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液态碳-14的湿法氧化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碳-14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5730年),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核电站运行中的碳-14主要是通过17O(n,a)14C和14N(n,p)14C产生,液态流出物中主要以碳酸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存在。本文针对目前液态碳-14的湿法氧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为实施液态碳-14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液态碳-14;湿法氧化
  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1.042
  1 引言
  碳-14作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在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其排放的流出物中碳-14进入环境参与生物圈循环,而且碳-14具有较长的半衰期(5730年),给整个人类及后代造成不可忽视的剂量负担,因此核电厂液态碳-14的测量工作是非常关键的[1,2]。
  核电厂中碳-14主要是通过17O(n,a)14C和14N(n,p)14C产生,其产生的碳-14成分主要以碳酸鹽和小分子有机物存在。而环境中的碳-14最早是通过宇宙射线中子与大气中氮核反应产生(  n+  N→  C+  H)。这一反应都在高空完成,新生碳原子在大气环境中不能游离存在很久,一般都与氧结合生成14CO2分子,14CO2和原来存在于大气中的CO2化学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必然与原有CO2混合参与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运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结合成植物组织,动物依植物为生,这就使生物界都混入了碳-14。动物通过排泄、死亡,植物通过腐烂、沉积,进入表层土壤而使碳-14进入土壤中,大气与广大海面接触,CO2又与海水中溶解的碳酸盐与CO2进行交换,因此海水、海生物以及海底沉积物中都含有碳-14。所以,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或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包含碳-14。
  分析液态中碳含量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被国际组织机构和国内标准所认可的氧化方法,有燃烧法、沉淀法、湿法氧化和紫外氧化法等,这些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用于将液态中的碳-14进行转化[3]。转化后的碳-14的测量通常是借助于液体闪烁计数器或者加速器质谱仪(简称AMS),前一种采用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溶液)或胺类试剂(如乙醇胺)直接吸收然后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后一种经特定的样品处理过程使用加速器质谱仪(简称AMS)进行测定。基于测量方法中现有技术的成熟度、操作复杂性及应用的广泛性考虑,通常用液体闪烁计数器进行测量。
  我国目前测定液态碳-14的分析方法主要参考标准《核动力厂液态流出物中14C分析方法―湿法氧化法》(HJ-1056)实施[4],本文作者作为该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湿法氧化法分析液态碳-14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对实际工作中开展液体碳-14的测量提供参考。
  2 实验分析方法
  本实验采用湿法(加过硫酸盐)氧化法(图1),通过酸解洗气、加氧化剂(过硫酸盐)的样品处理方法,将液态样品中所含不同形态的碳(气相、不易挥发的无机态和有机态)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载气(氮气)吹扫后用无机碱液(氢氧化钠)吸收,取适量吸收液加闪烁液后在液体闪烁计数器上进行14C活度测量。因此通过监测无机碱液吸收14CO2后的活度,根据整个反应过程的转化效率确定出样品中14C活度。
  在湿法氧化法分析液态碳-14的过程中,样品的转化效率是决定分析结果的一项关键因素,而转化效率主要受温度、反应时间、加入氧化剂的体积等参数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转化效率进行试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湿法氧化法对于液体中碳的氧化情况,以对分析流出物样品中C-14活度提供参考。
  本实验基于OI公司的1030W 碳分析仪开展,所用酸试剂为体积分数为5% 的磷酸,氧化剂用质量分数为10%的过硫酸钠溶液,吸收液选用1 mol/L 的NaOH溶液,此外,碳-14活度测量时选择Quantulus1220液闪谱仪,采用闪烁液与NaOH吸收液配比为12mL:8mL的比例。
  2.1 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氧化效率实验
  向若干份体积为30mL、活度为211.74Bq的有机C-14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5mL 10%的过硫酸钠溶液,加热使该反应在不同的温度点进行,在确保反应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测量反应完成后的剩余C-14标准溶液活度,以计算在不同温度下的过硫酸钠氧化情况。
  从上述数据图表看出,相同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反应时间固定时,过硫酸钠对有机物的转化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反应温度在70℃时,过硫酸钠的氧化能力相对较低,转化率低于90%,说明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有部分有机物在低温度下不易被氧化;而温度高于75℃时,转化率明显提高,都保持在90%以上,温度超过80℃后,有机反应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增大变化比较缓慢,综合来讲,在保证实验条件情况下,过硫酸钠对有机物的转化效率在温度越高时越有利于反应。因此,在确保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发生暴沸,保证有足够高的转化率,通常将湿法氧化法的有机反应温度设定在不低于90℃。
  2.2 反应时间对氧化效率的影响
  本次实验同实验2.1一样,在确定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有机反应的氧化反应时间,分析实验结果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
  分别向6份体积为30mL、活度为211.74Bq的C-14标准溶液中加入5mL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同时在90℃水浴加热下进行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量该样品的剩余活度。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反应的氧化程度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当反应时间超过3分钟后,有机反应转化率达到98%以上,因此,为了实现实验过程的经济性及高转化率,在保证有机反应的转化程度足够高(99%)的前提下,一般反应时间在5min左右。
  2.3 过硫酸钠体积对氧化效率的影响
  为验证过硫酸钠体积对氧化效率的影响,模拟流出物样品的有机转化情况,取30mL若干份碳-14标准溶液,分别加入2mL、3.0mL、4.0mL、5.0mL、6.0mL和8.0mL的过硫酸钠溶液(100g/L),同时放入到90℃的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然后测量碳-14溶液的活度。确保在温度、反应时间固定的前提下,测量反应完全后的剩余C-14标准溶液活度,以计算不同体积的过硫酸钠氧化下的转化率,同时计算推测过硫酸钠加入量的合理范围。
  由上表可以看出,过硫酸钠溶液对C-14标准溶液的转化率相对较高,当活度水平在1.0E+07Bq以内,有机转化效率均在99%以上。对于C-14标准样品,当过硫酸钠的量相对于样品中的碳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增加过硫酸钠的量对于反应影响不大,表明过硫酸钠对标准溶液中有机物的转化比较充分。而在流出物样品测量中,其样品活度是小于试验中标准样品活度的,因此在实际测量中,加入过硫酸钠的量可参考该试验中2mL的体积执行。
  2.4 不同盐度水体情况下的氧化效率实验
  在样品监测过程中,待分析样品中通常含有难氧化的盐类物质,基于监测工作中待分析样品的复杂性,探究在含有高盐基体的溶液中湿法氧化法的反应状况。
  本盐度实验通过1030碳分析仪试验不同盐度对氧化进程的影响。分别以去离子水、0.05mol/L NaCl溶液和0.5mol/L NaCl溶液为基体配成相同活度的碳-14溶液,在進样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后产生的CO2气体,然后在液闪仪器上测量NaOH吸收液活度浓度,对比不同的实验结果以得出盐度对湿法氧化过程的干扰情况。
  从上表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NaCl对有机碳的转化是有影响的,而且,随着NaCl浓度增加,吸收液活度浓度明显减小,有机碳的转化率显著降低。
  由于盐基体的效应,高盐度水体中碳的转化率明显低于纯样品溶液。转化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氯化物和碳之间对于羟基的争夺,由于化学和热反应,氯化物被分解,这样硫酸根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力掠夺过来,这个基团优先与氯化物离子反应形成氯产物。
  为了提高盐度水体中碳-14的转化效率,在上述实验过程的基础上,以海水溶液为基体制成标准有机碳-14样品,通过提高过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试验过硫酸钠浓度对盐度水体中碳-14的转化效果。实验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10%、20%和40%的过硫酸钠溶液与一定量的海水样品反应,检验过硫酸钠浓度对海水样品的转化影响,实验数据见表4。
  表4表明,提高过硫酸钠溶液浓度对海水样品的碳-14转化效果是有改善的,而且过硫酸钠溶液浓度越高,海水中碳-14的转化程度也越高。当过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40%时,其转化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液态碳-14的转化效率基本一致,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对于盐分比较高的样品溶液,应当采用质量分数不低于40%的过硫酸钠溶液作为氧化剂。
  3 结论
  本文结合核电厂液态碳-14的实际特点,对液态碳-14的湿法氧化分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为开展液态碳-14的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试验得出,为了确保湿法氧化法具备足够的转化效率,应确保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钠)的量为2mL,有机反应温度不低于90℃,反应时间不少于5分钟,当测量成分较复杂、盐度较高的液态碳-14样品时,通常可以通过采取提高过硫酸钠溶液浓度的方式来提高转化率。
  参考文献
  [1]孟莉萍, 保莉, 杨海兰,等.水中14C的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8):139-142.
  [2]Yim M S ,Caron F.Life cycle and management of carbon-14 from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J].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2006,48(1):p.2-36.
  [3]周述琼,章骅,但德忠.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6(2):111-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核动力厂液态流出物中14C分析方法——湿法氧化法[S].HJ1056-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