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新培育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典型培养、跟踪问效等几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25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如何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民”,成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丰富教学手段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培养一批思想前卫、有创新精神的“新农民”,必须有一批技术过硬的新教师[1]。近几年,双辽市农广校转变工作作风,创新体系建设,根据广大教师的不同业务特长,把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提拔到中层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并给任务、压担子,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1    学名师,提技能
  1年开展2次讲课大赛,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班前进行试讲,互相交流和借鉴,多沟通、多学习、多实践,为培养“农民难不倒型”教师、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1.2    请进来,走出去
  每年双辽市农广校都聘请省内知名农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为学员讲解现代农业技术、农机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送去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省农广校等高等院校学习、取经,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3    高科技,现代化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利用现代化网络进行教学,双辽农广校教师多方学习,掌握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传输等方面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网络教学做铺垫,“微课”将成为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2]。
  2    创新培育模式,改变教学方法
  如何让农民坐住板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方法和培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双辽农广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重实用,讲方法
  双辽农广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推出“四化一平台”培训模式,即做到培训内容农时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培训课程本土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固定课堂、空中课堂,让农民感到实际、实用、实惠并有实效。
  2.2    重素质,学历与技能并举
  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都要经过严格的遴选,挑选素质好、学历高、真正想听课且具有带动作用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员为学员;同时根据双辽市产业状况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试点培育工作。利用农广校学历招生条件,在招收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开展种植专业中等学历教育,吸引部分学员成为中专班学员,使其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中等专业学历证书,一举两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3    重实训,促实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训一定要选择时效性、实用性强的基地开展。双辽市农广校新职农民培训班选择的辽宁凤城大梨树、农安陈家店、梨树霍家店经济园区、双辽盛满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了流动课堂、田间课堂,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员们普遍反映既增长了见识又开拓了视野,同時也找到了发展的契机。
  2.4    重成长,育新人
  农村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实现从单纯“培训”到“培育”的创新[3]。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此外,还要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
  3    注重典型培养,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典型的作用非常重要,行业能手可以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更能激发当地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实现帮贫带富,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创业致富。
  双辽市茂林镇新发村农民盛立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业,2010年成立了茂林镇盛满种植专业合作社,安置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就业合作,现拥有社员1 935户,经营土地2 650 hm2,统一经营管理和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使粮食增产1 000~1 500 kg/hm2;托管土地的社员每年增加产量 500~750 kg/hm2,起到了很好的帮贫带富作用。
  4    跟踪问效,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驾护航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束后,如何使其转变身份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必不可少。可以通过走访生产一线学员来检验培育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育方式、方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子,在培育中进一步落实,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实际需要[4]。
  5    结语
  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水平,将传统农民从土地里解脱出来,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是农广校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其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6    参考文献
  [1] 马婷.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J].农家参谋,2019(1):32.
  [2] 李丛希,谭砚文,罗观长.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8,34(6):23-25.
  [3] 高芦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乡村振兴[N].芜湖日报,2018-12-14(003).
  [4] 陈玉梅.腾冲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277-2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5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