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波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探索方案,对高校实现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困难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从2007年开始,逐步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给予学生金钱或物质上帮助,还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双重功能。
  1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现状分析
  1.1  高校學生资助育人取得的成绩
  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指出“开展资助工作不能满足于把钱发到学生手上,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做到既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又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近年来,社会对资助育人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以学校培养为载体,以学生实际困难为导向,以实现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可。社会上不同团体不断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做出行动。各高校也是紧跟国家政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进一步强化育人的功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已经不简单是物质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对精神和能力的渴望。因此,高校资助的理念逐渐转向以育人为目的,坚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资助帮扶的全过程。高校资助的模式也不再单一,更加注重多层次、多形式,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受助学生在心理、情感和能力方面的需求,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抗压和受挫的能力。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有的高校注重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前期的物质资助和后期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育人措施。有的高校甚至总结出了“三助”育人理念,内涵是他助、自助和助人。他助主要靠国家、社会、学校或者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自助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如勤工助学等形式实现自我成长;助人主要是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总之,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育人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资助工作者育人的理念不断增强,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把资助与培养作为了目标,赋予资助工作更多的内涵,真正做到精准资助,立德树人[1]。
  1.2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
  1.2.1  高校资助育人的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资助对象的认定不精准
  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资助育人工作想要高效、精准开展,必须精准识别对象,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到实处。如各高校一般都会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本学校的资助育人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不一。如对贫困生的认定审核不够严格,对学生提交的认定材料审核较为松散,只要学生有文字证明就认定为贫困。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域的民政部门对贫困生的界定也不同,高校也无法做到深入调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弄虚作假的机会。贫困认定涉及学生隐私问题,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即便身处困难的经济环境,也未提出资助申请,这也导致资助对象认定不精准。各高校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认定模糊,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是国家实施精准资助政策的重要表现,但是由于对建档立卡家庭的认定都是由当地扶贫部门做的,高校不清楚如何认定,再加上这部分资助资金是从学校收入中支出,学校担心负担过重,故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而全面地减免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学费,没有将国家的精准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再如国家虽然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比如各种奖助,辅导员往往偏向于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还款,甚至故意拖欠。以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制度不健全、资助对象认定不精准造成的[2]。
  1.2.2  重视物质方面资助,轻精神层面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只是物质方面贫困,他们往往在精神层面也比较脆弱,更需要帮助,精神的贫穷比物质的贫穷更痛苦。目前,我国的资助体系相对健全了,但是缺乏精神层面的教育。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过于偏重物质帮助,精神教育严重滞后。因此,一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精神压力增大,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还有,现在的资助育人工作缺少感恩教育,受资助学生在获得资助后不懂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更有甚者,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将获得的资助费用挥霍一空,国家助学贷款本来是用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的,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音信全无,恶意不还款,没有诚信意识。
  1.2.3  高校资助育人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资助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要看资助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高校负责资助工作的一般是辅导员和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的老师,由于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差异,导致在资助育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有些学生确实困难,但是由于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对学生不了解,导致这部分学生错失受资助的机会,而有些学生通过弄虚作假把材料做的很“真实”,未被资助管理人员识别出来,导致其在认定环节顺利通过。资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工作的精准性。   1.2.4  资助育人工作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的资助育人方式主要是物质帮助,例如通过各种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形式将钱或物发给学生,以致很多学生形成了坐、等、靠、要的思维,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学校就理所当然地资助自己,故而缺少积极、主动拼搏的精神,这也与奖助学金设立的初衷相悖,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没有重视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多数高校都简单地认为资助主要是学校或政府的事,只要学生是贫困生,接受资助就可以了,而忽视了教育的功能,也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地位。贫困生的意见或者建议往往被忽略,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资助方式,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
  2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途径探索
  2.1  国家应不断完善政策,加大制度建设
  国家应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资助经费的投入者,高校虽然是资助育人的主阵地,但是还是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的主体功能,不断完善国家政策,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国家要在全国各地进行广泛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情况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尽量确保资助工作公正、公平。另一方面,国家要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大受助比例,让更多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不断提高资助水平和效率。政府要高度重视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明确资助就是为了育人,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2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困难生学生精神方面的资助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资助工作达不到育人的效果。故,高校在做好物质资助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层面的资助,多关注受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多与他们交流,尤其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故事感染他们,让受助学生不仅能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还能不断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斗志,將来以优异的成绩感恩社会。
  2.3  切实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要选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担任此项工作。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人员直接关系到资助育人目标的成败,关系到学校事业的发展,高校务必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严格监督机制。
  2.4  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资助育人方式多样化
  高校应在制定资助政策时,充分考虑受助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才具有针对性。高校要不断创新资助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结合学生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创新资助项目,将资助方式多样化,使学生思想从被动接受资助转向主动帮助他人,真正实现资助育人。
  2.5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实现合作资助育人
  由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高校经费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困难学生的现实需要。在此情况下,高校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通过社会企业的参与共同创新育人模式。如企业可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岗位,把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学生的实践需求,有效地推进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核心,育人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有利于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必须把“扶困”与“扶智”结合起来,形成国家引导、社会参与、高校负责、家庭支持的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国家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
  [参考文献]
  [1]郑旭,袁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4-26.
  [2]王力.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谭亚男.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