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露地盆栽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露地盆栽月季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月季长管蚜、二斑叶螨、西花蓟马、花蓟马、月季叶蜂等病虫害侵染,导致月季花期缩短、花朵变小、植株矮小,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本文介紹了露地盆栽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月季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月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露地盆栽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12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Potted rose in open field is very susceptible to black spot,powdery mildew,downy mildew,gray mold,Macrosiphum rosirvrum Zhang,two spotted spider mite,western flower thrips,flower thrips,Arge pagana Panzer and othe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which shortens the flowering period of rose,reduces its flowers and plants,seriously affecting its ornamental value.In this paper,the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potted rose in open field and th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f the rose.
  Key words    rose;disease and pest;green control technology;potted in open field
  月季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又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等[1]。月季的姿态优美,花色绚丽,花香沁人心脾,花期较长,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被广泛应用于庭院、道路、公园和生活等方面[1-2]。本文主要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城校区和苏州市华冠园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常熟生产基地种植的露地盆栽月季着手,观察和研究月季的主要病虫害,并总结出露地盆栽月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月季种植提供参考。
  1    主要病害及发病规律
  在露地盆栽月季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有月季黑斑病、月季霜霉病、月季灰霉病和月季白粉病。
  1.1    月季黑斑病
  1.1.1    症状。月季黑斑病于1815年在瑞典被首次报道,是月季种植区广泛发生的病害[3-5]。该病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嫩梢、叶柄和花蕾。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中期病斑扩大成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病斑,晚期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脱落。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完,使月季遭到毁灭性破坏,并严重削弱树势。嫩梢上病斑为紫褐色长椭圆形,病斑部位稍隆起[6]。叶柄部位发病与嫩梢的症状相似[7-8]。花蕾的病斑多为紫褐色椭圆形[9]。
  1.1.2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组织内进行越冬。该病害在苏州地区一般于3月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高峰期,11月进入越冬期。管理粗放、湿度过高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病害蔓延速度与降雨次数和湿度成正相关[10]。
  1.2    月季霜霉病
  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的新发枝条、叶片。发病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出现褪绿病斑,且病斑不规则,并布满霜状霉层,后期呈暗紫色,似水浸状,直至变成褐色,病斑呈多角形,逐渐变成灼烧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植株死亡。
  1.2.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茎杆内或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11]。该病害在苏州地区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发生严重。病害的发生和温度、湿度关系密切。栽植密度大,通风不畅会加重病害发生。
  1.3    月季灰霉病
  1.3.1    症状。该病主要侵染月季的花、叶和嫩枝,花萼部最容易被侵染。在叶缘和叶尖发病时,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光滑稍有下陷,中后期病部扩大、腐烂。花蕾发病,病斑呈灰黑色,可阻止花的开放,病蕾变褐色、枯死。在潮湿的环境下,灰色霉层可以完全长满受侵染的部位。   1.3.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该病以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等传播。该病害在苏州地区主要在11月至翌年2月发生严重。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会使病情加重。
  1.4    月季白粉病
  1.4.1    症状。该病主要侵染月季的叶片、花和嫩梢。叶片受害后,发病初期叶片上生出一些白色粉状霉点,中后期叶片表面布满白色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皱缩、扭曲、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花蕾感病后,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放,花朵小而少,花姿畸形,花瓣也随之变色。嫩梢及花梗受害后,发病部位略膨大,嫩梢顶部向地面弯曲[12]。
  1.4.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芽、病枝或休眠芽内越冬[13]。病菌以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等传播。该病害在苏州地区5月中下旬初次侵染,6月、7月蔓延,全年6月、11月是发病高峰期。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环境条件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2    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2.1    月季长管蚜
  2.1.1    为害特点。月季长管蚜群居于月季的新叶、新梢和花蕾上,吸食植物汁液,影响月季生长,导致枝条生长缓慢,花蕾变小,并且会诱发煤污病,传播多种病毒,使枝叶变黑,影响观赏性。
  2.1.2    发生规律。月季长管蚜1年发生10~20代,以成蚜和若蚜在枝梢上越冬。在苏州地区主要在5—6月和9—10月发生严重。
  2.2    西花蓟马和花蓟马
  2.2.1    为害特点。2种蓟马通常混合发生,主要为害月季的花、叶片、花蕾和嫩枝,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嫩叶的叶片反卷,花蕾变小、花蕊畸变、植株生长变缓等。
  2.2.2    发生规律。花蓟马1年发生10代,产卵于花瓣、花蕊的表皮下,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全年均有发生,其中4—6月是盛发期,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西花蓟马一般在土壤中化蛹[14-15],部分在寄主植物上化蛹[15]。3—4月和6—7月发生数量最多,其次是9—10月。
  2.3    二斑叶螨
  2.3.1    为害特点。该虫以幼螨、若螨和成螨聚集于月季叶片背面或正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月季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点,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暗褐色、脱落,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该虫数量多时,会吐丝结网并覆盖整个叶片。
  2.3.2    发生规律。二斑叶螨1年发生10~12代,11月中下旬后以雌成螨越冬。每年5—10月进行为害,其中,6—8月是危害高峰期。
  2.4    月季叶蜂
  2.4.1    为害特点。月季叶蜂主要以幼虫群集于嫩叶上进行蚕食,严重时可造成全部叶片被吃光,只留下叶梗和叶脉,而成虫在月季新梢上产卵,会造成新梢枯死。
  2.4.2    发生规律。在苏州地区,每年发生3~4代,10月下旬开始以老熟幼虫于土中结茧越冬。全年主要危害时间在5—10月。
  3    月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生态调控
  根据部分病虫主要在月季的芽、叶、枝上越冬的特点,结合早春修剪,重点清除病株、弱株,清理根部残株并烧毁,以减少菌源,同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通过地面覆盖地布来减少杂草的生长,减少病虫的避难所;使用新的美植袋进行装盆,从而减少从旧盆中携带过来的病虫数量;使用灭过菌的营养土作基质,切断土中携带的病虫;每个不同品种间间隔50 cm,以减少相近的月季之间病虫害传播几率,不同品种间有抗病虫的差异,如“胭脂扣”比较抗黑斑病,“躲躲藏藏”不抗二斑叶螨等。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田间调查经常可见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大草蛉、黑带食蚜蝇等有益昆虫,因而可通过保护当地的天敌资源来控制蚜虫等害虫的发生。另外,也可运用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防治月季长管蚜[16],也可通过人工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二斑叶螨。
  3.3    物理防治
  运用太阳能杀虫灯可以诱集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害虫,每年可减少用药2~3次;此外,还可运用黄色粘虫板诱集蚜虫,运用蓝色粘虫板并安放蓟马诱芯诱集蓟马,通常粘虫板的安置位置应略高于月季植株顶部,放置密度为450块/hm2,每周进行更换。
  3.4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手段时,提倡重在预防,同时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月季黑斑病,在冬季月季休眠时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进行预防,早春喷施40%氟硅唑微乳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430 g/L好力克悬浮剂进行喷雾防治,高发期在雨后喷防1次,15~30 d进行1次。对于月季霜霉病,在發病初期可用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等药剂进行防治,高发期5~7 d防治1次。对于月季灰霉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月季白粉病,可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绿妃)、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二斑叶螨,应在早春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进行预防,发生初期可用30%腈吡螨酯悬浮剂、6.8%阿维·哒螨灵乳油、40%哒螨·乙螨唑悬浮剂等防治。对于月季长管蚜,可在发生初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月季叶蜂,在发生初期使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17]。   4    参考文献
  [1] 李保忠.引进不同月季品种的分类与评价研究[J].现代园艺,2012(20):10.
  [2] 向贵生,张真建,王其刚,等.月季白粉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9-15.
  [3] BAKER K.The history,distribu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rose black spot fungus[J].Plant Disease Reporter,1948,32:260-274.
  [4] WOLF F A.The perfect stage of Actinonema rosae[J].Botanical Gazette,1912,54(3):218-234.
  [5] 刘宝军.月季黑斑病菌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形态多样性、致病性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6] 朱杰辉,张宏志,陈己任,等.月季黑斑病发生和危害及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1):47-51.
  [7] 王琼.月季与玫瑰杂交以及月季抗黑斑病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8] 王丽霞,孙军德,李宝聚.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12(14):135-137.
  [9] 张雪辉.月季黑斑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21):22.
  [10] 杨华.月季黑斑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5,35(4):24-27.
  [11] 张华,孙新杰,雷改平.河南省南阳区域月季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9(1):165.
  [12] 向贵生,张真建,王其刚,等.月季白粉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9-15.
  [13] 李克喜.月季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一)[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9):44-47.
  [14] 刘忠善,杨小溪,丁元明.西花蓟马的生物学习性观察试验[J].植物检疫,2005,19(3):138-141.
  [15] BERNDT O.The edaphicphase in the ontogenesis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and comparison of Hypoaspis miles and Hypoaspis aculeifer as predators of soil-dwelling thrips stages[J].Biological Control,2004,30(1):17-24.
  [16] 姚曉洁,朱虹.球孢白僵菌对月季长管蚜的生物防治效果[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4):173-177.
  [17] 李洪权.切花月季虫害病害的防治[J].中国花卉盆景,1996(11):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77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