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甘蔗叶添加量对毛木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减少农民焚烧甘蔗叶造成空气污染、提高甘蔗叶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开展了“甘蔗叶添加量对栽培毛木耳的影响”的蔗叶循环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生物转化率、产投比方面,以甘蔗叶添加比例为40%和50%较为理想,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7.60%、96.25%,产投比高,种植效益显著。
  关键词    毛木耳;甘蔗叶添加量;菌丝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06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广西每年种植甘蔗面积103.3万hm2,产生蔗叶和蔗梢1 000万t [1]。武宣县是广西糖料蔗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33万hm2以上,有蔗叶、蔗梢35万t以上。国内利用甘蔗叶栽培平菇[2]、大球盖菇[3]、竹荪[4]、鸡腿菇[5]等都有成功经验,为了探讨适合本地的甘蔗叶综合利用新途径、减少大气污染,本文开展了甘蔗叶添加量对栽培毛木耳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试验地点为武宣镇回龙村委岜森村的武宣县寿猛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
  1.2    试验材料
  供试菌种为台毛一号,由广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栽培主要原料为甘蔗叶、棉籽壳、麸皮,辅料有过磷酸钙、石膏、石灰粉。栽培袋为23.00 cm×45.00 cm×0.25 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配方处理,各处理具体配方设计见表1。
  1.4    试验方法
  7月6日進试管菌种(原种),8月22日粉碎蔗叶,9月20日进行原料预处理,9月26—28日装包灭菌,9月29—30日接种,10月7日开始出耳管理。每个处理1 000袋,共配制培养料1 000 kg,每袋干料重1.0 kg。将预湿处理好的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5%左右、pH值7.4,盖膜堆积发酵3 d后,将培养料分别装入规格为23 cm×45 cm×0.25 cm的聚乙烯筒袋中,当装至距袋口4~5 cm处时,排气、压紧、封口。将菌袋置于灭菌灶内在100 ℃温度下灭菌,在点火后3~4 h内把锅温升到100 ℃以上,然后保温13 h,再慢慢降温停火,当温度降到60 ℃左右时出锅,料温降到25 ℃后进行接种。将接种好的菌包置于温度24 ℃左右、经过消毒、清洁干燥、通风透气的培菌室中,按“#”形堆放在培养室的地面上,然后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袋后取各处理700包进行出耳试验,采收5潮鲜耳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2可知,CK和处理A、B、C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快,处理D和处理E菌丝恢复生长慢,说明培养料添加甘蔗叶越多,菌丝恢复生长越慢;处理B和处理C菌丝生长期(从接种至菌丝长满料袋需要时间)最短,均为28 d,其余依次是处理A(31 d)、CK(33 d)、处理D(33 d)和处理E(38 d)。考虑到本地9月28日至11月4日温度条件(最低温为14 ℃、最高温为34 ℃、日平均最低温为23.4 ℃、日平均最高温为28.2 ℃)比较适合菌丝生长,说明处理B和处理C培养料配方的菌棒比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生长较快。从菌丝满袋至始耳时间看,CK需要的时间最短,为37 d,其后依次为处理A(39 d)、处理B(40 d)和处理C(40 d)、处理E(44 d)和处理D(45 d),可能与蔗叶添加量不同而影响菌棒的养分和保水能力有关。蔗叶添加量少,培养料与菌种黏合性好,菌丝恢复生长快,菌棒养分丰富,菌丝长得快,出耳也快;蔗叶添加量越多,原料越蓬松,培养料与菌种黏合性越差,菌棒的养分和保水能力差,菌丝长得慢,出耳也慢。
  2.2    不同配方菌袋成品率
  在同等条件下,不同配方因菌棒的养分、通透性和保水性不同,菌丝生长速度也不同,菌包在培养过程中污染率也不同。由表3可知,CK污染包数最少,成品率最高,为91.8%;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成品率相当,为85.7%~85.4%、85.6%;处理D和处理E成品率较低,分别为77.0%和71.6%。这主要与菌丝生长速度有关,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菌棒与菌种亲和力较好,养分和水分适合菌丝生长,接种后菌丝恢复生长快,菌丝长满袋时间短,杂菌污染率低;反之,处理D和处理E菌棒因甘蔗叶添加量增加,培养料蓬松,亲和力、养分和保水能力差,菌丝生长慢,菌丝长满袋时间长,容易被杂菌污染,污染率较高,成品率低。   2.3    不同配方鲜耳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由表4可知,CK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05.05%;处理A次之,为101.87%;处理B和处理C生物转化率相当,分别为97.60%和96.25%;处理D和处理E生物转化率较低,分别为80.53%和71.70%。说明生物转化率随着培养料中甘蔗葉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2.4    不同配方鲜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
  由表5可知,随着甘蔗叶添加量的增大,产量逐步下降。但是从产投比来看,虽然CK的产量和产值较高,但产投比最低;处理B和处理C产量和产值相当,处于中等水平,但产投比高,分别达到2.39和2.38;处理D和处理E产量和产投比都较低。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30%~70%的甘蔗叶,在相同的条件下栽培都能获得成功,但是在栽培原料中添加60%以上的甘蔗叶,菌棒内原料蓬松,不易装包,而且在出菇过程中保水性差、污染率高;另外,随着原料中甘蔗叶添加量的增加,毛木耳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产投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添加30%蔗叶时,毛木耳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但因原料成本高,产投比低,甘蔗叶利用率也较低,不利于木耳栽培原料的本地化和甘蔗叶的再利用;添加60%蔗叶和70%蔗叶虽然甘蔗叶利用率高、栽培原料成本低,有利于木耳栽培原料的本地化,但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产投比都低;添加40%蔗叶和50%蔗叶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相当,仅次于添加30%蔗叶的原料配比,且产投比较其他添加比例高,提高了甘蔗叶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木耳栽培原料的本地化。
  甘蔗叶纤维粗、蜡质层厚,浸水和发酵时所需的时间应较稻草长,否则不易软化。甘蔗叶用于食用菌栽培能减少环境污染,出菇后菌渣可作肥料还田,也可作家禽、畜牧喂养的饲料,解决了农村环保问题。因此,用甘蔗叶栽培食用菌完全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6]。
  4    参考文献
  [1] 唐峰,何达崇,曾维铭,等.甘蔗叶(梢)栽培毛木耳配方优化试验[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31(2):136-138.
  [2] 黎金峰,姚晓华,邱丰文,等.甘蔗叶栽培平菇配方优化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9,28(4):69-70.
  [3] 钟祝烂,张明华.甘蔗叶栽培大球盖菇试验[J].食用菌,2009(2):29.
  [4] 韦大灼,李明灌.甘蔗叶栽培竹荪套种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1(3):26.
  [5] 秦义勇,周思菊,秦思明.甘蔗叶栽培鸡腿菇和香菇配方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20):59.
  [6] 黎金峰,姚晓华,邱丰文,等.甘蔗叶袋栽鸡腿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0,29(5):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3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