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需求,“双一流”建设要求我国高校致力于培育高质量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本科生教育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该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之后以西安欧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办法,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关键词:创新;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109-03
  1概述
  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看,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总趋势。
  “十三五”开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战略部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提升其发展水平奠定了长远的战略基础。“双一流”建设要求我国高校致力于培育高质量本科生创新型人才。但现有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因此。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本科生教育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2创新型人才概述
  创新型人才,可以形象化为“十”字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具备良好的创新品质。学者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从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方面加以概括。20世纪,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全人”的大学培养理念,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独立性、主动性。美国学者帕索乌于1965年提出了制定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遵循的原则,即“发展学生有效思维和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创造有利于学生吸收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以及新的信息和情报,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的知识以及新的信息和情报,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促进学生养成和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等。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和教育专家塞维科夫认为“创新人才在思维能力方面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点主要是有比较高的有效思维发展的水平”。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相应的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武汉大学秉承“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三创”人才,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三创”人才,采取开设试验班、基地班,全面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将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及“崇尚应用之创新,追求应用之卓越”的教学理念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对工程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进行的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定位、目标、培养计划、课程群、实验实践体系、考核方式與评价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与设计,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与设计,构建并全面实施了自然分层、因材施教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概括起来,创新型人才一般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掌握博与专相结合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型人才不仅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还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和活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隐性知识则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经验知识,活性知识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碰撞产生的一种智慧经验。此外,其知识结构既有“博”的广度,又有“专”的深度。知识是转化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博与专结合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从事创新研究的前提条件。
  3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西安欧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需求,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新工科和CDIO-OBE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深度校企合作为抓手,打造基于产教融合的“2.5+0.5+1”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获评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软件工程专业运用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论,持续推进创新型人才改革实践。为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据OBE-CDIO理念,围绕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西安欧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6年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面落实OBE-CDIO创新型人才建设理念。
  (1)紧扣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要素,构建“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即“软件工程+其他学科”,或者“软件工程+某个应用领域”。根据行业需求开展基于某一领域的精细化培养,培养熟悉某个应用领域的软件人才,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和就业。
  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结合学校定位,通过对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调查,软件工程专业采用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结合学校定位,通过对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调查。专业采用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即面向产业应用领域,坚持“软件工程+”发展思路,培养有道德、会思考、善沟通,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及主流开发技术,具有国际视野、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项目组织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单元测试、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   (2)基于OBE-CDIO理念,构建实践创新能力课程模块
  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以行业需求为着眼点,深化专业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创新创业能力贯穿全过程,培养具有“知识融合、技能跨界、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结合学校定位。通过对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调查,软件工程专业采用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结合学校定位,通过对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调查,专业采用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即面向产业应用领域,坚持“软件工程+”发展思路,培养有道德、会思考、善沟通,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及主流开发技术,具有国际视野、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项目组织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单元测试、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
  (3)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
  为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模块,搭建包括通修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平台、开放选修课程平台及集中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聘请业界专家指导课程设计、实习实训,采取工作室、小学期、项目学习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实践体系如图3所示。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构建三级项目案例库,建立一、二、三级项目之间的支撑关系,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建立软件工程仿真实践平台,基于真实软件工程流程,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在线管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工程项目细化,分解到各个课程模块、各个具体课程中。细化课程体系的各课程目标,达到对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设计能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考核要求,建立课程评价及改进机制。创新型能力培養一体化实践体系如图4所示。
  (4)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为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目前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中软国际合作班、大唐移动合作班、汉得信息跨专业融合教改班、ThoughtWorks课程置换专项班、中兴法国项目等合作项目,实施“订单式”培养、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企业课程植入、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合作模式,效果初步显现。2017、2018年,软件工程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达到162.99%和128.46%。招生人数由2011年的51人上升到2018年的131人。第三方评估机构MYCOS报告显示,软件工程专业2015、2016、201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薪资达到4700、5414和4791元,位居全校35个本科专业之首,2016届就业薪资比全国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211元)高28.6%。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国际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35项、省级奖项奖75项。《放心出行一基于EEG的车辆安全系统》在“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2017年软件工程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4总结
  综观世界各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其创新型人才培养都有相似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个方面。第一,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第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培养原则。第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一种创新文化的氛围中进行。总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培养之路任重道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8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