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罗城县水稻立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水稻立枯病是罗城县旱育秧田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成秧率及水稻产量。本文介绍了罗城县水稻秧田立枯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广西罗城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086-02
  水稻是罗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9年播种面积1.59万hm2,占主要粮食作物的69.7%。近年来,随着该县水稻旱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秧苗立枯病呈普遍偏重发生趋势,发病面积占13.6%~21.7%,造成秧苗枯死12.5%~19.2%。该病害是受多种不利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秧苗抗病能力降低,从而被镰刀菌、立枯兹核菌等侵染所致的苗期病害。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必对水稻秧苗和产量造成影响。
  1    发生情况
  水稻立枯病是罗城县早稻秧苗主要病害之一。2018年3月在该县龙岸镇平石村、东门镇白马村、四把鎮思平村、乔善乡古金村、怀群镇东安村、宝坛乡四堡村等早稻秧田调查发现,该县地膜旱育秧在一至二叶期最容易发生立枯病,秧苗平均发生率达18.2%,平均枯死率达15.7%,个别病重秧田死苗率达40%。秧苗发病后,植株矮化,茎部枯萎,心叶卷黄,严重时秧苗成窝枯死。罗城县秧田立枯病发生情况详见表1。可以看出,该县早稻地膜旱育秧立枯病普遍发生,平均发生率占当地秧田面积的18.2%,对早稻秧苗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2    发生特点
  罗城县水稻立枯病发生时间主要在每年3月早稻育秧期间,此时气温为7~15 ℃,春季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使秧苗的抗寒、抗病性显著降低,土壤病菌易侵入危害。出现的立枯症状分芽腐、针腐和枯黄3种情况。芽腐在谷芽出土时发生,幼芽先变褐色,芽基部出现红、白霉状物,后腐烂而死;针腐在立针至二叶期发生,秧苗心叶枯黄,卷筒不展开,根部变褐黑色,针软易扯断,苗床成窝死亡;黄枯在秧龄2.5叶后发生,病苗叶尖无水珠,叶片萎蔫枯黄,秧根易拔断,病株移栽大田后青绿枯死。罗城县秧苗立枯症状详见表2。可以看出,罗城县早稻秧苗生长期间,由于前期气温较低,芽腐发生率较高,其次是针腐,再次是枯黄。
  3    发生原因
  罗城县水稻立枯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早稻秧苗素质和单产的提高。据2019年3月在罗城县东门镇中石村、乔善乡乔本村、纳翁乡肯才村、兼爱乡甘逢村、黄金镇寺门村、怀群镇江村、天河镇华张村、龙岸镇高安村等8个重点稻区调查,发现早稻秧苗立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播种后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膜内湿度大于80%,加上光照和氧气不足,根系发育受阻,秧苗生理失调,光合作用减弱,抗病能力低,易感立枯病[1]。二是昼夜温差大,地膜冷凝水汽多,天气暴晴后叶片蒸腾失水超过根系吸水,导致茎叶细胞脱水而引起青枯病,尤其在2.8~3.5叶时最为明显。三是秧床土壤不消毒,丝核菌和镰刀菌等立枯病原菌侵入并传播蔓延,在低温阴冷天气条件下会加重病害的发生[2]。四是播种密度过大,秧苗生长拥挤,株间争光夺肥,长势细弱,抗病抗逆性差是发生立枯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4    防治措施
  根据罗城县植保部门近年来的防控经验,在防治中要以健秧防病为主,以治疗为辅。发现立枯病症状时,不盲目用药,充分考虑秧苗生长环境条件,因时、因地、因苗防控[3]。通过改善苗床酸碱度、温湿度、速效养分及施药控制,有效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4.1    适期播种,合理稀播
  早稻播种应在气温稳定高于12 ℃时进行,不盲目抢早。在生产操作中,农民为了节省秧盘、农膜等投资,常常加大播种量,造成秧苗过密。根据罗城县近年来早稻不同播期与密度的育秧试验,早稻在3月10—15日播种,光温条件较适宜秧苗生长。同时,应合理稀播,大田准备旱育秧床675~750 m2/hm2,并施入腐熟细碎牛栏肥2 250~2 400 kg/hm2和45%复合肥(15-15-15)30.0~37.5 kg/hm2,与床土充分拌匀,播种量16.5~18.0 kg/hm2,使种粒出苗有足够的空间。播种后盖细土厚度1 cm,淋透水并保持秧床湿润,以利于培育多蘖、强根、抗病旱壮苗。
  4.2    调酸消毒,避免病害
  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土壤偏碱、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立枯病原菌侵染稻种胚根和幼芽而发病[4]。对中性和碱性的秧田土壤,在播种前要进行调酸消毒,能有效控制立枯病的侵染危害。具体操作是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当pH值为6.0~6.5时施用专用调酸肥30~40 g/m2,pH值为6.5~7.0时施调酸肥40~50 g/m2。调酸肥在播种前1~2 d施入床土并充分混匀,使土壤pH值调至4.5~5.5。也可以使用壮秧剂调酸和施肥相结合,每袋壮秧剂(2.5 kg)加入细土15 kg后均匀撒在20 m2床土上。经过调酸处理后的秧床,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秧畦,使床土处于湿润状态,可有效预防秧苗立枯病的发生。
  4.3    拱膜保温,通风炼苗
  低温是诱发秧苗立枯病的重要原因,在气温20 ℃以上的适温条件下秧苗一般不易发病。在早稻播种后要拱膜保温防寒,做到出苗前土温稳定在12 ℃以上,以确保谷种正常出芽。秧苗起针至一叶一心期应保持床土温度在15 ℃以上,同时将床土控制在湿润状态。二至三叶期时,将膜内温度保持在25 ℃左右,措施有揭膜换气调温,晴朗天气2 d换气1次,低温阴雨天气不用揭膜,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以促进“旱长根”。在三叶期后,要逐日揭膜通风炼苗,直到撤掉拱膜,使秧苗适应大田气候环境。通过人工干预锻炼秧苗的抗寒、抗病、抗旱能力,减少秧苗立枯病的发病概率。
  4.4    发病早期,及时防治
  在早稻秧苗二叶一心期,种胚营养已基本耗尽,此时最易发生立枯病[5]。对于一些地势低洼、营养不良、抗病力弱而诱发立枯病的秧田,除清沟排渍和补施断奶肥外,对发病秧田要及早喷药防治。可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 500~2 000倍液或3%立枯灵500倍液叶面喷雾,药液被秧苗根、茎、叶吸收后发挥作用,药效可以维持10 d,隔6~7 d再喷1次即可见效。
  5    参考文献
  [1] 安秀敏,马光泉,吴旭.水稻立枯病的研究现状[J].农业与技术,1996(6):27-28.
  [2] 杨根,王兆唐,唐福泉.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7(4):32.
  [3] 马袁勇.水稻旱育秧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医生,2004(3):25-26.
  [4] 于虹漫.水稻立枯病的防治[J].云南农业,2001(2):31-32.
  [5] 刘浩官,王锦旺.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1996(6):52-53.
  基金项目   罗城县优质稻产业开发示范项目(罗科A2018-2-3)。
  作者简介   梁孟冬(1975-),男,广西罗城人,农艺师,从事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指导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8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