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度依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和高等学校的自身努力。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适当地分散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实践基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024-02
  一、前言
  實践教学环节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卓越能力的重要环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富强、跻身世界强国的不竭动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高等学校各专业致力开展的重要工作,是衡量工科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实习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充分的问题,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是人类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和变革社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涵[1]:一是基本能力;二是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即在理论指导下分析、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出并实现新观点、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升华,也对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
  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员,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具备杰出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与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的必要环节。在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学习掌握实践知识,参与企业的产品与设备开发、技术革新等工作,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开发产品和技术、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平台[2]。目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数缺少企业经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十分不利。教师通过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落实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当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不重视实践与创新的观念依然存在。相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心目中仍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因此,对建设高质量、稳定的实习基地就不是非常重视,而建设高质量、稳定的实习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2.实习教学经费紧张。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受教学经费的制约,实践教学经费增长有限。而交通费、住宿费等实习费用不断上涨,在实践教学经费有限的现实下,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3.校外实践基地管理缺乏制度约束。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监督保障困难,实习基地的维护、教学组织工作量相对比较大,而考核方式不如理论教学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或评估方案,对基地条件准备及教学内容准备也缺乏制度约束,多数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与组织管理上并没有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校外实习教学的质量[3]。
  4.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缺少长期稳定的机制。目前大学生人数多,而企业有生产任务,且安全、保密等任务重,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划分,故企业对接收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校企之间对此缺乏良好的沟通,实习基地建设大多是通过教师在产学研合作等过程中与企业建立的联系来开展,缺少长期稳定的机制。而对企业来说,接收学生实习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而学校又没有很多资源提供给企业,虽然企业有合作意愿,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互利双赢的良好合作格局,难以持续发展。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1.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教育是国之根本,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和约束性政策,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相应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督促其承担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社会责任,对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应制定税收优惠、补贴、人才、行业准入等政策,吸引民营经济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高等院校也应积极研究对策,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包括人才输送、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等合作战略。加强校企的交流,探索共同的目标,探索建立适应企业选人、用人的就业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发展成为校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共同目标。
  各专业要与企业相关部门建立长期沟通渠道和制度,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实习基地企业的意见,在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间形成共识,探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沟通,尽量防止因校企之间工作理念、方法的不同而制约实践基地的建设。
  2.产学研合作,促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在满足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寻求高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利益,让企业感受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产学研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习,还可以通过加入导师科研、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申请和参加创新项目、竞赛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在给企业带去科技进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散开展实践活动。鉴于高校学生人数多,适当分散实习、实践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分散实习需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并加强指导、考核、监督、评估,以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分散开展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对于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有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引进急需人才提供了选择机会。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上岗速度快,适应工作能力强,可以减少企业对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成本。
  六、结语
  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高等学校各专业需要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共享资源、专业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以学校、学院、产学研合作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提高师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在规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更需要高等学校和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沟通和交流,与企业共同制定规范、可执行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冯明,冯剑桥.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培养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9):271-272.
  [2]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
  [3]宋永令,黄亚伟,王若兰.粮食储藏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7):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