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婷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大背景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学硬件水平;加强技术培训,改变教学理念;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应用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构建“三段式”和“学、教、练”教学新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8-0135-03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5月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同时要求各部门结合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这一重大战略背景下,我们尝试通过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学硬件水平;加强技术培训,改变教学理念;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应用操作能力等方法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构建“三段式”和“学、教、练”教学新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手段。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在当下已处于发力加速的准备阶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过渡期,科研体系逐渐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民生的持续改善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这都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规模庞大化、产业体系完备化、消费需求多样化,这都要求互联网时代创新效率的继续提升,创新的发展已具备了广阔前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有效融合集体的力量和市场按需配置资源的优势,不断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科技迅猛發展,但也要注意到,我国产业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仍是我国产业居多,在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还是发达国家。我国仍需要在支撑产业的升级和储备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方面加强努力。创新驱动的完整体制有待继续健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问题还亟待解决,经济发展尚未全部转向依靠创新科技方面。现阶段,我国科技人才多而不强,缺乏领军人物和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群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家仍需一步步激励和优化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为了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行动力,我们要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努力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
  2.1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学硬件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然而学校是清水衙门,一般学校教育信息化起步迟,基础差。就拿我们学校来说,2016年以前,全校只有一幢实训楼配备计算机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里面都是用了5年以上的老电脑,计算机教学实训条件简陋;而教学楼中教室未装配成多媒体课室,信息化技术基础设施薄弱得很。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学校从2016年以来,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从而取得专项资金购买新电脑、新设备来装配实训室,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开始改造教学楼课室,让其逐步成为真正的多媒体课室,联通互联网,为各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努力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教育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改变教学理念
  认识和观念问题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最大的困扰。教育是信息技术最早接触过的领域之一,例如信息技术专门学科的成立、相应课程的设立、在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等等,但最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却并不明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太大的变革,没有突显出其对教育的正能量。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其不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更不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基础、职称英语培训、教学软件开发等,但是最终的培训结果并不理想。然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终端之一,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但因其功能开发得亲民、实用,能够让人使用起来有淋漓尽致的感觉,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明显效果,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带来哪些乐趣,因而导致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各种迷惑和茫然。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相关的讲座,给全体教职工讲解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方式,并上机进行实操训练,逐渐形成“业务领导要懂,专业人员要精,骨干教师善研,普通教师会用”的局面。
  2.3积极参与信息化比赛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必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不少学校和教师,只注重教学,不注重实践;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导致许多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效果差。现在,各省市级教育部门先后开展了课件、课例、微课、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开发、教师创客、教师网络空间等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实现信息技术与“三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学校要重视、宣传、组织教师参与这些活动,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最终实现通过这些比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良好效果。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本校资源库
  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是关键。那么,我们要如何共享教学资源呢?在这方面,我们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了满足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和共享个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作品,我们学校不断购置和更新各种网络教学设备,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教育教学比赛,获取了共享公共平台上优秀教学资源的资格。另外,我们还自主开发能够满足切身教育实行的校本教材,并利用“优教通”在网络空间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主要方法
  3.1构建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学教研模式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部分。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进行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課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效果、课后能力的提升(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3.1.1“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界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1)课前
  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如QQ空间、博客、手机APP等)提供的“导学方案”,充分利用自修或课外时间,预习新的教学内容,同时自行掌握学习进度。
  (2)课上
  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梳理教学知识点,师生交流讨论疑难点,以便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3)课后
  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并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学习要点,提升学习能力,进一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3.1.2“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界定。而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就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反思。
  (1)教学计划和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又要考虑知识传递的循序渐进等多种因素。利用现行的通讯工具(比如QQ、微信、博客或手机APP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视频、预习要求与各类学习评价标准和自评表等内容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这些内容绝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复制品,而应是教师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高智慧的体现。让学生在课前知道新课相关内容,并提前利用自修或课外时间做好课前预习,这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会有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
  “三段式”所展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交流,每位同学都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分析,分享学习收获,各小组长总结小组经验与教训,教师随时解难答疑,并做好课堂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好得多,认知、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达成会更为容易。
  (3)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变成自己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个人的网络空间,以方便教师间互访互学、师生互评、家长点评等沟通交流学习。
  3.1.3网络环境为“三段式”提供保障
  借用各种网络环境,在课外的时间里,学生既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学问的合作学习、随时随地的师生交流,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存在偏差。“三段式”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是解决传统教学弊端一个很好的方法。
  离开了网络,“三段式”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无法实现。不论是课前、课上,还是课后,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是实施“三段式”的重要保障。
  3.2构建“学、教、练”三部分结构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即“三学”。利用多媒体软件,创设教学情境,提示教学目标,进行“激学”;组织学生利用学习空间,记录、展示学习成果,进行“展学”;独立自主按照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完成自检,进行再次“自学”。
  “教”即“三教”。学生对“课前”和“课上”遇到的疑难问题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为“对教”;“对教”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请其他小组的成员一起进行组间合作来解决即为“组教”;经过小组汇报、展示和评价后,教师对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进行“导教”。在“对教”和“组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时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相互学习交流。
  “练”即“三练”。学生对不同层次问题进行“自练”,同时进行自我小结,盘点收获,提出问题与疑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疑问,进行组间互动式的“组练”;在“自练”和“组练”环节中,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测试,测试的结果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机终端,教师即可根据反馈结果,选择典型问题、或有新思想、新角度的问题进行“导练”。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教学硬件水平;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改变教学理念;三是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应用操作能力;四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本校资源库。而构建网络环境下“三段式”和“学、教、练”教学的新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