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汛期葫芦岛2次副高外围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利用实况资料对葫芦岛2018年7月2次副高外围降水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2次降水过程的异同点,以期为今后类似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汛期降水;副热带高压;天气形势;对比分析;辽宁葫芦岛;2018年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205-01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辽宁省地处中纬度地区,汛期主要在7—8月,此时副高脊线北抬至30°N附近,降水常由副高外围扰动引起[1-2]。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加密站数据等资料,对比分析了2018年7月葫芦岛地区连续2次副高外围的降水过程,以期为今后类似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1 降水实况
2018年7月,葫芦岛市连续出现2次降水过程,第1次过程出现在7日20:00到8日8:00,中心位于葫芦岛南部沿海地区,量级为大到暴雨;全市最大降水量53.8 mm,最大小时雨强为20.2 mm。第2次过程出现在13日20:00到14日8:00,中心位于葫芦岛中部沿海地区,量级为中到大雨;全市最大降水量36.5 mm,最大小时雨强为25.1 mm。
2 环流形势
2.1 第1次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影响系统
7日20:00,500 hPa为“两脊一槽”型。副高脊线位于30°N附近。850 hPa上,在内蒙古与黑龙江交界处有1个低压系统,切变线位于内蒙古—河北一带;在辽宁西部受西南急流影响,中心风速可达14 m/s。地面上,有1个低压系统位于内蒙一带,葫芦岛在低压前部。在8日8:00,500 hPa高空槽明显东移南伸,影响东北一带;副高脊线北抬至35°N附近。850 hPa上,位于内蒙古地区的低压系统北抬,切变线断裂成2条,一条位于内蒙古北部,另一条位于辽宁以西地区;西南急流东移至辽宁中部地区,强度达18 m/s。地面上位于内蒙古地区的低压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葫芦岛位于低压底部。
2.2 第2次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影响系统
13日20:00,500 hPa为“两槽两脊”型。副高脊线呈带状分布,位于35°N附近。葫芦岛受黑龙江北部的低涡以及副高脊线共同影响。850 hPa上,黑龙江北部有1个低压系统,在河北及内蒙古中部地区均存在切变线;在辽宁中部地区存在西南急流,中心风速可达16 m/s。地面上,在黑龙江北部地区有1个低压系统,葫芦岛位于低压底部。14日8:00,500 hPa主要形势无明显变化,仅副高脊线外围584 dagpm线有所南退。850 hPa上,黑龙江北部的低压系统东移;切变线合并加强,移至辽宁省西北部地区;西南急流东移至辽宁中东部地区,中心强度达到20 m/s。地面上,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区的低压系统有所减弱。由于在13日夜间,500 hPa上副高脊线外围584 dagpm线北抬影响兴城市,导致此次降水的中心区域位于中部沿海地区。
2.3 2次过程影响系统的比较
对比分析发现,2次降水过程均由副高外围低层切变线产生,地面位于低压底部,而且主要影响系统沿着584 dagpm线移动。不同点是第1次过程中西南急流位置较第2次过程偏西,对于葫芦岛来说,前者西南急流位置较有利,导致其降水范围及量级均较后者大。
3 动力条件
7月7日20:00,500 hPa以下均为上升运动,中心位于河北省境内;在700 hPa附近有1个明显的辐合中心。在8日8:00,低层转为下沉运动,此时降水趋于结束。
7月13日20:00,低层为上升运动,中心位于辽宁省中东部地区;在500 hPa附近有1个辐合中心,同时150 hPa附近也有1个弱辐合中心。14日8:00,850 hPa以下虽仍为上升运动,但是上升运动较弱,而且850 hPa以上转为下沉运动,此时降水已经结束。
分析说明,第1次过程高、低层配置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3-4];第2次过程高、低层配置较第1次过程差,低层虽是辐合场,但在150 hPa附近仍有1个弱辐合场,表明第2次过程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较第1次过程差。
4 水汽条件
在7日20:00,850 hPa水汽通量中心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中心水汽通量值为16 g/(cm·hPa·s);同时,通过水汽通量散度场与风场的叠加发现,在辽宁东北部有1个水汽辐合区,此时水汽输送通道已经建立,为葫芦岛地区的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8日8:00水汽通量的中心移动到辽宁以北的吉林境内,中心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无明显的水汽辐合区,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东移减弱。 在13日20:00,850 hPa水汽通量中心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中心水汽通量值为20 g/(cm·hPa·s);同时,通过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场发现,在辽宁东北部有1个水汽强辐合区,辽西地区也受弱水汽辐合区影响。此时水汽输送通道已经建立,强度较强,但由于水汽输送通道较偏南,对葫芦岛地区影响较小。在14日8:00,850 hPa水汽通量中心强度虽有明显增强,达24 g/(cm·hPa·s),但葫芦岛位于水汽辐散区内。
分析表明,2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南海,而且均有1条明显的东北—西南向水汽输送通道[5]。第1次降水过程水汽通量大值轴线较第2次降水过程偏西,虽然强度较弱,但明显对葫芦岛地区影响更大。
5 不稳定能量条件
使用葫芦岛较近的锦州探空站资料对大气层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從不同时次锦州站探空曲线的变化可见,2次降水过程前后湿层深厚、水汽条件较好。
不同之处在于,第2次降水过程中,湿层厚度较第1次过程薄,湿层厚度不到700 hPa处,但不稳定能量较大。证明第2次短时强降水出现的可能性较第1次大。
6 结论
2次降水过程强度以及落区的差异主要由副高、低空急流位置以及不稳定层结差异导致。2次过程均由副高外围低层切变产生,主要影响系统沿500 hPa 584 dagpm线移动;低层均为上升运动,但高层条件有所差异。2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南海,850 hPa西南急流建立且存在东北—西南向水汽输送通道,其位置对降水量级有较大影响。通过探空资料发现,2018年7月7日降水过程湿层较厚,垂直风切变较大,但不稳定能量较小;而13日过程湿层厚度较薄,垂直风切变较小,但不稳定能量较大。
7 参考文献
[1] 王遵娅,丁一汇.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J].大气科学,2008,32(1):1-13.
[2] 陈传雷,孙欣,李玉鸣,等.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13,41(1):146-152.
[3] 张芹,王文波,杨萌,等.2012年7月山东接连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3,32(1):62-70.
[4] 张健恺,刘欣,隆霄,等.2008年7月31日辽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1):56-62.
[5] 傅朝,刘维成,杨晓军,等.强对流临近预警中集合预报成员的即时分析:以陇东一次暴雨过程ECMWF集合预报应用为例[J].高原气象,2019,38(1):143-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5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