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鹦鹉园温室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以北京南宫鹦鹉园温室内栽植的热带植物为例,从土壤改良、植物选择与应用以及温度控制、通风、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引进的热带植物的栽培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北方地区同类型观光温室的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宫鹦鹉园;热带植物;栽培;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7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aking tropical plants planted in the greenhouse of Nangong Parrot Garden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imported tropical pla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improvement,plan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temperature control,ventilation,fertilization,pruning and pest control,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sightseeing greenhouse in north China.
Key words Nangong Parrot Garden;tropical plant;cultivation;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北京南宮鹦鹉园于2013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营,是北京唯一家通过人工模拟热带适宜气候条件,满足鹦鹉类休憩与活动空间,同时向广大游客近距离展现鹦鹉种类及生活习性的鹦鹉园。该园能够展示热带雨林景观,普及热带植物种类及生态知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同时兼顾植物引种与保育研究。南宫鹦鹉园成功地将观光娱乐与科普相结合,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探索植物世界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科普教育基地。
在南宫鹦鹉园内,可以见到各种热带观赏植物和特异植物,同时也可以尽可能的了解各种植物生存环境。针对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全面掌握温室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栽培管理、环境调控,加强植物日常养护管理和生物防治等,从而将室内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
1 鹦鹉园室内植物种植情况
南宫鹦鹉园温室总占地面积为3 246 m2,其中绿化栽植面积1 500 m2。温室内植物主要来自广州、浙江及福建等地,整个园内植物景观表现出热带地区常绿林的特色,绝大多数植物常绿,少数落叶,且落叶期极短。温室内植物种类逾200种,主要由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白兰科(Michelia)、棕榈科(Arecaceae)、桑科(Moraceae)、苏铁科(Cycas revoluta)、芸香科(Rutaceae)、巴蕉科(Musaceae)、龙舌兰科(Agavace-ae)、山茶科(Theaceae)、五加科(Aral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和天南星科(Araceae)等植物组成。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土壤改良
2.1.1 施入硫黄粉。目前,鹦鹉园引进的南方植物多喜疏松肥厚的微酸性土,pH值在4.5~6.5之间,而该园土壤中含碳酸钙较丰富,pH值在7.5~8.5之间,此类土壤将严重影响南方植物根系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例如,山茶、百合、大岩桐等只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在中性土壤,特别是碱性土壤中会致死。因此,在引种栽植前,应先对栽培土进行酸化处理,按1 m3园土加硫磺粉1 kg的配比混合搅匀,堆成土堆,再用塑料薄膜整体苫盖,密封处理3个月,使酸性充分溶合。使用改良土壤前复测土壤的酸度1次,随机取土样后测得改良后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基本都能满足引进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如棕榈科植物[1]。
2.1.2 施入草炭。为了更好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生态习性进行改良,如木犀科、兰科、蕨类、鸭跖草等喜欢疏松、透气、肥沃的酸性土壤。对于部分质地不适的土壤,遵循“改地适树”的原则,树木类种植穴土壤按30%的比例掺入草炭土地拌合均匀,地被花卉类土壤改良表土层厚300 cm,按500 g/m2拌入草炭土。这是因为草炭含有腐殖质酸、黄腐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等酸性官能团[2],能吸收土壤中的OH-,释放H+,具有较低的pH值,能提高土壤的活性,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加土壤的水肥贮存能力。 2.2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
南宫鹦鹉园以观赏和科普宣传为主要目的,兼顾植物引种与保育研究,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鹦鹉生境的安全,再考虑植物景观生态效益。园内大多名贵鹦鹉都有独立安全的生存展示空间,小型类的虎皮、玄凤、吸蜜、牡丹等鹦鹉是散养。为确保所有鹦鹉的安全,室内所栽植的植物必须自身无毒,植物开花、果实也不能有毒,防止散养的鹦鹉食用,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在园区功能定位及基础设施限定条件下,综合选用的植物大多能耐半阴,如天南星科、鸭跖草科、铁角蕨科、竹芋科、榕属等部分种类。
为建设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应依据不同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3],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构建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的种植结构[4-5]。既能达到园林植物多层次、多样性的完美展示效果,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散播。在南宫鹦鹉园室内,植被是模仿热带雨林的一些植物类型和植物层间分布进行配植种植,温室内植物第1层主有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棍棒椰子(Hyophorbe verschaffeltii H.Wen-dl)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中层植物有鸡蛋花(Plumeria rubra)、美丽针葵(Phoenix loureirii)、白兰(Michelia alba DC)、柳叶榕(Ficus benjamina)、荷兰铁、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Rilger)和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等;下层包括小乔木、灌木和地被草本层,主要有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金丝桃(Hypericum)、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和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sprague)等小乔木或灌木,以及百合科(Lili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天南星科(Araceae)、蕨类(Fern)和锦葵科(Malvaceae)等草本地被植物。
3 日常养护管理技术
鹦鹉园室内植物的日常养护工作是管理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园区的正常运营和植物的正常生长。工作人员开展的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温度控制、通风、施肥、病虫害防治和修剪整形等。
3.1 控制溫度
鹦鹉园室内温度条件是冬暖夏凉。室内安装地暖系统、湿帘、排风扇、遮荫网以及喷雾等设施,通过配置机械设备来保障供暖和降温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外界温度达5 ℃以下,为保证温室内植物能够顺利越冬,防止冻害发生,应提前开启地暖供热系统,白天关闭遮荫网,增加光照,保证室内温度在15 ℃以上;当夏季外界温度高于30 ℃时,应开启湿帘,利用排风扇加速空气流动。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时打开遮荫网,以达到减少部分光照,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3.2 通风
温室通风通常采取2种方式,一是通过门窗或出入口的开启实现自然通风;二是通过负压风扇和内循环风扇进行通风。冬季供暖期间,为保证室内温度,封闭周围的通风扇,只通过1个送风口交换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当夏季温度较高、自然通风效果不佳时,主要采用强制通风措施,通风扇转动形成负压,引起空气流动,吸入自然空气,温室内热空气随风机扇叶排出,既可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减轻高温对引种植物的危害,降低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又能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3.3 施肥
鹦鹉园室内种植土壤为改良酸性土壤,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但随着植物的生长,新陈代谢对肥料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每年春季植物开始进入生长期,应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全面施肥,主要施用复合肥。另外,对一些蕨类植物适时浇施硫酸亚铁盐,以改良土壤酸性,补充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3.4 病虫害防治
由于鹦鹉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植物品种较多,病虫害防治是日常养护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不仅要考虑植物病虫害,还要考虑植保工作给游人及鹦鹉的健康带来的安全问题,必须在保证园内安全经营的情况下进行养护管理。鹦鹉园每天平均接待参观游客达1 000人以上,各种病害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特别是夏季前后,容易发生病虫害。为防止霉病、锈病、白粉病、白粉虱和炭疽病等温室常见病虫害的发生[3],应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生态治理的方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药剂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4.1 物理防治。首先,加强日常水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植物生理活性,平时密切观察,一旦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其次,经常通风,防止环境封闭产生病害;最后,保持室内绿地环境卫生,每天及时清理鹦鹉饲养区产生的粪便等。鹦鹉园温室特殊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环境等十分利于蜗牛、蛞蝓的发生。参考侣彦粉[6]、贾 凯等[7]关于蛞蝓防治技术的报道,应对发生在鹦鹉园内的蛞蝓采取加强环境整治和人工捕杀的方式进行防治。首先,清洁温室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室内绿地鹦鹉观赏架下杂草、粪便、散落的鸟食等废弃物,减少温室蛞蝓的食物来源和适生环境;其次,根据蛞蝓昼伏夜出、喜水怕光的生活习性,在其高发期,借助手电筒,人工捡拾,或者于傍晚在地面放置幼嫩莴笋叶、白菜叶等有气味食物,于清晨揭开引诱物后进行人工捕杀,并且将其带到室外,防止其体内的卵再孵化。
3.4.2 生物药剂防治。长期以来,一般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多采用某些化学农药,能起到迅速杀灭害虫、杂草的效果。然而,施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用药不当可能会出现药害,容易对游人及鹦鹉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生物防治具有绿化环保的特性和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作用[8]。因此,应重视和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在鹦鹉园温室的应用,园内植物病虫害防治必须应用低毒、刺激性小的微生物药剂,严禁使用剧毒性的化学药剂。当发现植株有病虫害时,要定点定量和分片区喷药,局部防治,严禁一次性普防普控,喷药时间尽量选择在客流量相对较小的开园前或闭园后,喷药后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3.4.3 园内防疫。鹦鹉园每天接待游客较多,为避免鹦鹉出现交叉感染或者因其他原因滋生细菌,园内每天使用聚维酮碘1 500~2 000倍液对地面进行消毒,早、晚各进行1次,每3 d进行整个空间整体喷雾清毒1次。消毒时必须通风透气,排风效果好。
3.5 修剪整形
整形修剪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美外形,不同类别的植物应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9-12]。根据鹦鹉园内植物自身适应能力进行修剪,对于适应能力强的植物可以较大幅度修剪,适应能力差的植物适宜轻剪,保持景观植物的外形不变。如,对于狐尾椰子、大王椰子、鱼尾葵、霸王棕、加拿利海枣和银海枣等棕榈科植物,主要剪除枯枝和衰弱枝等,保持树形美观;对于菜豆树(幸福树)、八角金盘和大叶伞等小乔木,在入春发枝初期,采用回缩的修剪方法,对树形进行重新修整,防止枝条徒长;对于龙吐珠、扶桑和茉莉等多年生草本,应采取重剪与轻剪相结合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袁婷,李阳春,徐维杰.棕榈科植物在南昌园林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现代园艺,2009(8):39-41.
[2] 李虹飞.草莓栽培土壤改良的机理及方法[J].防护林科技2017(3):36.
[3] 毛保豪,王升,王辉,等.温室热带雨林植物养护技术初探[J].中国植物园,2011(14):246-254.
[4] 張雪.基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5(7):105.
[5] 王一椒,张慢.展览温室内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17(13)167-168.
[6] 侣彦粉.北方温室花卉生产中蜗牛和蛞蝓的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12(16):124-125.
[7] 贾凯,李娜,高昂,等.蛞蝓危害与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47-7048.
[8] 徐学农,王恩东.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现状及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4):373-382.
[9]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10] 林有润.观赏棕榈[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钟如松.引种棕榈图谱[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2] 詹文,沈守云,廖秋林,等.室内绿化的养护与管理[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8):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