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当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上近些年极端气候条件下诱发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围场县林业工程实施的实践情况,总结了抗旱造林关键技术,包括抗旱造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造林后管理等方面,并阐述了一些配套措施,以期为相关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1]。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类林业工程应运而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围场县气候较干旱,年均降水量为450 mm左右,且存在很大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点,年均蒸发量1 500 mm左右,因而当地林业工程中较关键的技术即为抗旱造林技术。现结合当地造林实际情况,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以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树种选择
  干旱少雨地区水资源缺乏,因而要求造林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结合造林地的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土地状况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有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如果造林树种的选择不适宜,轻的可导致后期树木生长速度慢、长势欠佳,严重的直接导致整片树林死亡,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不同的树种抗旱能力有所差异,常见的造林树种有阔叶类、针叶类、灌木类。阔叶类中不同的树种也表现出不同的抗旱能力,如枣树、沙枣、刺槐、花椒、国槐等抗旱能力较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树种;针叶类树种整体来说抗旱能力较强,常见的有侧柏、油松、樟子松、圆柏等;灌木类树种中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有酸枣、山杏、连翘、柠条等。抗旱树种选择上整体坚持的标准是:一要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蒸腾作用相对较小,确保萌芽能力强、拦截径流的能力较强;二要生长稳定、有较强的抗逆及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2]。
  2    整地
  提前对造林地进行耕整,有助于改善土壤条件,积蓄水分及养分条件,且灭杀土壤中的病原菌,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打好基础[3]。一般来说,造林前6个月进行整地,也可在造林的前1季或前1年进行整地[1]。整地方式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了更好地蓄土保墒、积蓄雨水,可选择鱼鳞坑整地方式,树坑规格结合树种规格而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整地、挖穴的同时施入有机肥、绿肥、碎木屑、土壤改良剂等,这对提高土壤保水效果明显,春季时可使土壤中水分含量提高 16%以上。
  3    造林
  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的地区,抗旱造林的苗木可以选择容器苗,以降低栽植难度、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前需要浇透水1次,尽量不要进行长途运输,且运输过程中要及时保湿。造林时将容器苗的底部去除,通过保护根系来提高苗木成活率,适当修剪腐烂、过长的根系等。对于针叶类苗木可使用一些保水能力强的物质蘸根。有的苗木蒸腾作用强,可适当摘叶或喷洒抗蒸腾剂等。栽植深度以控制在容器口上方1~2 cm处为宜,栽植后平铺1层薄土。通过容器苗造林,缩短了新栽苗木的缓苗期,促使其快速生长。干旱地区的造林密度不宜过高,且尽量选择对水分要求不同的乔木、灌木或针叶类、阔叶类进行混交[4]。
  4    造林后管理
  覆膜在抗旱造林后的管理中应用比较多,通过覆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相对湿度,对地温的提高也有明显效果。通过在造林区域的地面上进行覆膜处理,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小环境,创造有利于林木成活的土壤环境,一般覆膜后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5%以上。刚栽植的树木生长较慢,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气候的影响,因而要加强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整枝等。栽植的第2年春季要及时查验造林苗木成活率,发现缺苗时要及时补植。
  5    结语
  在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实施造林,运用抗旱造林技术并结合其他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4]。如,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对现有的植被品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其抗旱能力以及抗逆能力,对尽快恢复多年来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此外,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不仅涉及林业知识,还可以与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结合起来,确保各项造林数据更可靠、更丰富。总之,抗旱造林技术涉及的相关措施并不仅局限于幾种,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抗旱造林技术的配套措施也要及时跟上,以为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提供保障[5]。
  6    参考文献
  [1] 黄艳伟,齐恒,林永进.试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13.
  [2] 李祥贵,李海,陈旭涛.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1):50.
  [3] 贾兴峰.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园艺,2011(17):29.
  [4] 尹海东.探究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12):213.
  [5] 苟斌.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