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践基地对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摘21世纪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凸现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广大高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尝试教学改革,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将探索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基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最大化提升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教育理念;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TP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12
  工程应用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应用能力的价值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升普通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1]。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国各高等普通院校均开设了工程类相关专业[2]。然而,普通院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院校)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1 提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各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程师,毕业后一般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去从事网络维护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和市场营销类工作。显然,这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有的教育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工程类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3]。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工程类专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新型工程人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模式单一;二是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三是实验室设备严重不足,实践基地缺乏;四是忽略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足,而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可通过与实践基地的良好合作得到解决。
  3 与实践基地良好合作,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3.1 解决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素质教育思想要求,针对普通院校的特点,通过与实践基地的紧密合作,明确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原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形成强综合素质、重创新能力的鲜明专业特色。
  3.2 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加强学生到基地的实践,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条件,解决“重理论轻实践”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解决教学条件配备问题
  通过与实践基地的紧密合作,为学院培养相当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解决“双师型”师资队伍欠缺的问题。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在不断增加学校实验设备投入的同时,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建立合作实验室,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解决实验设备欠缺、落后的问题,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硬件保障。
  3.4 解决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通过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 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思路与举措
  坚持不懈的发挥好实践基地作用,保障工程类人才培养与工程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可通过实践基地架设。通过学生在实践基地信息反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实践基地实习或见习,看到或用到的是最新的技术,这对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帮助[5]。另一方面,也促进学院密切关注工程领域,特别是工程软件领域的技术发展动向,更加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实用化,根据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际要求,及时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与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构造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树立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形成创新的兴趣和意识,逐步具备创新的能力。
  综上,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社会对工程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原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工程类教育发展需要,呈现出许多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弊端。充分发挥好实践基地作用,通过学生在实践基地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19-421,471.
  XIA Hailan,ZHANG Wenlu.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3,32(8):419-421,471.
  [2]陈小敏,吴涓,徐春宏.校企合作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基于东南大学的案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168-171,268.
  CHEN Xiaomin,WU Juan,XU Chunhong.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alent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 education--based on the case of southeast universit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7,36(7):168-171,268.
  [3]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95.
  JIA Wensheng,LIANG Ningsen.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J].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2015(1):92-95.
  [4]王瑞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44-145,172.
  [5]WANG Ruilan.Relying on the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to train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0(4):144-145,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