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地区福寿螺绿色防控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昆山地区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使用茶籽饼(粉)进行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发生盛期,在封闭浅水区域如水稻、芡实等水生作物田、沟渠、植物带或植物景观带、湿地等水浅而封闭的场所适宜使用茶籽饼(粉)灭螺,效果良好。
关键词 福寿螺;茶籽饼(粉);绿色防控;江苏昆山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0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1981年被引入我国,2003年即被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因盲目引进、大量饲养和管理不善,使福寿螺逐渐扩散到广大水域包括水生农作物田,造成危害。福寿螺因其生长速度快、成螺体型大、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危害大,被江苏省列为补充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在昆山地区蔓延迅速,对农业生产、市容及生态环境已造成一定影响。
昆山市最早在2013年前后发现有福寿螺。根据各区镇实地勘查,近3年来福寿螺已在全市范围发生并在继续扩展。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共11个区镇福寿螺发生面积500.4 hm2,其中河道发生面积占68.2%,共涉及120条内外河道。内河福寿螺密度远高于外河,尤其是有闸并有较多浮水植物的内河福寿螺密度普遍较高。部分区域因福寿螺高密度发生已严重影响了市容。在种有水生作物如芡实、茭白、莲藕、水稻等农田区域、沟渠以及浅水的植物带或植物景观带等区域发现福寿螺[1]。其中,水稻田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23.74%。另据2019年观察统计,稻田福寿螺发生面积118.8 hm2,扩增显著,但暂时还未造成严重危害。
福寿螺初始传入主要是流通河流上游发生区通过水流传入本地。另一途径便是市民从菜市场等场所误购福寿螺食用,在前期加工过程中随意丢弃小螺及带有卵粒的成螺而扩散。通过多年传入积累、开始几年无人为强力干预,再加上福寿螺适应性及繁殖力极强、本地生存环境又适宜等,福寿螺传入后由内河水流通扩散迅速,最近几年增长尤为明显[2]。其中,稻田发生面积扩增显著的原因主要是取水区域福寿螺发生范围、密度增大、隔离措施不规范、不到位造成。
對此,于2018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了非化学药剂茶籽饼(粉)防治福寿螺的室内和室外试验,效果显著,并在2019年各区镇封闭水域及稻田福寿螺防控工作中进行推广,取得了满意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福寿螺,活体,由昆山市巴城镇巴城农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当天从水生作物芡实田里收集。茶籽饼,为昆山市正仪榨油厂榨取茶籽油后所剩;茶籽粉,由前面所述部分茶籽饼磨制而成,黄褐色,有效成分为皂角甙素,属植物源农药,能自行分解,无毒性残存,使用安全,对水生植物有促长效果。
1.2 试验设计
1.2.1 室内试验。2018年8月23日在昆山市耕保植保植检站操作间进行,将供试螺体分成大螺(4 cm以上)和中螺(3~4 cm),共设4个处理,即中螺用茶籽粉2 000倍液浸泡、中螺用茶籽饼1 334倍液浸泡、大螺用茶籽粉2 000倍液浸泡、大螺用茶籽饼1 334倍液浸泡。每个处理有供试活螺体20个。每组螺分别用茶籽饼和茶籽粉(装入发芽袋内)兑水10 kg进行活螺体浸泡处理。其中,2 000倍液和1 334倍液分别相当于稻田(3 cm水层)用茶籽饼(粉)150、225 kg/hm2。用直径和高分别是25 cm和30 cm的塑料桶先盛水10 kg,然后放入装有茶籽饼(或粉)的发芽袋,最后放入活体成螺,上面覆盖开有小孔的纸板,以防止福寿螺逃逸。之后间隔 3 h左右观察福寿螺动态,间隔18 h和24 h观察福寿螺死亡情况[3]。
1.2.2 室外试验。①第1次室外试验。于2018年8月29日在昆山市体育馆水生植物景观池进行,试验分别选择了荷花池、慈菇池、旱伞池3个连通景观池,分别编号1、2、3,将茶籽饼(粉)225 kg/hm2(按池水体量测算浓度约为3 000倍液),均匀撒入池内(用药前,切断外河的水流入景观池,用药后继续保持4 d不与外河流通,封闭的水体环境阻断外河福寿螺进入),池中螺体以中小螺为主。药后2、18、42 h观察成螺死亡情况,打捞死螺称重[4]。②第2次室外试验。于2018年9月3日下午在昆山市玉山镇蚂蚁咖啡馆南侧河道里进行,试验设置3个点,分别编号1、2、3,每个点用无纺布袋装入茶籽饼3 kg浸入河边水中,置放时河水相对静止。药后2、18、42 h观察成螺死亡情况,打捞死螺称重[5]。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试验 处理3 h后观察桶内水体,茶籽粉溶解比茶籽饼快,水体相对混浊。2组螺的螺口盖大部分关闭,目测无活动。处理18 h后观察茶籽粉处理,螺体死亡率要略高于茶籽饼处理,二者分别为92.5%和87.5%(表1)。从2种处理浓度看,螺体死亡率低浓度处理高于高浓度处理。这可能是活螺体接触高浓度药液后关闭螺口相对迅速暂时受到保护因而延迟了死亡时间。处理后24 h观察,2组螺2种浓度4个处理死亡率均为100%。不管是茶籽饼、茶籽粉及处理浓度不同,均是中螺的浮水死螺多于大螺,即大螺沉水死的螺多,而中螺则是浮水死的螺多。中螺和大螺的浮水死螺平均占比分别为92.5%和42.5%。
2.2 室外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42 h后成螺死亡率均达100%。置放茶籽饼后各时间段观察,离置放点周围1~3 m范围内均有死螺浮起。从表3可以看出,福寿螺死亡数量以茶籽饼处理18 h后为最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据试验时实地观察,3个试验点均是河道边福寿螺密集处,置放袋装茶籽饼后,随着其溶解释放,个体较大的福寿螺会较快离开。开放水域水体大,茶籽饼溶解浓度低,螺体受刺激后移动,效果不如封闭水域好。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茶籽饼(粉)适宜用在封闭浅水区域如水稻、芡实等水生作物田、沟渠、植物带或植物景观带、湿地等水浅而封闭的场所防控福寿螺,具有优良的效果。因茶籽饼(粉)是一种天然产物,在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作物、人畜都十分安全,同时还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使用。因此,福寿螺发生盛期,在阻断与外河流通的上述区域均可用茶籽饼(粉)灭螺,注意在药后3~4 d不要换水或排水,以免降低药效或对周围水体中的小鱼、小虾产生灭杀作用。使用茶籽饼(粉)的区域水流必须严格控制,不得随意排放。此外,稻鸭共作田不能使用。
3.2 讨论
除了上述的防控试验措施外,还有一些针对福寿螺的綜合防控措施,并取得成效。在一些福寿螺发生密度高的内河、有景观植物的市河、有浅水的植物景观带等区域福寿螺发生有明显改观。人工灭除力度空前,效果明显。
3.2.1 行政推动。福寿螺发生区域涉及河道、池塘、湿地、植物景观带、农田、沟渠等有水、有植物的场所,发生范围以河道、农田为主。管辖权限区镇村、街道社区等部门都有涉及。对此复杂情况,市水利和农业部门在政府办协调下联合发文,明确属地管理原则,各司其责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农业部门着重开展防控技术指导及疫情巡查统计等工作。具体开展方式有行政会议、技术专题会议、现场会、印发宣传材料、电视电台新闻宣传、12345平台监督等。
3.2.2 人工灭除。昆山市福寿螺发生以河道、农田为主,其中农田又以稻田为主。河道只能借助工具人工拾摘螺卵,稻田防治以人工拾取大的成螺及摘取卵块为主,结合药剂防治,再辅以水旱轮作(稻—麦和稻—休耕地2种方式)等手段。以人员固定或相对固定的专业队形式为主,固定人员为其买好人身保险规避风险。其中,水利部门有固定河道保洁人员(包括第三方)1 600余人,将河道福寿螺清除也纳入其保洁任务中,适当增加其劳务报酬。另外,部分区镇、社区也组织有专业队到指定的区域人工拾摘螺卵,支付相应报酬。
在6—9月福寿螺繁殖产卵盛期,在争取到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指定清除范围,采取螺卵称量付酬的方式收购。
3.2.3 其他辅助防治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治。一些浅水植物景观带结合清淤清除杂草、螺卵效果明显。本地稻田轮作方式以稻—麦或稻—冬季休耕轮作方式为主,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福寿螺在稻田扩散[6]。有些两边有景观植物的浅水河道福寿螺发生严重,人工灭除难度大,其中一些河道有灌排设施,水位可控。针对这些河道,可在福寿螺产卵盛期预降水位以降低产卵部位高度,然后间隔一定时段返灌抬高水位淹没有卵部位,幼螺孵化率大为降低。稻田栽秧活棵后,结合脱水通气降低幼螺成活率,可减轻发生程度。本地稻田福寿螺主要经灌溉水传入并扩散,河道、灌排站、灌区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效果明显。最近3年昆山市各区镇都在示范推广稻鸭共作栽培模式。据观察,稻鸭共作田(放养密度225~300只/hm2)福寿螺少有发生,甚至无发生。
3.2.4 无公害处置方式。自2018年下半年始,全市共11个区镇都设置了福寿螺集中处置点并有专人管理,改变过去分散处置做法。每个处置点均配置了1台电动粉碎机,处置场所是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或场地,有的专门申请资金全新建造处置设施。处置流程为各收集点螺卵在指定时间汇集到处置点,监督验收人员复称、去杂、记录、拍照,处置管理人员集中粉碎福寿螺加生石灰搅拌处理在林地、荒地处深埋或与环卫部门对接处置。
4 参考文献
[1] 冉甄,卢娜,杨亚明.云南省福寿螺的研究概述[J].医学综述,2019,25(3):485-489.
[2] 李宏玉.洱海流域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控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17(4):46-48.
[3] 钱久李,秦俊豪,黎华寿.福寿螺植物源杀螺剂绿色农药的研究进展[J].农药,2016,55(10):707-714.
[4] 陈晓娟,张鸿,卢代华.早防早治稻田福寿螺[J].植物医生,2016,29(5):34.
[5] 陈晓娟,高平,何忠全,等.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防控及利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424-2428.
[6] 李小慧,胡隐昌,宋红梅,等.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29-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