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国土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气候。例如,西北地区存在干旱气候和半干旱气候,且土壤贫瘠,降水稀少,蒸散量较高。基于此,本文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介绍抗旱造林中的整地技术和树苗处理技术,并探讨抗旱造林的主要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70-2
相关调查发现,西北地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达到了69%,且该地区的降水量小,水资源匮乏。如何根据多年造林经验,克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发展有效的抗旱造林处理技术,是相关人员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 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由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且非常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分析气候部门的资料发现,西北地区部分县年降雨量还未达到500 mm,尤其是深秋,经常出现到次年春季才下雨的情况[1]。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为树苗保护薄弱和造林技术落后。一方面,树苗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水分流失严重,导致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不同的造林树种,成活率存在一定差异,而技术人员缺乏正确了解,未掌握最佳的种植时间。
2 抗旱造林中的整地技术和树苗处理技术
2.1 整地技术
造林整地实际上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方式。只有提高了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性,才能更好地拦截地表径流,进而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整地时,要把握好几项关键技术,如整地时间和整地模式。前者应秉承“宜前不宜后”的原则,最好将时间控制在下雨后,以达到蓄水和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对于杂草,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分解,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后者是在不破坏原有植被且不形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地梳理和筛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造林人员不知道如何利用地下水和雨水。该区域可将整地技术分为4种不同类型。利用这些方式时,一定要确保整地的深度和栽种时间适宜。
2.2 树苗处理技术
选择树种时,应根据林地的基本环境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地种植且满足培育目的的树苗。分析发现,保护好树苗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一般树苗会经过伤根和运输等过程,导致树苗水分流失,可采用树苗浸泡的方式解决。为提高树苗根系的吸水性,也可使用保水剂。控制造林密度时,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以促进林木的生长。例如,甘肃省降水有限,如果不进行间伐,或者间伐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影响林分生长[2]。因此,应结合树种、密度及水分的基本特点,构建科学的空间结构,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3 西北地区抗旱造林的主要方式
3.1 高杆造林
高杆造林具有耐沙和成材快的优点。高杆造林中,会采用一些萌发力较强的柳树和杨树,以更好地抗旱和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选择使用三四年生树木的粗壮枝叶,长度是2~4 m。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会提前15 d砍下枝叶,然后将大头放置在水中浸泡,等到天晴时将枝叶散开全部放置在水中30 d,使其充分吸水,等到水面出现白色或者浅黄色的树皮时可取出进行栽植。例如,虽然青杨是一种中湿性树种,但是其在西北干旱地区种植范围非常广,尤其是年均温度高于0 ℃、降水量达到400 mm的地区。栽种青杨时,应随挖随载,尽量采用湿土两分的方式。为防止出现风蚀的情况,隔一段距离就要栽种2行沙柳灌木带。
3.2 滴灌节水和沙地径流造林
可选择使用滴灌节水和沙地径流造林的方式进行造林。滴灌节水是利用径流来种植樟子树等,成活率可达90%。治沙时,选择引入滴灌节水造林技术,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可极大地提高树林的成活率。沙地径流造林是利用可产生径流的区域来造林。例如,甘肃省“沙漠都江堰”工程,该地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个风口,常年干旱,偶尔出现水患与沙害的情况[3]。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下游区域,将渗透的洪水利用河道收集起来,然后将其转换成清洁水,用于栽种植被。
3.3 覆膜栽植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实行覆膜栽植的方式,不仅可节省较多水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能提高5%的土壤含水量,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關数据表明,在西北地区利用覆膜种植,温度能提高3~4 ℃,湿度约为25%,林木成活率提高约8%,极大地降低了造林成本。因此,各地区的林业局需完善项目的设计工作和组织工作,林业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对各区域的技术性指导。
4 结语
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本情况发现,相关人员在抗旱造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地整地和选苗,采取覆膜和集水等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郭亚萍.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6):192.
[2]唐希明.刍议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J].福建农业,2014(9):164.
[3]宋立梅.抗旱保水造林技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8(6):8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