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喜树的特征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阐述了喜树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喜树育苗造林技术,包括树种采集、种子贮藏、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出圃、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喜树苗的品质及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喜树;特征特性;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3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属蓝果树科喜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水栗子、千丈树等,是我国特有树种。在我国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南至华南;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湿润的冲积土、河滩沙土、平地砂壤土、防护堤岸和水渠埂道中生长非常快。喜树喜光,具有较强的萌芽性,树木主干明显、干形端直,观赏价值较高,也易进行四旁和行道树种植。喜树除了观赏和木材用林以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树叶、树皮、根皮和果实含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碱——喜树碱,对多种癌症有一定的疗效,市场需求量大,造林前景广阔[1]。
  1    特征特性
  皖南地区有的喜树树高在25 m以上,叶互生,纸质,长圆状卵形,长12~26 cm,宽5~12 cm,叶全缘,正面亮绿色,背面淡绿色,疏被柔毛,叶柄长1.5~3.0 cm。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直径约1.5 cm,常常数个组成总状式的复花序,花具3包片,花萼5,浅裂,花瓣5枚,长2 mm,翅果长2.0~2.5 cm,花期6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下旬。
  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皖南地区常生于海拔500 m以下的山林地。其中,林缘、溪边、河堤和山脚缓冲地种植的喜树生长较好。喜树萌芽性较强,人工砍伐以后会萌发多个新芽。自然散生的喜树常伴生的植物有黄山松、檵木、枫香、杉木、花香和木兰等乔木树种。木材质地轻软,适宜日常用具、室内装修、包装箱、胶合板,也可用于造纸等,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
  2    造林技术
  2.1    采种与种子贮藏
  2.1.1    采种。皖南地區采种宜选用15~30年生的壮年优良母树,要求母树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采种时间大约在11月初。当母树聚合果由淡绿色转变为淡黄褐色时,是种子充分成熟的标志,种仁饱满,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可以用竹竿击落聚合果,也可以用高枝剪或采种钩采摘,捡拾装袋运回。
  2.1.2    种子贮藏。将聚合果放在太阳下晒干,用脚踏或树枝敲打,使聚合果上的瘦果分离开,再揉搓去除外种皮后漂洗干净,同时捡去其他杂物晾晒2 d,转移至通风干燥处阴干,当种子含水量降至10%时置于布袋中干藏,也可以将种子置于冷库中贮藏。贮藏温度以2~5 ℃为宜,种子千粒重在28~30 g之间[2]。
  2.2    苗圃地选地整地
  2.2.1    选地。喜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光、怕涝,不耐干旱、瘠薄,选地时应选择面向南或东南的砂壤或壤土地育苗,要求圃地土壤深厚肥沃、湿润、地势平坦、便于浇灌和排涝等。选地是喜树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不认真选地,有可能造成育苗失败。本次育苗地选择宣城市宣州区夏渡林场苗圃,圃地地势相对较高,光照充足且离水源近,便于机械作业[3]。
  2.2.2    整地。圃地在土壤霜冻前深翻0.4 m。翌年2月底施入硫酸亚铁粉45~60 kg/hm2,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施入复合肥1 500 kg/hm2作底肥,之后再“三犁三靶”,使土壤细碎与肥料均匀混合。犁耙完成后开始做床,床宽1 m、床高0.3 m、床长8~10 m、步道宽0.4 m、边沟深0.35 m。因喜树种子相对较小,苗床整理好以后,再用宽木板适当镇压平整,既可以防止杂草滋生,又可以防止种子播种太深而影响出苗。
  2.3    种子处理
  皖南地区喜树种子处理时间以2月底至3月初为好。本次处理时间是2月28日取出种子,用流动的清水漂洗种子3次,去除漂浮的种子。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沥干种子表面水分,置于30~35 ℃的温水中浸泡1 d,再次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放在25 ℃的温室中催芽3 d,催芽期间要每隔6 h用温水淘洗3遍,当种子有30%以上破嘴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
  皖南地区喜树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初,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52.5~60.0 kg/hm2。首先将催芽后的喜树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盖散碎黄心土0.5~1.0 cm,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用干净的稻草进行覆盖,厚度1~2 cm,然后淋水1次,以保温保湿,促进喜树种子发芽。催芽的种子在播后25 d左右发芽出土,而且发芽整齐。如果喜树种子不进行催芽处理就播种,种子发芽出土时间会推迟15 d左右,且存在出芽不整齐、出芽率低、种子腐烂等缺点,会造成育苗管理困难,严重的可造成育苗失败。   2.5    苗期管理
  2.5.1    揭草。喜树幼苗大部分出土以后,于阴天或晴天傍晚揭去覆盖的稻草,揭草时动作要轻慢,防止将刚出土的嫩苗带出。揭草后立即喷1遍透水,2 d后再喷1遍0.5%多菌灵溶液防止幼苗病害的发生。种子发芽率在70%~75%之间。
  2.5.2    施肥。幼苗早期可以施一些稀薄人粪尿,每隔15 d施1次,连施3次;幼苗中期每次可以施尿素45~75 kg/hm2,每隔20 d施1次,连施2次,也可以根据苗木的实际情况增减施肥量和次数。8月中旬施1次钾肥,8月底以后停止施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使苗木能顺利过冬。
  2.5.3    除草。幼苗生长早期苗床杂草较少,只需人工拔除即可;苗木生长中期杂草开始滋生,每隔几天人工拔除1次,拔草要尽量除小、除早,拔除杂草以后要浇水1~2次,保证在拔草中松动的苗木可以成活。苗木生长后期,随着苗木的生长,苗床荫蔽度加大,苗床中间杂草不易滋长,只需将苗床边缘的杂草铲除即可[4]。
  2.5.4    间苗。间苗分为2次,第1次间苗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留苗量90~100株/m2;第2次间苗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留苗量60~70株m2。间苗时要“留强去弱、留大去小、留稀去密”,如果苗床太稀,也可以进行补苗,间苗和补苗前后都要浇水,保证补苗成活。
  2.5.5    浇水。苗床浇水保证不干不浇,浇水也可以结合施肥同时进行,雨季要保证圃地内不积水,大雨过后要巡视苗床,对幼苗根被雨水冲刷裸露的,要及时用土覆盖,防止苗木发生日灼死亡造成损失。如果天气连续干旱,要对苗床进行灌溉来进行保苗,灌溉时间自太阳落山以后开始,早晨太阳出来前结束,灌溉时水低于床面3 cm为佳,以防止苗床土壤板结,不利于苗木根部透气,影响苗木生长。
  2.6    出圃
  经过近1年的管理,幼苗在育苗地内当年高生长平均可达75 cm以上,地径大多高于0.7 cm。产苗量可达45万株/hm2左右。
  2.7    造林
  2.7.1    選地整地。喜树一般种植于“四旁”及用作平原区防护林树种,皖南地区低山丘陵均可以营造用材林。一般在1—2月整地,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挖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四旁植树可采用行状或块状种植,农田防护林可采用3~4 m株距。低山丘陵成片造林时为提早郁闭,培育通直良材,宜采用2 m×3 m的株行距。
  2.7.2    起苗及运输。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如果苗木失水过多,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栽植后就不易成活。因此,起苗到栽植过程中必须做好苗木保护工作,尤其要注重苗木根系的保护,避免其受损和干燥。为此,应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最好随起随栽,当天起当天栽。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苗根湿润,不受风吹日晒。运到造林地后,用修枝剪修去破损的根部和部分主干上的侧枝,再将苗木根部打上泥浆,及时栽植或假植。若假植时土壤干燥,应适量喷水。从假植沟中取出的苗木,应及时栽植。
  2.7.3    栽植。栽植时先将表土回填15 cm,再将苗木栽入其中,苗木入土深度较原土痕略深,栽后覆土踏实,做到苗木根部舒展、苗正。造林成活率一般在95%左右。
  苗木造林后至林木郁闭前,每年要抚育1~2次,抚育可采用扩穴锄抚和全面割灌抚育。通过抚育可使苗木度过成活阶段,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促进适时郁闭。林木郁闭后一般20年就可以成林。
  3    参考文献
  [1] 郑兰英,周文昌,付甜,等.湖北黄袍林场喜树木本资源及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2019(3):67-69.
  [2] 韦蓉静,覃忠样,徐浩峰.黔南州喜树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8(3):50-51.
  [3] 刘瑜,张平,李莉,张同新,等.喜树快速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23 .
  [4] 曾淑燕,李映珍.喜树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7(1):11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