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先简单分析了数字化校园,随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性,包括数字校园时代特征以及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建设数字校园的具体途径,包括创建智能共享基础环境、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智能教育管理,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校园;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190-02
  人类的发展和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整个社会逐渐从信息时代发展到智能时代当中,逐渐融入数字校园各个环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手段,可以针对当下的教育生态实施信息重构,从而提高教育供给水平和时空场景,促进实现智能化服务、业务协同、数据融通以及信息共享等目标。
  1 数字化校园简析
  数字校园主要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将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当成重要的发展手段,注重传承、分享以及合作的精神,融合了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新型研究、学习以及教学教育环境。总而言之,数字校园即学校中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全部实现信息化发展,是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
  数字校园最早是在20世纪诞生的,国际上数字校园最开始是诞生于凯尼斯教授在美国克莱蒙特大学中指导创建的信息校园计划的科研项目当中。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也开始了大范围的信息建设活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实现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数字校园这一概念也相继诞生。经过后期长时间的实践发展,数字校园这一概念内涵也逐渐完善[1]。
  2 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然性
  2.1数字校园时代特征
  数字校园时代特征具体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是互联网的泛在和高速化。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条件下,社会中的教育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如果没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则信息化教育也无法顺利实施。而建设数字校园的主要目的便是为校园内实现物和物、人和物、人和人等实现随时随地全方位互动提供全面、高速的网络基础环境,为师生提供一种可视感知环境。
  第二是智能终端的实用性和广泛化。在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条件下,智能终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内,使校园内部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平台化、集成化以及数字化发展,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移动、便捷、智能化的个性服务功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和教育体验。
  第三是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和集成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利用云端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综合整理,形成双向互动,并构建丰富、集成化学习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利用主动推送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发挥出教育资源私人订制功能。
  第四是学校中的教学管理实现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中主要好是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从基础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到学校中的教学服务、教育管理等全面实现数字化发展目标,从而为校园中的广大师生群体创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环境,为校园师生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共享、协作互联,同时还需要在校园和外部环境逐渐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创建一条有效的共享交流渠道,提供彼此感知接口。
  2.2数字校园建设思路
  人工智能时代下创建数字校园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普及。人工智能的新时期发展规划当中提到了应该全面推行全民智能教育,并在校园中设置和人工智能科技等相关的课程科目。充分联系我国新时期教学改革现实需求,而数字校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将其当成工作重点,全力创建迎合人工智能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队伍教学,构建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伍,拥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知识储备,促进人工智能在校园课程中全面普及。
  第二是融合。国际竞争逐渐转到人工智能技术上,为此我国也应该充分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机遇,将其作为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融人数字校园中的评价、服务、教学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深入挖掘数据信息的内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學效率,提高校园的生活服务以及管理水平。
  第三是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而新技术也使数字校园不断创新发展,衍生出全新的内涵。预计到2020年,不仅要促进学校全面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彻底打破固有教育生态,将人工智能作为促进校园功能创新的动力支持,加快数字校园的转型创新速度。为此校园在面对当下这种全新的教学要求时,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布置数字校园。
  3 人工智能时代下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本途径
  3.1创建智能共享基础环境
  人工智能时代中,现代化数字校园应该对内部学习、教育环境进行信息化重构,全面改善传统教育模式,将多元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始终秉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理念,将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形成全校范围中智能共享学习氛围,为数字校园实施建设创新打好基础。为此学校应该加强技术资金投入,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充足供给资金。比如学校可以投入资金建设科创实验室,重点研究机器人相关内容,形成一种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式教育环境,为学校实现创新教育,推广人工智能知识技术提供良好环境。
  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同时还需要准备好优秀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实现教育的重要传播载体。促进教师队伍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发展,教师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与组织者,是优秀教育资源以及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数字校园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想要实现创新建设,需要注重搭建基础的智能环境,提升教师专业实力。为此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作为核心突破口,进一步创新任务驱动,加强技术研讨、竞赛和技术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对人工智能系统相关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对于人工智能的判断力,强化教师技术水平,能够教授学生正确数据分析方法,促进技术和教育全面融合[2]。   3.2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
  学校中的课程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需要从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设置针对性未来课程,形成重点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基础素养的特色课程,这也是校园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在人工智能新时期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了需要在校园中设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课程,大力发展编程课程,形成人工智能学科体系,重点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
  比如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内容,把教育机器人作为基础载体,大力发展编程教育,和社会中的各种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研究高校等进行合作,研发带有区域特征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资源难度水平,合理划分培养目标,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还应该积极研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及社团组织等渠道,形成全面覆盖,三点成面的创新课程机制,把乐高以及SCRATCH等著名国际项目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当中。
  3.3加快课堂教学改革
  建设高效、互动课堂。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在智慧生态条件下,学生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来源等都产生了直接改变。为此当下学校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变革,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和生动,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3]。
  实现多元、科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评判教育质量的可靠参考。为此学校应该主动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激发数据信息的潜能,并对相关人工智能课程实施多元、科学评价,设置合理的学习等级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3.4实现智能教育管理
  实现全面共享、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质量能够影响学校运行稳定性,同时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现代化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保安、云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以及先进的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简化各种复杂程序,促进校园日常教学管理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自动管理,使校园安保工作实现电子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中,学校还应该和社会中主导各种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将各种儿童健康机器人引入校园,利用以人脸识别为基础技术支持的二维码传输智能终端,对校园中学生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利用体温快速检测系统、手足口病检测系统,对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科学管理,及时发现预测学生健康问题,准确记录学生健康状态,从而为学校中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基础。数字校园建设中还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数字校园建设质量决定了学校信息水平程度,是现代化教育直接体现,能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为此建设数字校园时,需要充分联系校园实际发展状况,实施改造或重建,逐步进行,各个部门之间密切联系配合,并对建设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及时改进[4]。
  4 结束語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中,数字校园也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指导,实现创新发展,为此应该将信息教育2.0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找准前进方向,坚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手段,推动数字校园实现创新发展,促进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从而培养出拥有良好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准.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数字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8):238.
  [2]宋晓莹,付全新.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与创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校园新生态变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7):1-2,5.
  [3]散国伟.2.0时代数字校园建设研究——襄阳市数字校园建设要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6):1-2.
  [4]皮微云,刘铁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分析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2):162-163.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19-10-12
  作者简介:生桂勇(1981-),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人工智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3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