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医”和“御医”称谓的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太医”和“御医”是含义既有重合、又不等同的古代对于医生的两个称谓,而各自的所指也不是单一的。当今不仅古代题材的影视剧中容易将这两个称谓混淆,甚至在学术论著中对二者的误解和混用也并不鲜见。中国历史悠长,宫廷医官的设置代有变迁,情况复杂。简而言之,“御医”先前一直是御用醫生的泛称,明、清两代才设有专称“御医”的职官;“太医”泛指宫廷医生,后来则也用来指称市井医生。
  关键词:太医;御医
  中图分类号:G633.53;I2;C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1.0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taiyi” and “yuyi” are two related titles of doctors in ancient China,both of which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The two terms are often confusing not only in films and teleplays on antiquity but also in academic works.The titles of medical officials varied from dynasty to dynast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In brief,“yuyi” had long been a general term for doctors exclusive to monarchs,and was a special title onl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taiyi” was a general term for court doctors,but was misused as a flattering appellation for ordinary doctors afterwards.
  Keywords:“taiyi”;“yuyi”
  “太医”和“御医”这两个称谓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至今大家仍很熟悉,这要归功于普及率极高的大众文化产品——电视剧。而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两个称谓往往是混同的,不仅大众如此,甚至有的相关的学者也不知二者的区别,例如著名的红学家刘心武就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将“太医”和“御医”混为一谈。
  那么,“太医”和“御医”的联系与区别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 称谓的起源
  “御医”,《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宫廷医师。又称太医。”[1]《辞海》的解释为:“又称‘太医’。宫廷医生。”[2]显然,在宫廷服务的医生应当是很早就有了的,但在可考的文献中,“御医”一词出现得相当晚,最早可见于唐贞观年间撰成的《晋书》中司马懿之孙齐王司马攸的传记:“帝遣御医诊视”[3]。这说的是司马攸生病,晋武帝司马炎派遣御医为他诊察。“御医”在《晋书》中也仅此一见。有人将《晋书》中的“御医”理解为医官系统中的一个品级[4],这是错误的,因为早期的“御医”都是御用医生的泛指,而作为医官的一个品级的“御医”,是迟至明代才有的,其后清代沿置。也就是说,在正式的医官称谓这个意义上的“御医”,只存在于明、清两代,而在此之前所谓的“御医”,都是泛称,其时并没有哪个医官的品级称作“御医”。这也正是“御医”一词在较早的文献中很少见到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医官的设置与名称代有因革。在甲骨文中有“小疾臣”,是商代的医官[5-6]。《周礼》中记载的医官叫作“医师”[7]。而后,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8]扁鹊生卒年不详,《史记》中也并未说明李醯任太医令的时期,尽管《战国策》记载“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9],但是,史籍中扁鹊的事迹时间跨度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寿命长度,“扁鹊”实际上是指向多人的一个代称[10],因此,并不能确定秦武王在位时(前310—前307)秦国已经有了“太医令”一职。当然,明确的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太医令都是国家最高医官的称谓。
  “太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皇家的医生”[11]。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则为:“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周官有医师,秦汉有太医令丞,魏、晋、南北朝沿置。隋置太医署令。宋有医官院,金改称太医院,置提点为长官。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史。亦以泛称皇家医生。”[12]这段释义指出了“太医”的两个含义:一是指宫廷医药官员,二是泛指皇家医生。
  《汉语大词典》给出的“太医”最早的词例出自《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12]这里的“显宗”,指的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刘庄,而东海恭王刘彊是刘庄的弟弟。据唐代李贤等注解的《后汉书》:“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汉官》曰:‘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13]由此可知,东汉时太医令的部属,员额已经较为庞大。据《隋书》:太医署设主药二人、医师二百人、药园师二人、医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等[14]。可见在隋代,太医署中并没有叫作“太医”的具体的官职,“太医”可以视作宫廷医生的泛指。
  
  二 含义的变化
  到了明代,“御医”的所指发生了变化。据《明史》:太祖初,置医学提举司,设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医学教授(正九品),学正、官医、提领(从九品)。寻改为太医监,设少监(正四品),监丞(正六品)。吴元年(1367),改监为院,设院使(秩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洪武六年(1373),“置御药局于内府,始设御医” [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1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