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阳市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阳市积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本文以安阳市农业产业扶贫情况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区域特色;对策;产业链;河南安阳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25-02
  安阳市是河南省地级市,古称殷、邺、邺城、相州、彰德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七朝古都、甲骨文的故乡、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境内有颛顼帝喾陵、曹操墓、袁世凯墓等。安阳市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太行山,中、东部为平原。
  近年来,安阳市紧紧围绕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不断调优调强种养业结构,加快推進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果蔬等农业扶贫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夏收优质专用小麦6.67万hm2,优质花生收获面积3.53万hm2;全市优质奶牛1.891万头,新增奶牛1 010头;全市优质肉牛2.589万头,优质肉羊74.62万头,全市优质林果1 540 hm2,全市优质蔬菜9.79万hm2;全市优质食用菌0.2万t,全市优质中药材66.67 hm2。2019年全市农业(畜牧)产业累计带动78 615人(户)。
  1    现状
  1.1    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细化责任。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对2019年度拟退出的33个贫困村,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行政事业站具体抓、农业系统共同抓的工作分包机制。根据贫困村区域特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明确帮扶产业,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建立月工作报告制度。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制定了农业(畜牧)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等专项治理相关文件,集中时间对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所负责落实的扶贫政策、扶贫专项资金、扶贫工程建设项目、扶贫各类培训任务等开展专项治理。通过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调研。三是召开会议推动。全市农业部门每年通过召开工作会议、现场推进会,集中观摩学习,相互交流取经验促发展。四是狠抓典型引领。为总结经验,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每个县(市、区)遴选了3~5个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优秀先进扶贫典型,纳入《2019年度安阳市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汇编》,在全市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1.2    政策落实情况
  为加快发展农业(畜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安阳市结合各县(市、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筛选确定了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优质中药材、优质草畜、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7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建立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发展新亮点,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1.2.1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情况。围绕滑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等高标准粮田区,依托安阳市粮食加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建立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市优质小麦比重稳步扩大,贫困户收益明显提高,有效推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1]。
  1.2.2    特色杂粮产业发展情况。在林州市、龙安区、殷都区等丘陵低山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产谷子、优质专用红薯等多种特色耐旱粮食作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模式,建立了优质谷子生产和优质专用红薯基地。2019年,林州市优质小杂粮面积达到1.33万hm2,总产达到5.98万t,带动农户增加收益1 500元/hm2。
  1.2.3    优质花生产业发展情况。围绕内黄县、滑县部分乡镇,依托安阳市大型花生油脂加工企业,建立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花生产业链增值,促进贫困户增收。滑县先后投入2 731.9万元,引进优质花生新品种10个,推广高质高效新技术6项,受益农户达5万余户,全县花生平均单产提高到5 250 kg/hm2,目前全县优质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67万hm2。
  1.2.4    优质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在林州市重点推进了山地中药材种植,在汤阴县伏道镇周边重点发展了艾草种植。2019年,林州市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 333.3 hm2,初步形成了以黄芩、丹参、菊花、柴胡、板蓝根5个主导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年产量达到2万t,总产值1.5亿元,带动贫困户增收4 500元/hm2以上。
  1.2.5    温棚瓜菜产业发展情况。内黄县建立“早春+秋延大棚西红柿”“早春大棚甜瓜+秋延菜椒”“早春大棚菜椒西瓜+秋延辣椒”“温室黄瓜套中苦瓜”“早春大棚黄瓜+越冬蒜苗”“早春小弓棚西瓜+夏秋露地菜”等六大瓜菜产业基地建设。2019年内黄县温棚设施面积1.38万hm2,总产达269万t,产值达40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均收入6 000元以上。滑县初步建成了八里营大棚洋香瓜、慈周寨温室樱桃番茄、城关大棚西瓜、高平镇温棚蔬菜、大寨粮瓜套等特色瓜菜种植基地。2019 年滑县先后投入扶贫资金3 172万元,共发展温室大棚317栋 79.17 hm2,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 612户。   1.2.6    优质草畜产业发展情况。以内黄县亳城乡、殷都区伦掌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建立了肉牛育肥基地。围绕内黄县梁庄镇、汤阴县任固镇、殷都区许家沟现有的肉羊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重点建设了优质肉羊养殖基地。以滑县万古镇为基地,依托当地生态示范奶牛养殖公司,积极推进绿色奶业发展。滑县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构建了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先后引进了光明乳业1.3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和申瑞牛业2万头肉牛项目,项目以申瑞肉牛、光明奶牛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结合周边一些规模牛场、羊场,将畜牧养殖户、玉米种植户、农机户有机结合。2019年永达公司、光明乳业、申瑞肉牛、牧原公司等企业共带动贫困户4 438户,户均增收3 200元。
  1.2.7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围绕殷墟遗址保护区、马氏庄园、曹操高陵、磊口唐塔和都里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在殷都区北蒙办事处、西郊乡和纱厂办的武官、三家庄等21个村庄以及文物景点周边和旅游干线两侧,打造万亩油菜、油葵花观赏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
  1.3    产销对接情况
  为了加快推进全市农业项目招商和贫困地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平台。2019年先后召开了河南省产销对接扶贫(安阳)活动、全市农业电商现场观摩会暨全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全市农业项目推介洽谈会暨贫困地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会议活动,累计推介农业项目60多个,达成意向销售协议30余项,签约金额1.3亿元,确保了贫困地区群众种得好、卖得出。
  1.4    创新模式带动情况
  自2019年以来,安阳市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形式,探索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基层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一批典型带动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带贫作用凸显。安阳市林州市以扶持合作社发展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先后成立村集体合作社542个,73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安阳县充分挖掘企业带贫模式,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2019年崔家桥兴源合作社、吕村天源农业公司等4家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09户实现就业增收。
  1.5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9年,围绕全市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合“千人包千村”活动,成立高效农业、粮食生产、农村沼气、畜牧生产技术、政策咨询等11个专家服务组,组建由240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和技术服务。根据统计,2020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开展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优麦种植管理技术、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农业产业扶贫培训20余期,培训贫困地区农技人员、贫困人口逾1 000人,提升了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支撑力度。
  2    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优势产业不优
  对区域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利用率还不高,产业可延伸性较弱,产业链条不长;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市场开发价值体现较低,缺乏具有一定认知度的高质量产品品牌;三产融合发展度低,农副产品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畜牧)服务体系不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3]。
  2.2    创新扶贫带贫力度不够
  扶贫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模式,优势产业带动、“互联网+扶贫”和“观光农业+旅游扶贫”等模式还比较少,扶贫带贫模式创新力度不够,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创新发展思路。
  2.3    利益聯结机制不紧密
  “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参股分红,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同时,社会参与度还不高,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带动贫困户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2.4    农业农村现状受制约
  随着农民务工工资水平的大幅提升,“种一年地不如打几天工”的现状,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本地的劳动力、人才大量外流,用工难、用工成本高,租地成本高对农业(畜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也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4]。农业产业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还长期存在,长远发展、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是很具备。另外,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仍未改变,近几年农业灾害频发对全市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门槛较高,赔付标准偏低,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
  3    对策
  一是采取保障措施降低新冠疫情对农业(畜牧)行业造成的影响,帮助带贫企业、合作社复工复产,带动贫困户。保障农资供应和农业生产,使农资进得来、农产品销售得出去。二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核心,紧密围绕经济效益带动,围绕产业扶贫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制定产业扶持脱贫计划,制定长远保障措施规划,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倒排工期,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0年目标顺利实现。三是继续稳定农业产品的产销,防范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保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防止已脱贫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返贫。四是立足本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筛选确定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农业等扶持脱贫产业,探索建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五是拓展农业功能,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创新带动模式,将所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牢牢连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参与产业发展全过程,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规范提升产业脱贫基地,着力解决产业“短、小、散”的问题。六是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围绕贫困户需求,邀请省、市农业(畜牧)专家赴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业农村宣传教育,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4    参考文献
  [1] 肖全俊.成效与问题: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枝江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2-3.
  [2] 范克龙.瞄准特色产业下功夫[N].安徽日报,2020-03-31(008).
  [3] 王俊艳.平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36.
  [4] 赵振艳,张姣.商水县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3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