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胡林翼家训中的读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敏 唐元兢

  摘 要 胡林翼是晚清著名的湘军将领与政治名臣,是宋明理学的践行者。胡林翼的家训以经世济用为指导思想,囊括处世、教育、仕宦、持家等各个方面,其中,教育子侄们读书进学的内容占据了家书的很大比重。胡林翼扫社会沉疴正社会风气的读书目的、重实用轻科举的读书态度、有判断有选择的读书方法,以及他对于读书与锻炼二者关系的剖析,都有独到的见解,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时至今日,他的读书思想仍对后世青年学子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胡林翼 家训思想 读书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84
  Hu Linyi's Thoughts of Reading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
  XU Min, TANG Yuanjing
  (Yiyang Medical College, Yiyang, Hunan 413000)
  Abstract Hu Linyi was a famous general and political official of Hunan arm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a practitioner of Neo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Hu Linyi's family motto takes econom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including all aspects of life, education, official and family management. 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educating children and nephews to study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family letters. Hu Linyi's reading purpose of sweeping the society, his attitude of valuing reality and neglect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his selective reading methods, and hi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exercise all have his own unique views, with distinc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ich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Up to now, his thought of reading still has a considerable reference for young students of later generations, which is worth our further think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 Hu Linyi; family precepts; reading thought
  家训,又名家规、庭训,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训示、教诫。家训是教诫者人生经验的结晶,承担着整个家族的智慧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林翼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湘军将领的代表和灵魂人物。他在写给子侄的家书中,展现了内涵丰富的家训思想,包含读书、仕宦、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胡林翼的读书思想,是他家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倾囊相授,其意殷殷,其言谆谆,是不可多得的良训箴言。
  1 读书的目的
  其一,从社会层面来说,读书是为了匡正社会风气。
  胡林翼非常推崇读书,但与同期曾国藩“诚正修齐”“自卫其身”的读书目的有所不同,胡林翼读书更多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在道光十三年(1833)写给从弟枫翼的信中,胡林翼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吾人生于两仪之间,果何为乎?”人生在世,所为何事?可以断言的是,人生绝不应该随波逐流,生前无益于国,死后无闻于世。最终他思考的结果是:“吾人当求所以自立,勉为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之事,上以报国,下以振家,庶不负此昂藏七尺之躯!”实际上,纵观胡林翼短暂一生,振家二字并未达成,但报国之愿实已鞠躬尽瘁,这是胡林翼毕生奉行的准则。
  当时社会状况堪称乱世。他在家书中是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状况的:“今之风化,每况愈下。朝多谄谀之臣,野有钻营之举。士不悦学,教失其绪”。欲改变这种糟糕的社会风气,士人的示范、教导力量至关重要,“将欲弥天下之乱,终必自正学术,培人材始”,因为士人的文章就是民众闻道的标杆,诗人的习气就是民风的榜样,“所以维礼教于不衰,扶廉耻于既敝者,皆赖读书明道之功”;文教发达,士人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好,那么社会风尚也会日渐变好,“风俗由所纯焉”。故“移易之法,教化为先”,大至世道治乱,小到邻里敦睦,都是说起来容易但是实行起来却很难的事,读书却能从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培养青年之学识,虽远而效大”。因此,他越发坚定了自己“推衍先光禄正学之传(推广传承先父正统道学)”的想法,立志要 “孜孜励于实学,振起士风 ”,帮助乡里子弟博通天人、知上下古今之变,进而涤荡社会风气、改变社会风貌,这就是胡林翼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故胡氏一门皆热心于公益办学的传统,“吾家自乡贤公以下,无不竭力提倡读书”,从祖父胡显韶开始,胡氏家族就开始在益阳县境内创办多所小学,如1842年创办的胡氏紫筠义塾、1853年创办的箴言书院,均在其列。   其二,从个人层面来说,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胡林翼认为学问之道,首先在于“端趋向,明去取”——读书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白取舍。胡林翼本人读书非常务实,据梅英杰《胡林翼年谱》记载,胡“于书无所不读,然不为章句之学,笃嗜《史记》《汉书》《左氏传》、司马《通鉴》暨中外舆图地志,山川厄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简单来说,就是“为有用之学”。在与从弟们的家书中,他数次明确的表达了对八股取士的反对,要求弟弟们“勿仅虚掷精神于无用之地,而反置根本之文学于不顾也”。在胡林翼看来,八股取士这种考试制度,是以“一日之短长,定万人之高下”,势必有沧海遗珠之虞,不知道有多少士子因受挫折而抑郁颓丧,至老死而默默无闻;而那些狡猾之徒,却只求实现富贵功名,对苍生时事不闻不问,外无益于抵御外侮,内无补于匡扶社稷。所以胡林翼痛斥科举制度“戕害人才,莫以此为甚”。
  他在致保弟、枫弟的信中,数次表达了“器量见识重于文艺”的观点,如“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唯庸人乃斤斤于功名之得失”“夫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固不徒以宏博争长”等。这里的“文艺”,指的就是做八股文的技艺。就他自己的观点而言,时艺作为风向所趋,稍作研读无妨,但想要有益于时事,有益于个人能力的增长,最有效的途径是读史。史学是历朝圣贤精神的寄托,它对古往今来政治、军事、财政、民生等情况穷原竟委,“诚使人能细细披阅,剖解其优劣,异日经世之谟即基于此”。从这一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林翼对史学推崇的原因,依然是建立在他务实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只有实用的学问才值得去学习,迫切要求改变当时空疏无用、以科举中式为目的的教育现状。
  2 读书的态度
  胡林翼认为读书最重要的莫过于“养”。所谓的养,就是积累,“使非预养于平时,胡能致用于一朝”。而积累的途径,就是“唯勤敏悦学而已”具体来说,就是“举凡切合于政治民生之举,穷原竟委,专心研贯,一事毕,更治一事”。胡林翼自己是非常勤奋的人,未出仕之时,即“拟定日课,按时作事,不敢荒怠”;即便是在江宁游玩,也手不释卷,多数时间用来阅读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且每天练字一小时,从未间断。其后在军营中,亦是“日讲《通鉴》二十叶,四子书十叶,事繁则半之,而于《论语》尤十反不厌”,哪怕病到不能进食,也未曾停下读书。在他看来,读书一事,“贵恒而贱骤”,如果能够孜孜矻矻,那么久而久之,必有成效;反之,如果一曝十寒,或许能做到一时进步,但是退步也同样迅速,自然不能成就高深的学问,而一个人没有真实学问相辅助,是决不会有所作为的。正确的读书态度,是将读书视为“攻贼”,不能存在侥幸取胜的心理,多读才是根本的办法。六经就不用说了,其他像老庄、《史记》、前后《汉书》、《资治通鉴》、韩柳欧苏文集,都是不可不读之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气盛言宜,下笔作文便仿佛有神助”,否则的话便会才思枯竭,即便勉强成篇,也是索然无味,缺乏生气,难登大雅之堂。
  3 读书的方法
  除开“专”与“勤”的读书态度之外,胡林翼在家信中,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道光十四年(1834),在给保弟的信中,胡林翼谈读史之法:“读史第一须有判断,第二须有抉择。”这实际上表达了胡林翼批判的读书观:不是有书就读,也不是对书中观点全盘接受,保持自我思考非常重要。判断力是为了确定古人的长处缺点、历史事件的正确与否:详细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扫除陈词滥调的观点,细心甄别,这样做出的判断才不会有误;而“抉择”是为了确定史书的价值,史书数量庞大,而且都是个人见解之作,有时失之偏颇在所难免,研读时需要加以抉择。胡林翼十分推崇《史记》一书,认为太史公眼光敏锐、想象力高超,文笔又变幻莫测,足以鼓荡人的志气,故他再三强调读《史记》的时候,“宜细玩之”。
  胡林翼也曾给侄儿叔华详论作文的方法:首先需要选定中心,从正反旁侧各方面去论证,就像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其次需要联想,其中关联的部分最为重要,比如看到一支笔,就要想到造笔的是什么人,笔所产生的历史如何,又要想到笔和纸墨的关系,再进一步想到跟人的文思又有什么关联——这样联想下去,行文必定畅达,“而无格格不吐之弊”。总之,“有主意则文不散漫,能联想则文不拙滞”。运用以上的方法,再加上多阅读多积累书中的思想,那么写文章就不再是难事了。
  4 胡林翼读书思想的现代启示
  胡林翼因享年不寿,其学术地位与历史功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三笔》中这样评价他的学识:“(胡林翼)学问则掩于勋烈,世庸有不尽知者。”实际上他的读书思想,对于今天的学子,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胡林翼注重读书的实用性,能正确对待考试与成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他熟悉科举考试的制度,并能理智将其作为通往报国济世理想的途径;另一方面,他深刻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因而更注重当时更实用的史学兵法的学习。现代青年学子应从中学习辩证的对待应试与素质、分数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避免为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真正成为实现祖国复兴所需的栋梁之才。
  胡林翼对读书需判断和抉择的方法论,有助于促进青年学子在读书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甄选能力,进而提高读书效果与鉴别力。现代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使得青年学子每天面对海量的阅读资料,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身的资料,而不是浪费时间在一些浅薄低级的书籍上,胡林翼的读书方法为此提供了有益借鉴。
  另外,胡林翼强调的应“注意早起及习劳二事,伏案工夫,须稍稍放松”,要重视读书之外对身体的锻炼,亦是对现代学子的金玉良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剧,学子们不仅要忙于学校功课的学习,课后还要应付补习社、培训班,而学习之余的消遣,多是耽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真正锻炼身体的机会不多,从而肥胖、近视、耐力差等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通病,果如胡林翼所言,“身体一弱,虽有志进取,而亦苦于精力不济,读亦不能记忆,有何益哉!”
  综上所述,胡林翼的读书思想从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注意事项上,都颇有见地,发人深省,这些寄寓于家书中的言论,不仅对胡氏子弟们的成长提供独到的教诲,也为当代青年学子的成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讨。
  *通讯作者:唐元兢
   基金:1.2017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胡林翼家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编号XSP18YBC297)
  2. 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胡林翼家训思想研究”(编号2017YS85)
  参考文献
  [1] 胡林翼.胡林翼集(二)[M].长沙:岳麓书社,2008:947.
  [2] 曾国藩全集·家书[M].北京:中央致公出版社,2001:1307
  [3] 罗庆康.箴言书院简述[J].益阳师专学报,1986(04):70-74.
  [4] 梅英杰.清胡文忠公林翼年譜[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21.
  [5] 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6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