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抗稻瘟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冈早籼11号的选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冈早籼11号是黄冈市农業科学院用鄂早18与优质抗稻瘟病亲本GD-1杂交并回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中抗稻瘟病、适合直播、株型叶形好、品质较优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
  关键词:冈早籼11号;鄂早18;中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
  中图分类号:S334;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4-000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4.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of a new early rice cultivar Gangzaoxian 11 with rice blast resistance
  TU Jun-ming1,CAO Zhi-gang1,CHEN Jie1,JIN Hong-mei1,ZHANG Qun1,YOU Ai-qing3,ZHOU Yuan-kun4
  (1.Huanggang Acad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2.Huangga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3.Institute of Grain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4.Wuhan Jiahe Biotechnology Co.,Ltd.,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Gangzaoxian 11 is a new type of conventional early rice variety bred by the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y crossing and backcrossing E-zao 18 with high quality blast resistant parent GD-1, and combining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The varie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 good leaf type and superior quality. It was approved by the Hubei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9.
  Key words: Gangzaoxian 11; E-zao 18; medium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
  早稻是湖北省的一季重要粮食作物,历史上最高种植面积曾达66.7万hm2。过去几年湖北省所推广的早稻品种存在高产、优质、熟期、抗性之间的矛盾,导致早稻种植面积滑坡,严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为了解决早稻品质不优的问题,1999年起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4个水稻生产大省共同协作实施“国家早稻品质改良工程”项目。工程实施以来,优质早稻品种的选育与开发进展明显。其中,尤其以湖北省选育出的鄂早18、两优287[1]、两优42等品种,较好地解决了产量、米质、熟期、抗性之间的矛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
  黄冈市是湖北省双季稻主产区,早晚稻种植面积13万hm2。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在早稻育种上走在全国前列,选育出了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优质常规早稻品种鄂早18[3],鄂早18长期是湖北省早稻主推品种。但近几年来,鄂早18由于不适应直播生产方式和抗病性下降等问题,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为进一步改良鄂早18的特性以适应市场需要,2010年将优质早稻新品种选育列为重点研发课题,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鄂早18的性状,取得显著成效。冈早籼11号正是利用分子选择技术和传统方法相结合培育而成的适宜直播轻简化栽培的优质抗病常规早稻新品种。现将冈早籼11号选育过程汇报如下。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选用与来源
  冈早籼11号来源于鄂早18/GD-1BC3的后代,其中鄂早18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早稻,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002-2003),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03)。GD-1是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稻瘟病抗性亲本材料,含有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1和Pi2。
  亲本鄂早18用作湖北省区域试验对照,连续十几年为湖北省早稻主栽品种。为进一步改良鄂早18的综合性状,适应轻简、安全的栽培需求,以鄂早18为骨干亲本,利用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与含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亲本GD-1(分蘖力强、植株较矮、抗稻瘟病)杂交,为保留鄂早18优良性状,用鄂早18作轮回亲本回交3次,以达到改良鄂早18抗性(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的目标。
  鄂早18的主要特点:品质优(米质达国标二级)、丰产性好、抗倒伏、熟相好、成熟时叶青子黄,但抗性较差、株高偏高(不适合直播)[4]。   GD-1的主要特点:抗稻瘟病(含抗性基因)、分蘗力强、株高矮、品质较优。
  1.2  选育过程
  为选育适合直播轻简化栽培的优质抗病常规早稻新品种,制定育种技术路线,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实验室检测和稻瘟病田间接种鉴定手段,改良优质早稻鄂早18的稻瘟病抗性,再结合传统育种方法系统选择后代中株系较矮、分蘖力较强的株系,并保留其他良好性状,从而选育出目标株系。
  2010年夏季在黄冈市试验基地,用鄂早18作母本与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抗稻瘟病中间材料GD-1作父本(含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1和Pi2)杂交,获得杂种68粒;2011—2012年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基地和黄冈市育种基地,连续三季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取含抗性基因Pi1和Pi2的单株与鄂早18回交至BC3代;2013—2014年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基地和黄冈市育种基地,连续两季结合田间稻瘟病接种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2015年继续在海南省选择其中田间接种鉴定抗性表现较好的单株,2016年在黄冈市进行早稻株系比产,其中2016年代号为16ETP11的株系在连续两季比产中表现突出,命名为冈早籼11号,2016年夏季混收稳定的株系并申报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2017年在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进入续试,2018年进行第二年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19003)[5]。图1为冈早籼11号的选育过程。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冈早籼11号株高83.8 cm,穗长19.3 cm,有效穗363.0万/hm2,每穗总粒数102.8粒,实粒数85.4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6.87 g。全生育期110.9 d,比对照鄂早18短1.6 d。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剑叶直挺,穗层整齐,中等穗,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叶青子黄不早衰。
  2.2  产量表现
  冈早籼11号平均产量为7 500 kg/hm2左右。2015年在黄冈市梅家墩试验基地进行早稻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7 615.5 kg/hm2,比对照鄂早18增产4.53%;2016年参加的早稻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790.0 kg/hm2,比对照鄂早18增产10.25%。2017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冈早籼11号平均产量为7 540.2 kg/hm2,比对照鄂早18减产0.76%。2018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295.9 kg/hm2,比对照鄂早18减产0.71%。
  2.3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较优,垩白度易受温度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有的年份可以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2015、2016年参加品比试验,经检测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国标三级,在2017、2018年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中米质检测结果未达国标。区域试验中两年品质分析结果为:整精米率58.5%,垩白率32%,垩白度10.2%,长宽比3.3,直链淀粉含量14.8%,胶稠度86 mm,碱消值6.0级,透明度1级。
  2.4  抗病性表现
  经湖北省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点鉴定,冈早籼11号中抗稻瘟病(3级),稻瘟病综合指数3.3;高感白叶枯病(9级);感纹枯病(7级)。耐冷性鉴定为中感。
  3  在大田生产试验中的表现
  根据湖北省水稻品种审定要求,2018年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组织开展了冈早籼11号生产试验,试验点安排在湖北省早稻生产区域内的9个生态试验点,每个试验点种植0.33 hm2,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其进行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鉴定,为该水稻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3.1  产量表现
  冈早籼11号平均产量为7 719.0 kg/hm2,比对照鄂早18增产2.87%。其中在孝南点产量最高,达到9 357.0 kg/hm2;武穴点产量最低,为6 957.0 kg/hm2。8个试验点中,有5个试验点表现比对照鄂早18增产,综合表现丰产性较好。
  3.2  熟期表现
  冈早籼11号全生育期110.6 d,比对照鄂早18早1.4 d,其中在黄冈试验点最早,全生育期为108 d;在荆州试验点最迟,为119 d。8个试验点中,除荆州试验点生育期与对照相当外,其他试验点均表现比对照早熟,综合表现为早熟。
  3.3  抗病性较强
  2018年早稻生长期间气温较高,光照充足,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各试验点田间表现情况来看,冈早籼11号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均未见发生,纹枯病发生较轻。综合表现抗病性较强。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冈早籼11号种植过程中,必须围绕促早发、争多穗、高成穗等综合途径实现保优质、夺高产的栽培目标。
  4.1  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保温育秧
  为了培育壮秧,需要稀播。一般每公顷大田用种量75.0~112.5 kg,每公顷秧田播种量为600.0~675.0 kg。大田与秧田的面积比以1.00∶0.15~1.00∶0.20为宜,即每公顷大田需0.15~0.20 hm2秧田。3月底播种,可采用地膜或尼龙薄膜覆盖保温;秧苗立针前以湿润管理为主,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和耐寒能力。
  4.2  适龄栽插,插足基本苗
  秧苗以5.5叶期移栽最为适宜。秧龄为28 d左右,由于该品种属于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且穗大的品种,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重要保证。栽插规格以13.3 cm×16.7 cm为宜,每兜插6~7株苗,每公顷插足基本苗270万株。   4.3  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
  该品种叶片浓绿直立,茎秆较壮,穗大粒多,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有利于提高增产潜力。每公顷总施N量以150 kg为宜,其中70%~80%作底肥,并注重N、P、K均衡施用(N、P、K之比为1.0∶0.6∶0.7)。返青分蘖肥在移栽后7~8 d一次性追施尿素,每公顷为75~90 kg,以促早生快發。
  4.4  科学管水,适时晒田
  移栽后灌深水返青,7 d左右落浅水施追肥,并中耕后自然落干,分蘖期间采用间歇灌溉,增加露田次数,提高泥温,促进根系活力;适时晒田,在每公顷苗数达525万株时落干水晒田,但无论基本苗数多少,在5月20日时必须晒田,即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孕穗期间,田间灌深水;齐穗后间歇灌水,稻穗勾头散子后干干湿湿至成熟。
  4.5  注意病、虫及草害的综合防治
  依据当地病虫害的测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上旬要搞好一次二化螟和纹枯病的防治。
  4.6  去杂去稗,适时收获,确保品质
  始穗至黄熟期要彻底去杂去稗,谷粒85%~90%变黄时适时收割,收、脱、晒过程中注意防混杂,禁止暴晒,确保稻谷的纯度和米质优良[6]。
  参考文献:
  [1] 周  勇,居超明,徐国成,等.优质两系超级杂交早稻新组合两优287[J].杂交水稻,2008,23(1):71-72.
  [2] 袁国保,柳  达,王世才,等.我国优质早稻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161-163.
  [3] 周业海,吕德安,张忠元,等.好品种GS鄂早18[J].作物研究,2007(3):215-216.
  [4] 吕德安,张忠元,昌华敏,等.优质早稻鄂早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4):16-17.
  [5] 涂军明,游艾青,吕锐玲,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常规早稻鄂早18稻瘟病抗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515-5519.
  [6] 曹志刚,金红梅,周业海,等.GS鄂早18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6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