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牦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存活率极高,具备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很受养殖户的喜欢。对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牦牛养殖产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最后探讨了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牦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牦牛;养殖现状;受限原因;规模化;养殖技术;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82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7-273X(2019)12-0051-02
养殖户选择饲养牦牛的原因是牦牛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容易存活,同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是牦牛养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殖户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饲养牦牛,才能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要提升牦牛养殖水平,就必须掌握好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现对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青海牦牛养殖产业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1 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
目前,青海省牦牛养殖产业已经渐有规模,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得到提升。特别是近期为构建青海特色产业,地方政府把牦牛养殖产业当作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加以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牦牛的经济价值逐渐提升,牛乳以及牛肉可供人们食用,同时牛毛还能制作衣物,牦牛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牦牛不管是在净肉率还是在屠宰率方面均远超别的类型的牛,从整体分析,牦牛的营养价值比普通的肉用牛高[1]。
2 青海省牦牛产业发展受限的原因分析
2.1 饲料匮乏
牦牛通常生活在高原地区,而这一地区的原始草原植被更新速度慢。若过度放牧,就会破坏植被的正常更新规律,致使植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复原。另外,高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沙化比较严重,天然饲料少之又少。有关统计表明,高原地区能承受的放牧数目是300万头的羊单位。但根据2014年资料统计分析,牲畜加羊总计有4 600万头的羊单位,现实放牧数量远远超出了理论放牧数量。并且由于植被更新慢,导致很多牦牛长时间处于半饥饿状态,使牦牛产肉量得不到提升。
2.2 生产模式单一化
牦牛养殖大部分是以传统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很少有大规模养殖。家庭分散养殖的缺陷是不具备基础养殖设施,同时因为现代化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牦牛养殖产业的高速发展。另外,因为受高原地区风俗习惯的影响,老年母牦牛数量很多,进而阻碍了优质品种的有效推广,发生了种群退化的情况[2]。
2.3 牦牛生产率有待提高
因为科学养殖方式推广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牦牛生产率普遍不高。当前的牦牛生产主要是依托自然交配生产,同期发情技术以及人工授精等养殖技术还未得到有效使用。生产方式滞后,不具备新的养殖理念,导致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
3 规模化养殖技术
3.1 合理规划放牧场
牦牛分布于气候高寒、地势复杂且险峻、海拔高的地方,这类地区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冬季长,夏季短,有很强的辐射。地势较高,天气寒冷潮湿,空气稀薄。每年的平均温度在0 ℃以下,最低气温为-50 ℃。目前牦牛数量有1 400万头左右,通常分布于昆仑山与祁连山等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应按照海拔的高低、距离居民的远近进行牧场规划。高山气候四季之分不显著,最大的区别就是冷暖季节,因此应把放牧草场分成冬春与夏秋放牧场。夏秋放牧牦牛的牧场应设置在距离居民较远、水源足够的阴坡山顶,海拔高,通风好。冬春放牧牦牛的牧场应选址于避风雪的洼地以及山湾,距离居民地近,交通便捷。冬春每日早晨放牧,下午归牧;气候比较恶劣时,要在圈舍与四周进行补饲。夏秋放牧牦牛的时间为12~24 h,旨在提升牦牛产乳量,做好抓膘,让需要屠宰的牦牛在进入冬季以前出栏,其余牛给冬春打基础。
3.2 构建四季交替放牧时间
牦牛牧场大部分是设置在高寒草甸草场。其多半是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每年4月日均温度超出0 ℃时,牧草生长;9月以后日均温度低于5 ℃,牧草生长缓慢。从冬春季牧场转移至夏秋牧场的时间取决于夏秋返青时间。日均温度高于3 ℃(4-6月)时迁至夏秋放牧场,日均气温低于5 ℃时(9-10月)时,从夏秋牧场转到冬春牧场。在日均气温低于-10 ℃(2-3月)时,因草料缺乏,可以为牦牛进行补饲。日均气温高于5 ℃以后牧草返青,牦牛步入茁壮成长期[3]。
3.3 采取分群管理模式
按照牦牛各个生长时期生理特征、环境与营养需求、疾病情况,构建牦牛规模化养殖分群管理模式,对放牧管理与科学使用草场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幅度提升牦牛生产性能。
(1)泌乳牛群。即正在泌乳的母牦牛构成的牛群,需要配置优质牧场,对其适当补饲,维持牦牛的体质,加大牦牛产奶量。饲养阶段,掌握好牦牛饲喂量,避免营养过剩导致母牦牛太肥或饲料费用太高。在泌乳牛群中,对一些当年没有产犊依旧持续挤乳的牦牛,数量较多时可以单独组群。
(2)青年牛群。是指从周岁到第1次配种年龄前的牛群。每个群由200头牦牛组成。该年龄段的牦牛部分已经拥有繁殖能力,公牦牛要和母牦牛分群放牧,避免出现早配情况。
(3)育肥牛群。育肥牛群是由秋末淘汰的各类型牦牛组成,育肥以后供肉用,一般200头牛为一群,在牦牛数目较少时,公牦牛也能加入。秋末是牦牛体重增加时期,育肥牦牛可以在边远牧场进行放牧,让其安静,较少走动,进而快速增肥。如果条件较好的还可以进行补饲,饲养精料与干草加速牦牛育肥的速度。
3.4 放牧与圈养结合模式
牦牛夏秋与冬春季节夜晚放牧后在圈舍中饲喂,好的圈舍环境对牦牛健康是有益的。冬春季节恶劣的自然环境会造成牦牛掉膘且死亡,应充分满足牦牛过冬保膘的需要,构建优质的圈舍环境,加强防寒保暖,适时通风,确保圈舍干燥与清洁,保持圈舍安静。
(1)温度。虽然牦牛对恶劣的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可是在自然放牧的情况下牦牛生长较慢,生产性能有待提升。冷季培育牦牛圈舍气温需要保持在0 ℃以上,最合适的气温为8 ℃,适合的温度可以减少牦牛抗寒带来的能量耗损,和自然放牧饲喂的牦牛相比较增膘更快。
(2)湿度。圈舍合适的湿度应控制在80%左右,如果长时间密闭,湿度会过大,秋冬季节容易引起感冒与肺炎等各种疾病。所以,牦牛圈舍要做好通风工作,确保圈舍干燥整洁。
(3)牦牛圈舍设计。目前的牦牛圈舍很多是非常简单的暖棚,大型育肥场的牦牛圈舍常见的是双列或单列的,实际生产中可选择设计。
4 小结
牦牛养殖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放牧场,科学使用草场,统筹经济和环境。按照牦牛营养需求,为牦牛规划冷热季交替放牧时间,进行牦牛规模化养殖分群管理,构建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让牦牛安全过冬,提升牦牛产犊率。
参考文献:
[1] 廖 蓉.四川甘孜牦牛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 2019(20):135.
[2] 王 伟,刘更寿,武甫德,等.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8):53.
[3] 芦光元.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 15(5):1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7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