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首先从发展程度、协调程度以及动力情况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六个要素,最后根据发展现状以及影响要素,提出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發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焦点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以及吉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地及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具有较为广阔的平原地貌,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提供了便利,从建国之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1、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程度分析
按照生产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耕地、播种以及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此外,还有植保机械化技术、排灌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以及其他机械化技术等。
东北三省的各项机械化技术程度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在东北地区各省份之间来看,黑龙江省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辽宁和吉林,这说明,东北地区中以黑龙江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最好,辽宁的耕地机械化技术程度高于吉林,其他指标均低于吉林,总体而言,吉林的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优于辽宁。
2、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现状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中重要组成,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村经济、农村环境等区域经济指标进行协调性对比,发现辽宁属于高度协调地区,黑龙江属于中度协调地区,吉林则为高度不协调地区。据农业现代化评价显示,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依次为辽宁>黑龙江>吉林。这与协调度排名一致,这说明,辽宁省虽然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不如黑龙江和吉林,但其发展与区域经济以及农村环境等协调发展,总体发展较好;黑龙江在机械化技术程度上发展较好,但其在区域经济以及农村环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吉林省则存在机械化技术发展与其他农业现代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
3、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总动力现状分析
据统计显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总动力情况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中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以黑龙江最高,吉林次之,辽宁最低,但电动机动力辽宁却最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东北地区面积约为78.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8.17%,其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约占全国的11.45%,处于较高水平。
二、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东北地区农机化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规模、农民收入及受教育程度、农机社会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机工业发展等。
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规模决定着农民是否有必要进行机械化技术生产,只有当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使机械化生产成为必要。农民收入则决定了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购买力。农机社会服务可以提高机械化技术发展质量,为农民采用机械化生产提供便利服务。农民受教育程度是农民学习技术的文化基础。农机工业发展是提供机械设备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技术发展会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转移,就会阻碍机械化技术发展。
三、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
首先是各级政府应从各影响因素着手,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是政府加强资金支持,加大补贴力度以及贷款优惠力度,做好扶持资金管理工作。再次是调动相关社会力量拓宽发展资金来源。第四是优化土地制度,促使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最后是做好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相关工作,促使农机化技术合理协调可持续发展。
2、优化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产业结构
首先是优化农机化技术产业结构,整合原有产业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工业生产。其次是优化农机化技术产品结构,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机械化设备。
3、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是做好水利、仓储以及物流等基础建设,为发展机械化技术提供基本保障。其次是做好技术创新工作,鼓励科研机构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研发农机机械化新技术。再次是加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实践转化。此外,还要做好培训及教育工作,不仅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工作。最后要加强机械设备的技术指导及维修保养工作,建立技术指导中心以及维修站点,能够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
(作者单位:124030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