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速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岳亮

  摘  要:近年来,随着采矿工业的不断开展,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增加,矿井作业也逐渐向集约化发展,巷道穩定与开采效率、质量、安全紧密联系。文章将通过对计算推采速度对工作面顶板应力、变形下沉的影响分析,进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探究推采速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帮助采矿作业团队确定最佳推采速度,为行业作业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市政工程  管理  必要性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055-02
  1  推进速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的必要性
  现代采矿业的发展下,集约化采矿、现代化采矿、自动化生产已成为煤矿开采的重要方式,生产过程中会积极推进推采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工作面的推采速度可以使得周期的来压力步距增加,降低来压次数,减轻周期来压对开采带带来的危害,助力巷道稳定,同时,推采速度的加快,需工作面四周的围岩应力更加集中,能量更加集聚,加大了工作面及周围的冲击危险,所以,为了降低危险,预防和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推采速度和冲击危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将危险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整个煤矿生产作业十分重要。
  2  推采速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推采速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是从多方面分析的。
  (1)推采速度对工作面顶板的影响。
  推采速度不同,工作面顶板承受的应力不用,围岩四周集聚的能量也不同,应对顶板的垂直应力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1)中:σ为工作面前方煤比顶板的垂直应力;K为顶板支撑压力的最大值与原岩应力的比值;ρ为顶板岩层的平均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工作面煤层的平均埋深;f为岩层间的平均摩擦系数;h为工作面煤层的厚度;λ为工作面测压系数;x为工作面煤壁与支承压力峰值之间的距离。)
  由公式(1)可知,当工作面回采的一般参数确定了以后,影响工作面前方煤壁顶板垂直应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推采速度,应对推采速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2)中,σ、x、h的涵义与(1)公式相同;L为工作面倾斜长度;v为工作面的推采速度;a、ε0、m1、η、E0、E1都是常数,需由试验获得)
  由公式(2)可知,当煤层厚度、工作面倾斜长度等相关参数一定时,工作面的推采速度v是影响工作面前方煤壁顶板垂直应力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相应呈正相关,推采速度越大,垂直应力越大。
  (2)推采速度对工作面顶板变形下沉的影响。
  工作面下沉与推采速度也有关系,可通过工作面结构参数限定,确定埋深一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
  (式(3)中,g、H、v、x代表的涵义与(1)(2)公式里的相同;W为工作面下沉量;Rρ为岩层平均抗拉强度;Pρ为工作面顶板平均密度)
  由公式(3)得知,工作面顶板的变形下沉压力与推采速度v有关系,推采速度越大,工作面顶板下沉速度越快,变形量越大。
  如果将(2)(3)公式表示为函数图,那么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就是采矿工作面合理的推采速度。
  3  数值模拟
  根据以上公式的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巷道一次开挖后立即支护,监测回采巷道的顶底板与两边的变形量。文章选取某次采矿工程的某个工作面进行简要说明。
  3.1 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3上煤层,平均煤层厚度为5m,西低东高,是近水煤层,煤层是黑色,两侧为气肥煤、中部为气煤,基本顶层岩性为砂质岩泥,岩层平均厚度为5m,夹层有灰白细砂岩,平均厚度12m,直接底岩性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为12m,基本底为3下煤层,整体平均煤层厚度为4m。
  3.2 建立模型
  根据开采工作面的基本地质情况,使用FLAC3D对深部煤层的采动影响下顶板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进行模拟。利用x、y、z这3个方向建立320m、290m、152m的三维坐标,竖向均布荷载为15.00MPa,已知支护参数选取已确定,在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假定工作面为50m,设计3种推采方案:(1)每天工作面推采5m,10d推采至设计的回采位置;(2)每天工作面推采10m,5d推采至设计的回采位置;(3)每天工作面推采15m,3d推采至设计的回采位置。这3种推采方案,推采的速度是阶梯状递增的,推进过程中,观察工作面的垂直应力变化及巷道围岩的位移变化。
  3.3 结果
  (1)应力变化:根据FLAC3D呈现的垂直应力云图,可分析出以下结果:当工作面的推采速度为5m/d、10m/d、15m/d时,前方顶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9.70MPa、42.43MPa、45.03MPa,工作面壁到应力最大值的距离分别为11m、8m、6m,应力分布的范围随推采速度的加大而加大,工作前方的顶板应力最大值增大,相应的顶板最大值之间的距离会减小,也就是说,应力的集中程度增大了。
  (2)位移对比:根据FLAC3D导出的巷道围岩位移云图,可看出,在3种方案3种推采速度下,巷道的围岩位移有以下特点:当推采速度为5m/d、10m/d、15m/d时,工作面前方巷道顶板下沉量分别为63.52mm、60.43mm、56.37mm,巷道出现的变形范围为12.5范围内、9.7m范围内、7.8m范围内,分析规律可得出,工作面前方顶板下沉量随推采速度的降低而增大,顶板下沉分布范围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推采速度减小,下沉范围增大,回采持续的时间就比较长,下沉量越大,变形范围越广。
  4  现场观测
  通过FLAC3D软件的数值模拟以及相关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工程的最佳推采速度是10m/d,为了验证这个结果,应对工作面煤壁的前方巷道的支承应力、表位位移情况进行现场观测与分析。
  (1)支承应力:通过观察,可发现当前方巷道超前支承的应力最大值为33.7MPa、39.7MPa、45.6MPa时,超前支承的应力最大值与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为17.5m、12.3m、7.0m,当推采速度为15m/d时,前方巷道的支撑应力最集中,最大值与煤壁的距离最近,也就是说,现场观察结果与FLAC3D数值模拟的结果一致。
  (2)表面位移:根据现场观察,得知该工程工作面的巷道的顶板下沉量为280mm、195mm、98mm。工作面的下沉量与推采速度呈反比,顶板下沉分布范围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换句话说,推采的速度越小,回采时间越长,下沉量越大,分布范围越广。
  5  结语
  现代的煤矿开采,大多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进行集约化作业,开采的推进速度与工作面的垂直应力、顶板下沉量有关,通过公式计算确定各类参数,利用FLAC3D设计不同的开采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再结合现场观察分析验证,可以以有效的确定推采的最佳速度,提高采矿工作面的工作效率,减少巷道变形,保障开采安全,促进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安全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玉龙,张东峰,张小强,等.推进速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5,46(9):228-231.
  [2] 任水泉.推采速度对工作面矿山压力及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8(8):234-238.
  [3] 李海涛.加载速率效应影响下煤的冲击特性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4] 杨敬虎.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5] 杨胜利,王兆会,蒋威,等.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煤岩灾变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J].煤炭学报,20169(3):586-594.
  [6] Zhou Hui,Li Zhen,Yang Yanshuang. Unified energy yield criterion of rock[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3,32(11):15-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