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食品原料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为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对食品原料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原料学;问题;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24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食品原料学隶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对食品原料的品种生物学特性、分布、营养特性和生产流通、加工贮藏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1]。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但较零散,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对食品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为适应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是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机制)的契机,为进一步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结合云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食品原料学原理来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1    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少且缺乏更新
  由于食品原料学课程内容的特殊性,一般要求教材内容的编订要将理论的系统性与原料的多样性有机融合在一起[2],还要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原料学领域应用的更新成果,全面反映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目前,多数高校教材选用李里特主编的《食品原料学》(全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内容偏重食品加工。其他的教材例如孟祥萍教授主编的教材专供高职教育,偏重于烹饪以及餐饮服务、营养膳食等专业;徐幸莲教授和蒋爱民教授主编的教材可供食品科学下属各专业通用,侧重于基本知识内容。该课程教材面临选择少而且缺乏持续更新的情况。
  1.2    教學知识点繁杂,不同专业课内容重复不一
  食品原料学建立在基础公共专业课程之上,教学内容覆盖食品各类原料的理化性质、营养、加工及贮藏特性等知识点。如何在食品原料学中有机融合多课程的知识,对于避免不同专业课程内容交叉,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食品科技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如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物性学等课程已系统地讲授了各种食品原料的营养特性、理化基本特性、加工贮藏特性,导致食品原料学部分教学内容与多门专业课交叉重复。
  1.3    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目前,食品原料学的教学课时理论偏多,理论课达32课时,部分内容又与多门专业课交叉重复多,因而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能了解食品原料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多走出校外,去食品相关生产基地参观学习,掌握并分析和解决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使本课程真正成为一门集基础理论、实践与研究应用为一体的新型理论结合实践课程。
  2    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2.1    重视教材建设,综合选用教材
  食品原料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重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伴随食品科学近几年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新研究成果,针对国内相关教材出版更新缓慢的不足,建议今后教材在内容更新上应多结合食品安全与检测内容,从源头上把握原料与食品品质的控制关系,变更以往统编教材过分强调原料生产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时要求、综合利用多种教材和文献资料,优先选用各类国家级优秀教材,满足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此外,课程团队积极鼓励教师参与食品原料学相关教材编写。
  2.2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突出原料安全生产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需掌握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对食品原料学课程大纲进行针对性修订。教学大纲侧重倾向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偏应用理论知识的讲授[3-4],同时增加对实践应用问题的剖析以及行业前沿知识的探讨等。此外,针对食品原料学课程知识点多而杂,且与其他课程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必须重构教学知识体系,突出原料的安全生产,尤其在以粮油、果蔬、畜产和水产原料等方面的分类讲授,重点阐述威胁安全的关键点。针对专业课之间内容部分交叉重复问题,学院和系定期组织教学教研会开展讨论交流;每学期在安排不同课程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先后顺序,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避免过多内容重复。既可使授课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也督促任课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内容更新及开展课程改革,将本课程所在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3    拓展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
  食品原料学应改革传统的应试考核方式,把对整个课程知识点学习掌握并结合实践教学等过程融入到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成绩的最终评定由课程互动考核10%、实践教学考核30%和期末考核60%三部分组成。实践教学考核重点采取参观教学基地和针对实践教学问题讨论等方式相结合,考核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全过程评价等表现情况,重在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因此,在大纲基本考核比例确定之下,积极探讨创新考核方式,完善健全考核制度,让课程考核及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尤其利用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5]使知识点在课堂上展示或进行小组讨论,加大了课题展示力度,更加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和实践运用能力。
  3    结语
  食品原料学课程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者们必须深入转变教学思想,始终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持续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才能在食品科学大发展、课程“互联网+”建设和培养食品行业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李里特.食品原料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舒留泉.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0):59-60.
  [3] 张磊,柳红东.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4):78-79.
  [4] 邵兴锋,曹锦轩,潘磊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原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3):90-93.
  [5] 张磊,柳红东.PBL教学法在食品原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5(6):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8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