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伊犁河谷紅地球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林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受气候条件、病虫害危害和各地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等因素影响,伊犁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发展绿色红地球葡萄产业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等相关要求,进行了相关试验与示范,并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了集成与优化,制定了绿色食品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伊犁河谷
  中图分类号    S43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2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截至目前,伊犁河谷绿色产业发展迅速,相关绿色支撑技术得到有效运用,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规模逐步扩大,产业效益初显[1-2]。伊犁河谷适宜发展林果业,自1998年开始,霍城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等地陆续种植红地球葡萄,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红地球葡萄种植基地之一,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3]。但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病虫害危害和各地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等因素制约,伊犁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发展绿色红地球葡萄产业,提高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需要绿色食品原料红地球葡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来提供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总结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并已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了防治[4-6]。本文在已有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与示范、集成与优化,制定了绿色食品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大面积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范围
  本技术规定了绿色食品红地球葡萄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适用于伊犁河谷绿色食品红地球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
  2    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程度
  2.1    霜霉病
  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al(Berk.et Curt.)Berl. er De To-ni)是危害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病害,且危害严重,危害率高达100%。该病可侵染红地球葡萄的任何绿色部分或组织,主要危害叶片、花序、花蕾、果实、新梢等。其主要危害症状是叶片背面、果实病斑、花序或果梗上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伊犁河谷一般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是盛发期。
  2.2    白粉病
  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Schw.)burr)是危害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率达70%以上。该病主要侵染叶片、果实、枝蔓等,严重时会使整个叶片正反面均覆盖灰白色的粉状物。葡萄穗轴、果梗和枝条也发病,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或黑褐色斑,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病斑中形成黑色闭囊壳。伊犁河谷一般6月底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闷热多云的天气易发病。
  2.3    黑痘病
  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a de Bary)危害植株的幼嫩叶片、果粒、穗轴、果梗、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受害叶片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边缘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并逐渐干枯破裂,最后形成穿孔。葡萄果实受害后病斑外部(边缘)颜色比较深,呈褐色或红褐色或暗褐色或紫色,类似鸟眼状,病斑会硬化或龟裂,失去食用或利用价值。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一般5月下旬至6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发病盛期,多雨、高湿条件易发病。
  2.4    穗轴褐枯病
  穗轴褐枯病(Alternaria viticola Brun)危害葡萄幼嫩的花序轴或花序梗,也危害幼小果粒。发病初期,先在花序的分枝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渐渐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扩展后致花序变褐坏死,后期干枯。伊犁河谷一般5月底至6月初(开花前后)开始发病,开花前后、低温多雨时易发病。
  2.5    灰霉病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为葡萄生长中后期病害,主要危害果实,病菌由表皮和伤口直接侵入果实,在果实表面形成鼠灰色的霉层,霉层会逐渐传播侵染整个果穗。伊犁河谷一般8月上旬发病,低温多雨和空气湿度大的年份易发病,危害较重。
  2.6    房枯病
  房枯病(Physalospora baccae Cavara)危害果梗、果粒和穗轴,严重时可危害叶片。其症状是果梗基部呈深红色,边缘有褐色至暗褐色的晕圈。病菌从果梗向上蔓延至穗轴。果粒发病初期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期使果粒变紫变黑,失水干缩后成为僵果。伊犁河谷一般8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病,多雨、潮湿环境易感染此病,并危害严重。   2.7    根癌病
  根癌病(Agrobactium spp.)主要是由苗木帶菌造成危害。其症状是葡萄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影响葡萄吸收水分和营养成分。伊犁河谷一般6月初开始发病,7月初至8月中旬是发病高峰期;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及碱性土壤地块此病危害严重。
  2.8    葡萄瘿螨
  葡萄瘿螨(Colomerus vitis(Pagenstecher))主要为害葡萄叶片,尤以小叶、新展叶片受害重。其症状为受害初期叶背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随后叶背面凹陷处密生一层很厚的白色绒毛,似毛毡。绒毛初为白色,后渐变为茶褐色,病斑边缘常被较大的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伊犁河谷5月中旬至6月初发生,6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
  2.9    葡萄斑叶蝉
  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Nawa))以成、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受害叶片正面呈现密集的白色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苍白、枯焦,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树势衰退。其排泄的虫粪污染叶片和果实,造成黑褐色粪斑,影响当年以至第2年果实的质量和产量。伊犁河谷6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
  2.10    真葡萄粉蚧
  真葡萄粉蚧(Pseudococcus maritimus(Ehrhom))为害葡萄穗轴、果蒂、果粒等部位,分泌黏液,易造成霉菌寄生,污染果穗。其以若虫和雌虫集中刺吸汁液危害,使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状突起。受害严重的新梢失水枯死,受害偏轻的新梢不能成熟和越冬。伊犁河谷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发生。
  3    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防早防小,将其控制在危害经济水平之下。
  3.1    植物检疫
  积极做好红地球葡萄的产地检疫工作,加强对红地球葡萄的苗木、果实运输前的调运检疫,确保伊犁河谷种植区无检疫性有害生物进出入。
  3.2    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虫害育苗基地。刮除老蔓翘皮,清洁田园,杜绝病菌、各虫态害虫传播。采取适宜的红地球葡萄栽培架式,合理施肥、施足有机肥,适时灌水、排除积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园内空气湿度。整个生长季节及时上架、除萌、抹芽、绑蔓、摘心和去副梢。埋土和上架防止损伤枝蔓,减少病原菌侵染概率。
  3.3    物理防治
  3.3.1    套袋。果袋要求:应选择规格适中、透气性好的葡萄专用袋。套袋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疏果结束后,及时喷药,48 h后在25 ℃气温以下晴天无雨的天气进行。
  3.3.2    诱杀。有条件的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等防治害虫。
  3.4    化学防治
  3.4.1    化学投入品要求。农药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的规定;肥料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的规定。
  3.4.2    适期防治。一是出土后防治。红地球葡萄出土后,在芽鳞片膨大期前全园淋洗式喷1次3~5 °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病菌和虫源。5月下旬,花前7~10 d,使用50%醚菌酯(翠贝)干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等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混合使用,预防霜霉病和白粉病。二是第一膨大期防治。落花后10~15 d,可用30%醚菌·啶酰胺(翠泽)悬浮剂1 0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高效、低毒、广谱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药剂以及与多种微量元素混合喷用,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特别需要注意硼肥和钙肥的施用。三是第二膨大期防治。8月上旬,可使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8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霉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高效、低毒、广谱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药剂以及与多种微量元素混合喷用,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特别需要注意钙肥的施用。四是冬季修剪后防治。在温度8 ℃以上晴天无雨的天气,淋洗式喷洒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和虫源。
  4    参考文献
  [1] 吴文良,孟凡乔,郭岩彬,等.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产业化开发: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郭岩彬,焦子伟,陈勇,等.新疆伊犁河谷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思路[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增刊3):72-76.
  [3] 宋红梅.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化现状[J].中国农业信息,2007(6):20.
  [4] 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李国英.新疆植物病理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
  [6] 陈卫民,焦子伟,宋红梅,等.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1):9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9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