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5G时代的来临,推动了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整合信息,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协作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一系统的应用和推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采纳还受到云供应商、组織内部知识存量以及信任度等多方面关键因素影响。本文将立足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我国未来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政务;云供应商;信任度;知识存量;互联网+政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4-0294-02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 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十三五”期间,我们也依托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构建起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电子政务的推行在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也具有重要价值。
1 传统省级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不足
1.1 信息资源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成为一种潮流,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都纷纷展开电子政务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沟通不到位,缺乏系统化的阶段性的电子政务铺设计划,容易导致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分散展开,继而出现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的情况,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信息资源整合作用。各自开展的电子政务建设也会因为各级系统之间的契合度和关联性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其实际工作效率无法达到预期。
1.2 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快速传播,无论是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是信息的交互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导致部分部门垄断信息,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大多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化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共用,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
1.3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数字鸿沟
当前,受教育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通信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通信基础设施以,及智能手机等硬件设施作为支撑,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西部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东部,这也间接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出现。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我国“十三五”建设期间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1.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度不足
电子政务的开展,意味着很多政府事务需要利用互联网在线办理。受当前网络安全环境建设得不完全性,电子政府的信息安全度等方面还存在威胁。电子政务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都具有很强的保密性,部分黑客会通过盗取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进行谋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
2 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建设,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创新,也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完善和创新。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首先是为电子政务工作搭建了一个云服务平台,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还能够实现云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纸质化办公频率,不仅具有政务服务效率高的优势,还拥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义,能够减少政府办公过程中的纸张使用量,实现无纸化办公。除此之外,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强了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存储到云端的相关信息数据相较于存储在系统内的数据,其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等,打破了“信息孤岛”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不同层级不同地方政府部门的协作性。
3 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关键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3.1 信任度因素
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会受到信任度因素的影响。省级电子政务牵涉到面比较广,因此在采纳过程中考虑的问题也需要相对比较全面。省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评基于云计算的省级政务系统在政府办事过程中的性价比问题,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问题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评这项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只有信任度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够采纳这一建设意见。因此,在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相应的专家组,从各个层面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考评,提升组织信任度。
3.2 云服务商因素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没有能力和资源自主开发相应的系统,需要依托现有的现成的服务系统,这就涉及云服务商的问题。云服务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与云服务商的可靠性和诚信度等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需要可靠高效的云服务商提供架设和运维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省级电子政务建设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才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为此,在选择云服务商的时候,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性价比和信誉度最佳的服务商。在招标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出现权钱交易的现象。在招标阶段,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投标的云服务商进行资质审查和社会信誉度调查,一旦发现有信誉问题就需要立刻取消其投标资格。同时,省级政府还需要对云服务商的服务费用、服务质量和科学性、服务等级的恰当性、与政府工作的适配性和合理性等做出综合考量,通过层层筛选可以为省级电子政务的建设选择出高质量高信誉度的云服务商,提升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
3.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影响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的核心便是技术。在省级电子政务应用之前,通常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就这一系统的技术可试性、复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估测试。与此同时,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还需要考虑到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适配问题,如何进行技术整合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因素的影响,便需要立足政府政务建设要求,不断创新云计算支持技术,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和适配性。 3.4 组织知识存量因素
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系统采纳还受到组织知识存量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推行不僅需要硬件基础设施做支撑,还需要组织内成员熟练掌握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操作系统。因此,在对这一系统进行采纳讨论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组织知识存量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内成员的知识生产状况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在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开展过程中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提升组织内部知识存量,从系统操作、信息整合、部门协作、组织内部制度改革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整。在专业队伍的调整和推行下,省级政府的各项工作也都可以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在专业队伍建设的带动下,还需要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办公的能力,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效率。
3.5 组织领导层因素
高层组织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也会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采纳造成影响。试想,如果高层组织领导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问题,不愿意大胆去尝试电子政务;高层组织领导考虑到政务安全性问题而不去尝试电子政务,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采纳工作将停留在原地。因此,在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过程中需要重视组织领导层思想意识的提升,通过组织电子政务宣传会议或者组织相关参观学习等方式,让组织领导层认识到电子政务推行的优势以及可能给政府政务服务工作带来的便利,,继而增强组织领导层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的信任和支持。
3.6 部门协同因素
部门协同性强弱也会影响到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采纳,这一系统的应用最终目的是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部门之间信息的共通共享。但是如果部门之间分散设置电子政务系统,忽视部门沟通和协作,将导致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失去意义。为此,在推进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过程中,还需要重视部门协同因素,在部门之间构建起良性沟通机制和信息交互机制。在部门互通互信的基础上展开省级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大大提升信息交流和共享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常态。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日益深入,移动支付也成为人们的主要支付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计划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也得以推行。在线办理相关政府业务、政府各部门信息的在线沟通和交流、政府协同办公等需求的诞生不断推动着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更新。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能够利用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大规模存储。在信息的安全性和交互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传统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安全度不足、部门信息壁垒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差都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云计算加以改善。但是,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组织知识存量、信任度、云服务商的信誉等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性等。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完善评估机制、加强云服务商资质审核、强化组织知识存量建设、推动部门信息整合等多个维度开展相应的工作,逐步消除基于云计算的省级电子政务采纳的障碍,推动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瑞凤,胡修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0):112-114.
[2]寿志勤,黄学华,郭亚光,等.电子政务服务整体绩效评估转型
研究——安微模式的问题检视与重构[J].电子政务,2019(10);:108-116.
[3]康杰.基于DES和RSA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加密方法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9):63-64.
[4]何桂洪.“数字福建”建设中政府推进电子政务的注意力测
量——基于福建 省政府政策(2000-2018年)的文本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3):50-57.
[通联编辑:唐一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61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