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制度下《小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动物疾病学是培养学生宠物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将兽医学基础理论与宠物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关键课程之一,在兽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均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小动物疾病学课程的现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和修课率,也提高了毕业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该门课程的得分率和整个考试的通过率,为国家培养新的兽医体制下的合格宠物医疗人才。
关键词:动物医学;教学改革;小动物疾病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117-02
小动物疾病学虽然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但其对于将来从事宠物临床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必修学科。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宠物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将兽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操能力相结合的关键课程之一,在兽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各大农业院校中均受到重视。
一、小动物疾病学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兽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也随之发生改变,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时大幅度增加,《小动物疾病学》作为一门选修课,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紧追兽医临床前沿;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实验课学时的减缩,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迅速发展的宠物行业成为兽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这不仅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动物疾病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国外兽医教育中宠物诊疗教育占据很大比重,有些国家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进行考试。国内一些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已开设了该门课程。小动物疾病学内容广、比较抽象,与其他课程存在知识点的交叉,因此有的学生会对于教学内容感觉已懂,但又没有完全掌握,且不能和宠物医学结合,学习兴趣有待提高,许多学生毕业时不具备一些基本的小动物疾病学的理论基础,因而制约了其发展。
二、小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小动物疾病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小动物有关的疾病,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内容听起来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同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难懂难记,听老师讲课也是一知半解,学习起来感到机械枯燥,所以学习兴趣不浓,课堂到课率有待提高。
2.实验课程中,怕狗咬,动手时放不开手,有畏惧心理,加上提供的实验动物较少,动手的机会较少。
3.教学方式局限,教学方式以讲解为主,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不能涵盖整个教材内容,一些图解做不到让同学真正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能动性及探索精神,存在课堂知识与临床技能严重脱节的现象。
4.小动物疾病学在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开设,同学们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时间投入不够。
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小动物疾病学》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小动物疾病学》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对《小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为国家培养新的兽医体制下的合格兽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动物疾病学》课程的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与宠物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小动物疾病学的特点与重点,介绍宠物诊疗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系统化,重点学习宠物诊疗入门的基本知识,系统讲授犬猫传染病和各器官系统疾病,结合宠物疾病温故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兽医产科学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这几门学科知识解决宠物疾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融会贯通;提高课程的技术性和学生的操作能力,要培养对宠物及宠物主人的爱心耐心,结合宠物实践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及时补充人医和国外宠物医疗许多新的内容和新进展;在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可将学校动物医院或者学校附近的宠物医院典型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材料,给学生直接演示诊断治疗过程,并安排学生跟踪观察病例的治疗全过程。将教师在临床上接诊的新病例拍摄大量照片,尤其是追踪宠物典型病例的完整的诊疗过程,记录每天的病情变化、病愈后的医嘱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印象,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联系到临床实践,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的素材,将教师在宠物诊疗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病例與课堂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排成录像片贯穿在多媒体课件中与理论知识点相结合,形象生动地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同时将教师给学生示范的疾病诊疗技术拍成教学录像片,并广泛收集和购买国内外高校的相关教学录像片,作为自制教学录像片的补充。录像教学可使学生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增加课堂的讨论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二要有利于教师采取便捷但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不断掌握操作技能。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宠物兴趣小组,聘请校内校外资深宠物医生讲授临床前沿的宠物诊疗方法,探讨国内外宠物研究热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申报学校主办的挑战杯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兽医临床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同学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习,配备一定数量的宠物一线医生辅导老师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学校小动物疾病的授课老师进行诊疗理论的解惑,以教材为依托,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的同时,保证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及时掌握小动物疾病的最新进展,在继承中求得创新与发展。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并融入课堂。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并融入课程教学中。
6.培养宠物医生导向的相关课程群自主学习。我国目前的宠物诊疗行业是在国家2008年颁布的《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框架下形成的新兴服务型行业,宠物医师执业和宠物诊疗机构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了半个学时的宠物医生相关课程群的教学,主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动物诊疗许可证取得的重要性和途径以及学习方法,宠物行业的现状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宠物行业发展的现状,使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四、《小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和体会
对《小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有助于把握该课程在兽医相关专业的定位及重要性。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辅助以案例为基础的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该课的修课率,提高毕业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该门课程的得分率和整个考试的通过率,为宠物医院输送人才,为社会培养懂得小动物疾病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宠物诊疗技术的宠物医疗人才,为国家培养新的兽医体制下的合格的宠物医生。
参考文献:
[1]郝景峰,李国江,尹柏双,等.小动物疾病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体会[J].中国兽医杂志,2014,3(50):102-103.
[2]贾杏林,朱珍珍,张明军,等.农业院校兽医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8):184-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