且还不会让害虫产生交互抗性。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稀释,后的杀虫剂进行雾化处理,在喷洒药剂时重点喷洒云杉的新芽处,要注意喷洒均匀、彻底,观察喷雾以后有水滴落下便可叫。
  3.2人工防治
  每年6月中旬至7月末,在云杉上的虫瘿产生断裂之前,组织工作,人员剪除虫瘿,并将剪下的虫瘿进行焚烧,防止其二次传播扩散。需要注意的是,采取人工防治方法时,一定要在形成虫瘿后且发生开裂前这一阶段实施。
  3.3生物防治
  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和研究生物防治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森林保护事业,在全国很多林场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都大力推广实施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病毒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就是把人工养殖的捕食性、寄生性昆虫放人指定区域,用于均衡害虫种类和数量。捕食性昆虫有瓢甲、郭公虫、食蚜蝇、草蛉等,寄生性昆虫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保护和繁育落叶松球蚜的天敌昆虫,是一项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4。
  4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球蚜是危害性极强的害虫,暴发面积广、防治效果差,给林场管理和树木保护带来很多难题。仅依靠捕杀幼虫和成虫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因而林场管理人员应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防治技术,合理规划林区结构,做好虫害预防和林木管理工作,从而避免虫害人侵。
  5参考文献
  [1]闫若皎,仲维龙,李守花,等.落叶松球蚜防治技术[D.吉林林业科技,2016,45(3):60-62.
  [2]于淑香,邱莉,张起华.落叶松球蚜识别与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6,45(6):60-62.
  [3]貢倩,刘伟杰,吴香,等.落叶松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8):73-73.
  [4]梅雪莉,梅雪燕,梅雪莲.落叶松球蚜云杉寄主及防治研究[J].现代园艺,2011(2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4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