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5G网络通信将会得到全面覆盖,5G通信网络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然后详细阐释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中圖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20)01-008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已逐步开始部署5G通信网络。不久的将来,5G网络通信将会得到全面覆盖。随着人们对网络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多,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也变得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移动通信网络与数据挖掘技术
1.1 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优化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生活方面还是社会生产方面,均在移动网络通信方面提出更高的通信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实施高效的网络优化策略,有效保障移动通信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
1.2 数据挖掘技术
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是处于不断更新变化状态的,同时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联系也是动态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确定其中的变化规律,同时为能够有效控制内部数据,需要发掘其中的潜在联系。数据挖掘技术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如分类分析、序列分析、关联分析等。针对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在对其运用时,需要先排列数据信息,然后以数据模型框架为基础,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以获取有效预测数据信息。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策略
随着现代统计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不断快速发展,当前不少领域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算法,包括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关联分析、分类回归树、神经网络与决策树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1 合理选择站点
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为:通过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计算。其中,禁忌搜索算法的原理为:将初始可行解作为重要基点,然后根据规定的搜索方向来进行探索与计算;针对目标函数移动次数最高的搜索方向,判定为故障,进而能够准确定位移动通信网络中出现的具体故障问题,有助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水平的提高。
2.2 有效解决通信掉话、干扰问题
在进行数据挖掘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关联分析法,可以快速确定通信干扰故障发生位置,同时可以快速分析通信干扰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针对通信掉话故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尚未合理安置基站,出现邻区漏配、跨区覆盖等现象,进而发生通信掉话故障问题。所以,在处理通信掉话故障问题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迅速分析可疑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有效的处理措施。在以下案例中,详细阐述了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准确挖掘、分析与解决MOD3干扰故障问题。
2.2.1 问题的具体描述
某A市TDD-LTE局点,为超大规模城市,设有较多密集的站点。在A市中具有很多高楼大厦,无线网络环境非常复杂。本次选用的网络优化方法,即为以集中筛选MOD3干扰分布专题,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有效处理通信故障问题。在本案例中,选取某一网络ATU拉网数据运用数据发掘技术所获取的结果,筛选条件为:(1)通信干扰次数<10;(2)第一邻区RSRP与主服小区RSRP二者之间相差10dB;(3)MOD3相同。通过深入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后,不难发现,在现网中,PCI331-46、PCI118-337、PCI193-82、PCI209-173、PCI255-450存在MOD3干扰故障,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在LTE网络内,Sector ID(P-SS)+3*Group ID(S-SS)=PCI,假如PCImod3值是一样的,则参考信号RS具有相同的位置,无法准确估计信道,降低UE解调能力,出现MOD3干扰,严重影响SINR,降低用户的感知度。在进行PCI规划过程中,为避免全部RS同时出现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中,对PS造成干扰,需要错开Mod3。例如2T,当PCI=0、1、2、3时,RS参考信号的具体分布位置,分别为PCI为0、1、2、3的RS时频资源图。通过对RS时频资源图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PCI=1与PCI=3的MOD3均为0,参考信号RS在相同位置出现。PCIMod3干扰存在多种原因,包括在调整RF时需要调整PCI的方向角、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根据施工图纸来布设方位角、未合理规划PCI等。对于RF而言,对MOD3进行及时发现与处理是一项日常工作,不过在RF日常工作中,因需要对多种类型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所以针对性比较弱,无法对MOD3干扰进行集中处理。
2.2.2 核查准备
(1)核查工具。在本次核查工作中,主要选用运营商使用的软件路网通为主要核查工具。(2)数据来源。运营商省内全网的拉网测试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3)核查目标。通过深入分析拉网数据,选用合理的方法,对现网中存在的PCIMOD3干扰点进行详细排查,然后帮助RF对PCIMOD3干扰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2.2.3 核查方法
(1)利用路网通,根据时间顺序将测试log导出相应的采样点,且制作模板,以将第一邻区RSRP、第一邻区PCI、Serving RSRP、 PCC SINR、经纬度、Serving PCI等导出,如表1所示。
这种核查方法,能够对运营商省内测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如因堵车因素而造成在差点或者好点停留过长时间。 (2)针对第二邻区PCI与Serving PC,需要对其分别进行MOD3运算,以将存在MOD3相同的邻区和主服筛选出来。
(3)针对邻区与主服的RSRP,如果差值<10db,则极易出现MOD3干扰,所以在进行差值计算时,应将差值<10db的数据筛选出来。
(4)筛选主服SINR<0db的值,以找出MOD3干扰程度比较严重的点。
(5)对第一邻区PCI、Serving PCI进行合并,将其合并后的MOD3冲突点筛选出来,通过利用数据透视表,计算冲突的点数,其中,对于干扰点数>10次的主服和邻区,判定为存在MOD3干扰的小区;对于干扰点数<10次的主服和邻区,判定为异常飘来信号造成的,不予以考虑。
(6)利用数据透视表,对合并以后产生的冲突点数进行计算。对于干扰点数>10次的主服邻区对,判定为存在MOD3干扰的小区;对于干扰点数<10次的主服邻区对,判定為异常飘来信号造成的,不予以考虑。
2.2.4 解决策略
具体解决策略为:(1)对PCI值进行调整,对MOD3干扰进行消除;(2)对方位角进行调整,布置主服,将MOD3干扰邻区予以消除;(3)对下倾角进行调整,对存在MOD3干扰的邻区进行减弱,布设主服;(4)有效协调不能上站的站点;(5)搬迁或者整改无法调整的站点;(6)针对不能整改、协调的站点,为对存在MOD3干扰的邻区进行减弱,应选用天线权值修改方法或者功率调整方法,同时需要布设主服。
2.2.5 经验总结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PCI规划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即:相同打向方向的小区,其PCIMOD3值应保持一致。在现网内,1小区站点角度范围为00~1200,2小区站点角度范围为1200~2400,3小区站点角度范围为2400~3600。在理想情况下,某个站点内的1个小区与其相邻站点、不同MOD3的小区进行相邻,呈连续覆盖,能够有效避免MOD3干扰。针对现网内所产生的PCIMOD3干扰,可以选用RF手段来进行有效优化,其中,具体措施为:(1)合理调整PCI,以对MOD3干扰进行消除;(2)通过选用RF手段,对主服务小区进行合理布设,对MOD3干扰进行消除。
2.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移动通信商的切换分析能力
通过对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2G/3G网络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一定存量的,所以通过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但可以深入迅速分析数据切换现象的产生原因,有效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而且通过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移动通信商可以深入分析非主动网络切换的用户,有效排查和处理网络不稳定的原因,促使移动通信网络变得更为稳定。
2.4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持续提升分布分析能力
目前我国开始部署商用5G移动网络,当前大部分地区均能够通顺利用4G网络。不过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还应继续不断完善分布网络的覆盖问题。综上所述,需要持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准确分析、检测基站的承载力,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料,进而能够合理进行基站的建设工作与改造工作。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平时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均会对移动网络的通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只有全面深入分析现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和优化数据挖掘技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样才能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高效与稳定,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 翁锐浩,段新,黄倚霄,等.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运营商网管数据互联中心提升网管数据服务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7(03):87-91.
[2] 金紫阳.大数据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10):64.
[3] 成欣,喻朝新,刘立.通信领域大数据应用前景分析及模式场景探讨[J].现代电信科技,2016(01):1-7.
[4] 亓峰,唐晓璇,邢宁哲,等.未来大数据环境下的配用电通信网虚拟网络架构及应用[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9(03):511-518.
[5] 余海波.大数据在电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广西通信技术,2014(04):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6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