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震紧急救援培训基地的安全风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正规有效的消防培训既可以提高消防员的技能,从而高效安全地救出受困者,也能够保障在培训和救援过程中消防员自身的生命安全。本文以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为研究对象,对消防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分别确定了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大程度确保学员的身心健康安全,确保消防培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关键词
消防培训;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因素;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68.6;TQ639.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89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消防承担的任务范围不断扩大,任务的难度复杂度逐渐增大,除了传统的消防职能外,在道路救援、处理废弃爆炸物和如禽流感等感染源的处理等方面均有著消防员的身影[1]。为应对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在消防培训培养出大量具有优秀应变能力的消防员。而我国目前的消防培训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消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还需进一步加强[2-3],学员在培训基地接受培训时面临来自人—机器—环境—管理多个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威胁,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辨识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对其提出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尽可能地保证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免受人身财产威胁。
本文以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基地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人、物、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确定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解决学员人身安全保障问题,确保在消防培训过程中学员的自身安全,进而在保障学员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消防员,以适应当前乃至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
北京市凤凰山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模拟多种救灾环境和场所,开展搜索、营救、紧急处置、指挥等内容的培训。现有培训场景设施包括建筑物坍塌场景、建筑物倾斜场景、建筑物下沉场景、破拆训练设施、支撑训练设施等,包括土坯、砖混、砌石、木制、钢结构等结构类型。下面分别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以上场景设施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
1.1 人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教育和精神等方面的原因。
(1)身体原因。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可能会突发身体状况,造成身体状况不佳,比如感冒、水土不服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患病学员可以进行训练观摩,同时教官也会随时观察留意患病学员的情况。此外,在进行某些训练时,也会对患病学员采取有限回避处理,保证其人身安全。
(2)教育原因。由于学员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不知道和轻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方式,均可能在培训过程中引起事故[4],在以往的也发生过由于该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如在破拆切割训练过程中,学员在好奇心理驱使下用手触摸灼热的钢板切割部分,发生烫伤;学员私自摘下防护镜,临近作业人员切割产生的飞屑打击到学员眼部,造成轻伤;在支撑训练中对千斤顶操作不当引起人员砸伤。该基地把培训班设置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不同层次。其中,初级班主要注重理论学习;中级班主要注重实操的培训,注重协同作战的培训;高级班主要注重更深层次理论方面的实操培训。在三种类型的班型中,由于中级班的学员是初次在实际操作中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易出现事故,所以,中级班的学员面临的风险性最高,安全系数低,安全保护的力度需要加大。
(3)精神原因。学员的消极、抵触、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怖、偏激等精神不安定,狭隘、顽固等不良性格,均可能会造成学员的操作失误,进而造成伤害事故[4]。事实证明,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学员最易受到不良态度和不良性格的影响,引发事故。如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导致设备过热,多数学员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误触机械设备引起灼烫伤害,在该基地过往的培训历史中是发生过由设备过热造成人员烫伤的事故的。为此,要求这些学员对这些操作需要形成本能,避免由于精神方面的原因引起误操作造成伤害。
1.2 物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场景自身构造缺陷、设备损坏或构造缺陷、防护装备失效等方面的原因,下面依次进行分析。
1.2.1 场景的构造缺陷
对于场景的构造缺陷,主要从目前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建筑物坍塌场景、建筑物倾斜场景、狭小空间训练、破拆训练和支撑训练五个场景设施来依次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1)在建筑物坍塌场景中的预制板会因为器械支撑不稳固,发生滑落而发生坍塌,导致人员受伤。为此,基地相关人员需要对该场景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支点进行加固处理,并且派人员进行日常检查维护,确保坍塌建筑场景自身安全性是可靠的。
(2)在建筑物倾斜场景中,由于人身体处于倾斜状态,导致位置感知功能发生障碍,实验证明,当人处于地面偏离中心垂直线约18°的建筑物内部时,人最易发生眩晕等症状,且在以往的训练过程中是发生过滑倒、跌落等人员伤害事故。目前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有:采取经常性的多人搬运训练,让学员自身能够适应倾斜场景;有锚点时,将安全绳索绑到学员身上保证安全;也可以把作业点超平以后再进行作业训练。
(3)在狭小空间(管道、坍塌空间)内,由于人员活动受限,光线不足导致可见度不高,人员的误操作的可能性会增大,由此导致狭小空间内破拆、救援等训练项目危险性上升。该基地目前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学员头灯和手持灯,电量充足,可以满足训练安全需求;同时禁止在狭小空间内使用内燃油机器,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油烟,严重影响内部空间空气质量,故只允许使用电动、气动机器设备,保证空气质量。 (4)在破拆训练过程中会使用到切割机、电机设备等机械设备,如果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操作工具使用不当,均会造成机械伤害。统计发现,该基地发生过由于切割破拆产生的物屑飞溅或防护装置失效导致的操作人员受伤事故,如灼热的切屑引燃不合规格标准的防护手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设备检修和理论教学示范,当教官发现学员有危险动作时立即叫停训练。
(5)在支撑训练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所采用的支撑材料失效,导致支撑结构坍塌,造成人员伤害,如千斤顶选择不合适引起事故。相应的措施是靠现场教官进行检查,不过目前该基地尚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1.2.2 设备的损坏或结构缺陷
如果发生设备损坏或结构缺陷,可能造成电流流经人体,就会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目前基地尚未发生过由于设备漏电造成伤害的事故。
1.2.3 防护装置的失效
在学员进行建筑物外墙攀爬或下降训练时,必须使用安全绳索进行人身安全保护,但绳索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磨损,导致绳索断裂的危险系数升高,若继续使用,很容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为防止绳索磨损,在绳索易磨损的范围内须使用垫布或防护垫保证绳索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安排教官進行检查;在学员和教官之间还会有一根安全保护绳,进一步确保学员在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还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更换或维修处理,如为防止人员穿戴防护失效,要求如头盔5年定期更换一次。
1.3 管理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在管理的原因方面,下面主要从学员和教官人数配比、装备的采购和安全管理和检查、监测监控系统、医疗保障系统、学员安全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学员和教官人数配比方面,为了保证培训安全,对于实操性的培训,会根据培训的规模大小安排不同规模的安全官(国内的教官兼职安全官)[5]。设施、教官、装备要按照比例配备,设施应有足够的教官照看,且只能进行相应规模的学员训练,而学员也应该有足够的训练装备和个人保护装备。教官和学员数量要成比例,教官及学员的比例在1:4至1:6。当学员人数继续增加时,会增设一名辅助教官,且保证教官与学员的比例在2:12至2:15之间。当学员人数超过15人时,可能会导致教官无法完全照看到学员的个体情况。
(2)在装备的采购和安全管理和检查方面,应急培训装备在采购和培训过程中应注意装备的适用性、功能性和完好性。目前应急培训装备一般执行欧盟或者美国消防协会的相关标准,该基地装备的采购一般采用欧盟或者美国进口装备,国内装备较少配置,部分培训基地采用的国内装备只用于培训过程,而不用于实际救援过程。应急培训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出现违规操作立即制止并纠正,严防出现应急培训装备违规操作造成的伤害。对于装备的使用,教官应熟悉机械性能,做到人—机—环境三者结合。在每次训练之前,要由教官列出训练装备清单交给装备库,由装备库进行准备,然后进行装备的出库检查,确保装备完全率为100%,再交由学员进行训练使用。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官对于装备必须完全熟悉。在训练完成后,再次进行装备的检查,损坏的装备送修,完好的装备进行保养入库。对于体验参观类设施,其安全保障工作主要在于对人流路线的设计和人流量的控制上,包括通道允许通过的人数、紧急疏散设计等内容。
(3)监测监控系统可以随时全方位观察学员受训时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变化,随时保证学员安全,也可以作为训后安全教育的视频资料。基地虽然安装了相对齐全的监测监控系统,但由于运营投资成本较大,在训练时一般没有启动使用过。
(4)医疗保障系统是在学员受伤后进行紧急救治,保证学员安全的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线。考察中发现,由于医生编制问题,目前该基地无法常驻专门的急救医生,但对于一般的急救操作,由于教官都拥有相应的急救资格证,都具有合格的急救能力,可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此外,基地保留了专门的医疗车,在紧急情况下可将受伤人员立刻送往附近医院,基地与附近261、309医院均有合作关系,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医疗绿色通道。
(5)对学员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发放学员安全手册,灌输基础的安全知识,可以增加学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次数。考察中发现,来该基地接受培训的多数学员都是中高级消防员,该基地管理人员认为这些学员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完全需要进行再次安全教育,所以不再进行培训前的基础安全教育。
1.4 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原因主要从极端恶劣天气(高温、低温和雨雪天气)、地质灾害和场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
(1)在极端恶劣天气方面,在夏季,培训人员全副武装,可能由于高温发生中暑或虚脱症状,此时,会采取喝水和间歇性训练的对策,情况严重时,会派急救车送到附近医院,另外,高低温主要考验的是学员个人的体质差异,所以造成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之前提到由于医生的编制问题,导致现场无专职急救医生,但每名教官都有急救资质证,懂得急救,可以满足基本的急救需求。如在三高(高温、高寒、高海拔)地区训练,首先会有适应性训练,在正式训练时,通过现场教官控制训练强度,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在寒冷的冬季,低温时易造成学员冻伤或滑倒跌伤,严寒时装备也难打火启动,为此会将这类装备放置于保温车中进行保温处理,保证装备能正常打火启动使用;在雨雪天气时,会将户外训练科目调整为室内教学。
(2)在地质灾害方面,考察发现,该训练基地距离山体较远,且山体结构比较稳定,地处平原,发生地质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的概率很小,所以不需要考虑该方面的危险。
(3)在场地环境方面,主要考虑基地内部行驶的车辆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在基地运营过程中,厂区有供应原材料、货物等车辆出入,在装卸货物、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车辆的活动范围有限制,有指定的停靠位置,车辆一律采用小型电瓶车,需要按规定的固定路线行驶,并在基地内部设有减速带,以达到限制车速的目的。目前该训练基地暂未发生过车辆伤害事故。
2 结论
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该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在培训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依次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这有助于我国依托“十三五”计划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培训机构,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优秀的消防员,在未来打造顶级“安全谷”培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康茹.消防队员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2]白凤领,许雨.消防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7(04):41-43.
[3]郑端文.对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考[J].现代消防与产品研究,2001(6):10-11.
[4]金龙哲,杨继星.安全学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5]NFPA 1042, 美国消防培训中心建设指南[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