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健身、娱乐,以及历史价值。它以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由于种种困境的羁绊,迫使其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但随着民间体育活动的日益频繁,民俗体育正走向更广阔的道路,对处在社会整合中的中国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  文化  传承与发展  困境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204-02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保留着淳朴的民俗民风,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其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信息时代的民俗文化传播的信号。改革开放后,由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渗入,对民俗体育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人们开始追求新颖时尚的国外体育文化,这也导致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逐渐被冷漠,甚至是丢弃。在全球文化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找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就变得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新时期社会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俗体育文化的兴起来自于原始社会发展的背景,人们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成就了古朴而又厚重的民俗文化,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这也得益于当时强大的社会背景,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背景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产生了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从以前单一的文化生活变成现在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时代的变迁使得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封建的、旧的、传统的、陈旧落后的糟粕也将被发现,这些已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不再让人们依附,随之而来的生存空间也势必会遭受到挤压。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用以改革国内社会,使得国人普遍具有“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先进的,只要是国内的就是落后的,我们要摒弃落后,拥抱先进”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形势下,民俗文化要想传承,要想发展,几乎成为奢想。
  2  活动方式过于古朴难以吸引人们
  直到1980年以后,我国的民俗体育项目慢慢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关注,不过,相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传统的竞技项目而言,却相对不够成熟。由于民俗体育属于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所以,民俗体育所接触到的人群相对竞技项目而言就少了很多,从而使得民俗体育的规模,竞赛等相对竞技项目而言,就没有那么的普及与完善。所以,民俗体育在这个时间段,就处在一个不上不下之中,发展的步伐相对较慢。
  华夏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这也说明了我们原始社会的文化发源来自于农耕的生产方式,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由于经历了古代文化的洗礼,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特征。在当时农牧业是民俗体育文化的根源,一个部落每到一个地方安家的标志,是该部落在该地区所具有的农田数量的多少,这也是部落强盛的信号,但也就是这样落后的生产方式孕育着华夏五千年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古朴厚重,却又养育者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弟,使得他们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相互影响并制约着,所有的体育活动方式无不是为了提高生产生活效率为服务的。但现如今,这些落后的体育活动方式都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了,现代人以不再需要这样的活动方式去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体育活动已完全分开,人民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休闲体育活动,在繁忙的上班学习生活中,简单到只是为了在休息之余的娱乐而已,但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很多是具有竞技特点的,在体力和精力上要付出很多,这反而不符合现代人的诉求。
  3  传承人老化造成的传承断裂
  社会的发展在于城市化的进程,从我国经济改革推行城市包围农村开始,不少年轻一代的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魅力和诱惑,开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再被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导致了农村的人员流失。来到大都市的人们逐渐被科学思想引导着,慢慢摈弃了原有的祭祀巫术思想,而很多项目的传承人本身就是巫师,也有很多项目本身就是祭祀时而创作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很多跟祭祀等巫术行为有关的项目慢慢远离人们。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传承人逐渐老迈,从而造成了无人可传的局面。
  我们知道只要民俗体育项目的社首和艺人们还活着,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就不会灭亡;只要这些传承人还在传道授业,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就会流传下去。我们对民俗体育项目传承得好,是因为我们只关注到了项目本身,而这是不全面的,我们还需要在注意项目本身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传承人、艺人、传播人和习练者,他们是传承的关键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极有可能因为他们的死去而成为千古之谜,現在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这些民间传承人、艺人、传播人和习练者,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好好保护下去、好好传承下去。
  4  原始民俗体育生存环境丧失
  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保护一个特定的对象,是不可能达到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要求,不能只是事物本身,必须连同其生态环境一起保护起来。我们都知道,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产生在传统社会,在民间流传,特别是封闭落后信息闭塞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我国原始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家庭、村寨为基础。然而,随着社会高速向前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滋生和发展所依赖的原始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实际传承中受社会发展、先进文化思潮、价值取向等社会变革的影响,民俗体育文化原有生存环境已难以为继,如湘西土家族高脚马本身在其原始社会主要承担在雨天行走的交通工具,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已有很多方式取代了其所在的价值。因此,这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个难题。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传承群体减少
  近年来,民俗体育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年轻一代的农耕人已不满足于靠天吃饭的旧思想,而农村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也引起了城市建设者的注意,在经济利益和思维方式的诱惑下,农村年轻一代的农耕人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了许多民俗体育文化发源地呈现出“后继无人”现象,而民俗体育文化生存的土壤在农村,文化传承的载体为农民,而年轻一代农耕人也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种大势下之,也深深地影响着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  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监管的缺失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立专职部门支持地方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设立科研机构和专项拨款,但由于监管缺失,很多地区和机构投机取巧,在资金运作和实际操作上偏重于“作秀”给上级领导看,完成“业绩”,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枉顾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规律,盲目改编创编,对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缺乏真心,致使钱用了,却没达到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陶立播.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