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春季两次降水、大风沙尘过程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莉丽
摘 要:通过分析2018年春季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两次降水、大风沙尘过程,得出:冬季和早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植被稀疏,春季则易出现沙尘天气;蒙古气旋是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北及东南象限多以降水为主,西北及西南象限多以沙尘为主;两次过程均伴随大风天气,沙尘暴均发生在西南风转向西北风且风速明显增大时;两次过程均存在混合层;850hPa与900hPa之间的温度差动平流决定雨雪相态的性质,且850hPa温度≤-4℃。
关键词:雨雪;沙尘暴;混合层;雨雪相态
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寒冷、风大、雨少的气候特点,其中春季则表现为雨少风多,气候干燥,天气变化剧烈。[1]2018年春季(3至5月)大范围沙尘天气出现了12次,是2010年以来较多的一年,特别是沙尘天气,居于2010年以来同期最多值。在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的同时,还伴随雨、雪或雨夹雪,且降水量较明显,这种极端复杂的天气对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2018年4月4日-6日与4月12日-14日两次降水、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同类过程的预报服务提供经验。
1 天气实况概述
2018年4月4日至6日,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過程降水量10.1~16.7毫米,其余地区过程降水量2.0~7.4毫米。5日锡盟南部地区及苏尼特右旗出现沙尘暴,正蓝旗最小能见度仅为45米,苏尼特右旗极大风速达28.9米/秒,除东北部外北部其余地区出现扬沙。12日夜间至14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北部地区,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过程降水量12.8毫米,其余地区降水量0.1~8.7毫米;大部地区伴有沙尘,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出现沙尘暴,苏尼特右旗最小能见度303米,二连浩特极大风速达25.4米/秒。
分析两次天气过程实况得出:(1)两次过程均是降水伴随大风沙尘天气,4日降水量较大,且降水相态以雪为主,12日则以雨为主;(2)两次过程均出现沙尘暴天气,4日以南部为主,12日以北部为主;(3)两次过程均出现大风天气,4日大风范围较12日小,但沙尘暴强度较12日强;(4)4日强沙尘天气略早于或相伴于降水天气出现,后期以降雪天气为主;12日沙尘天气早于降雨天气,但沙尘前期出现在蒙古,锡盟的强沙尘出现在风向转变后,伴随大风和弱降水天气。
2 强沙尘天气成因分析
2.1 前期气候条件
2017年冬季(2017年11月-2018年2月)锡盟大部地区积雪深度不足5厘米,且2月底基本已无积雪,致使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较低,次年3月,全盟仅出现3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只有一次全盟性降水过程,而大部地区降水量也仅在1~3毫米之间,且气温迅速回升,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5~6℃,导致沙源地地表解冻较常年偏早,土壤表层土质疏松,只要出现大风极易发生沙尘天气。[2]
2.2 影响系统对比
2018年4月4日8时与12日8时,500hPa上槽脊位置基本相同,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地区均为高压脊,新疆以北及140°E为高空槽。4日天气系统较12日天气系统深厚;锋区强度达到5条等温线/10纬距;内蒙古中西部高层的西风急流有利于动量下传,700hPa存在温压场的反位相,易形成大风;5日08时,高空横槽转竖,槽后冷空气下泄,转为西北风急流控制。12日500hPa乌山脊前冷空气势力较弱,锋区强度也减弱为4条等温线/10纬距,存在高空急流,中低空风速较小,至13日8时,高空槽范围扩大,强度减弱,风力减小,且位置略偏东,这也是此次沙尘暴过程范围较大、但强度弱的原因。[3]
两次过程的地面受蒙古气旋控制。4日20时至5日14时,蒙古气旋加强至中心值1008.6hPa,气旋中心及其东北象限以降水为主,东南象限以沙尘和降水相伴产生,西北及西南象限以沙尘天气为主。5日17时后,蒙古气旋减弱,沙尘天气减弱,天气以降雪为主。12日蒙古气旋东移,至13日8时,受蒙古气旋下部西南气流控制,气旋的西南象限以沙尘天气为主,其余象限均以降水天气为主。这是因为高层冷空气势力偏弱,风速偏小,沙尘天气势力较弱。
2.3 层结分析
在两次过程中,均以锡林浩特站(54102)为例,分析大气层结状态(图略)。在沙尘天气发生前,5日8时θ和θse线在500hPa至700hPa高度层距离接近,大气极为干燥,且500hPa等压面高度层以下θ及θse线几乎垂直于横坐标轴,表明大气层结接近绝热状态,即存在混合层,这种层结状态有利于沙尘天气的产生。12日8时的大气层结情况基本符合,但明显弱于5日8时,所以后一次过程的沙尘强度明显减弱。
3 降水相态成因分析
高空槽配合蒙古气旋和地面锋面,也是降水产生的有利形势。两次天气过程中,降水相态不仅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上也存在复杂的相态转变过程,且不同站点之间降水相态演变差异十分明显。
雨雪天气过程发生在蒙古气旋的东南象限,降水相态由雨转化为雪时,符合850hPa温度≤-4℃统计规律。4日20时前后发生雨雪相态转变的站点都处于蒙古气旋的东南象限内,集中在锡盟的西部地区,2m温度基本在0~5℃,3~5℃的站点前期为雨,0~2℃的站点前期为雨夹雪,至20时后,锡盟地区由蒙古气旋的东南象限转为西南象限,有冷空气汇入,雨或雨夹雪转为雪;5日雨夹雪基本出现在11时至14时,由于日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2m温度基本在-1~-4℃。12日过程中,降水基本以雨为主,5个站点出现阵性雨夹雪天气,850hPa温度在-4℃左右。
分析各层温度平流(图略)得出,850hPa与900hPa之间的温度差动平流决定雨雪相态的性质。4日20时,全盟大部地区为冷平流,降水相态开始转为雪;5日8时,东部、南部地区有暖平流,中午出现雨夹雪天气。
参考文献:
[1]杨晓玲,丁文魁,王鹤龄,等.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气候特征及短时预报[J].中国沙漠,2016,36(2):449.
[2]钱莉,姚玉璧,杨鑫,等.河西走廊盛夏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J].中国沙漠,2016,36(2):459.
[3]狄潇泓,张新荣,刘新伟,等.甘肃省两次强沙尘暴天气对比分析[J].干旱气象,2013,32(1):85.
作者简介:于莉丽(1984-),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短期预报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8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