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舒城县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据舒城县森林资源年报结果显示,2013—2018年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林种结构得到优化,林龄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舒城县森林资源现状,总结了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保护与发展对策,以期为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5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舒城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1 539 m。全县辖2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境内有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万佛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总人口100万人。国土总面积 210 954.3 hm2,其中林地面积 106 476.4 hm2。党的十八大以来,舒城县林业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2013—2018年,全县森林资源呈现出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双增加的良好态势。
  1    森林资源现状
  1.1    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据舒城县森林资源年报统计结果,2013—2018年,舒城县实现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年双增长。其中,有林地面积由2013年年底的99 124.8 hm2增加至2018年年底的100 658.7 hm2,森林覆盖率由47.69%增加到48.48%;活立木蓄积量由2014年年底的468.6万m3增加至2018年年底的534.1万m3。
  1.2    林种结构得到优化
  2013年,各林种面积结构比分别为特用林1.95%、防护林56.91%、用材林28.39%、经济林10.48%、其他林种2.27%。截至2018年底,各林种面积结构比分别为特用林2.35%、防护林62.45%、用材林19.74%、经济林12.17%、其他3.29%。主要表现为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对部分低产林和低效林进行了改造,用材林面积下降明显。
  1.3    林龄结构趋于合理
  2013年,各林龄结构为幼龄林面积占比31%,蓄积量占比14%;中龄林面积占比31%,蓄積量占比22%;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38%,蓄积量占比64%。2018年年底则变化为幼龄林面积占比27%,蓄积量占比14%;中龄林面积占比32%,蓄积量占比23%;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41%,蓄积量占比64%。林龄结构趋于合理。
  2    变化原因
  2.1    强力推进国土绿化
  自2013年起,安徽省组织实施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舒城县按照“主攻平原、提升丘陵、巩固山区”的造林绿化建设思路,加快了城乡造林绿化的步伐,重点推进国省干道、县乡公路以及“村村通”道路绿化,提升了“三线三边”绿化水平。全县累计完成国家、省(市)级营造林任务5.43万hm2,其中人工造林0.25万hm2、封山育林0.28万hm2、退化林修复0.53万hm2、森林抚育4.37万hm2;创建了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11个、省级森林村庄93个;此外,还建设了森林长廊示范工程150.5 km,义务植树1 165.8万株。重点发展以油茶、薄壳山核桃、香榧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林种结构不断优化,有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同时,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示范,林分生产力显著提高,活立木蓄积量明显增加。
  2.2    认真开展目标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制定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确保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3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
  强化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严格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林地定额管理,规范征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十三五”期间,舒城县年森林采伐限额12.5万m3,实际年采伐量平均不足4万m3,远远低于规定的采伐限额,从而实现森林蓄积量较快增长。
  2.4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2013—2018年,全县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215起,其中刑事案件23起,有力地保障了国土生态安全。
  3    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资源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全县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人均森林面积仅0.1 hm2,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仅5.3 m3;全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8 hm2,人均活立木蓄积量72 m3。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舒城县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和7.4%。同时,森林资源分布也极不均匀,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的万佛山国有林场、晓天、山七、庐镇、五显、高峰、河棚和汤池等乡镇,中部丘陵地区分布较少,东北平原地区则主要为四旁树木和绿色长廊绿化,森林覆盖率很低。   3.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且树种较为单一
  从全县森林整体结构来看,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从区域分布来看,丘陵、岗区和平原乡镇的纯林所占比例较大。全县用材树种主要为松树、杉木和意杨等,经济树种以板栗、油茶和桃树为主,分布集中连片。大面积纯林不仅会降低林地生产率,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而且会使得林分抗逆性降低,林木容易感染病虫害,进而造成林分衰退。
  3.3    森林资源管理难度较大
  3.3.1    两防工作任务繁重。一是森林防火。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往往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损失。2018年,全县发生森林火警76起,较大火灾3起。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号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每年实际造成的损失往往更大。2013—2018年,发生较重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松材线虫病、板栗疫病、板栗剪枝象甲、雪片象甲、栗实象甲、栗瘿蜂、桃蛀螟、毛竹黄脊竹蝗、油茶炭疽病、軟腐病和杨树天牛等。特别是松材线虫病,有扩散和蔓延趋势,仅2018年,全县发生松材线虫病面积2 678 hm2,枯死松树46 861株,共投入除治费用1 500万元。
  3.3.2    毁林现象屡禁不止。仅2018年,舒城县涉嫌违法改变林地用途的图斑就达55个(其中14个图斑同时涉及违规采伐林木),面积28.1154 hm2,违规采伐林木的图斑5个,采伐蓄积共148.2 m3(19个图斑)。主要原因有土地整理、乡村修路、拆迁安置、非法采矿、工程取土、光伏电站建设以及毁林开垦等。
  4    保护发展对策
  4.1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保护意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与每个人的生活均密切相关。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首要的任务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以贯彻落实《森林法》(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4.2    狠抓增绿工程,确保实现双增目标
  以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1]。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对重点生态脆弱区坡度为25°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继续开展退耕还林。积极推进石质山造林、四旁四边绿化和森林长廊建设,大力推进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2]。确保森林覆盖率年增长不低于0.2%,森林蓄积量年增长不低于3%。
  4.3    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
  4.3.1    实施油茶产业振兴工程。围绕“提质量、强基地、创品牌、促营销”战略定位,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实施油茶抚育示范和低产低效林质量提升工程[3]。在产业基础好、立地条件适宜的城关、张母桥、晓天和干汊河等镇创建标准、高效示范基地,通过清园除杂、整形修剪、增施有机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
  4.3.2    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工程。舒城县现有板栗面积达1.87万hm2,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栽植,目前管理粗放、产量较差、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实行低产林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建议在基础较好的汤池、河棚和高峰等乡镇先行开展低产林改造工程试点。一是强度疏伐。由于板栗初植行株距为4 m×3 m,835株/hm2。当板栗开始挂果后,其对光照和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成林后株行距一般应保持在5 m×5 m,即保存4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因此,改造措施主要是进行强度疏伐,使栗园保持合理密度,增加通风透光,提高栗园产量[4]。二是改良品种。通过高枝换接等方式对部分二水早、毛胡头和大油栗等低产品种进行改良,提高板栗品质和产量。三是防病冶虫。每年5—6月对板栗疫病、板栗剪枝象甲、雪片象甲、桃蛀螟和栗瘿蜂等主要病虫害组织开展2~3次科学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损失。
  4.3.3    实施毛竹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优化现有毛竹产业布局,选择毛竹资源丰富的庐镇、山七、五显等乡镇开展毛竹科技示范园工程试点,强化毛竹产业科技升级,着力改善基地设施条件,改良、引进和推广优势品种,丰富竹笋、竹纤维、竹工艺、竹炭和竹旅游等多种开发利用形式,有效解决毛竹销售问题,促进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4.4    狠抓护绿工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
  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现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5    狠抓活绿工程,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对林权流转交易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林业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改革,强化林业执法监管职能,规范审批行为。推进林业“三变”“三权分置”改革,落实林地经营权证发放工作;推动“五绿兴林·劝耕贷”落地生根,不断拓展林业融资渠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林业改革红利,不断优化林业营商环境。
  5    参考文献
  [1] 郭平.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对林政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4(11):409.
  [2] 张世添.浅谈闽侯县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1994(4):62-64.
  [3] 郭志刚.关于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75.
  [4] 张彦江.对森林资源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10):3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