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瓜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芳 张乐 李玲 马超 张云清 庞博 郝建强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辽宁、山东、安徽、浙江、陕西等6省市的西瓜生产主产区进行调研,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从组织管理、产地环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投入品管理、采收與贮运、生产废弃物处理等关键点,集成覆盖西瓜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
  关键词: 西瓜; 质量安全; 全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0)12-130-03
  西瓜味甜多汁,清爽解暑,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夏季水果之王。我国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西瓜这一夏季水果之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3]。但是如今农村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减少,且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陈旧固化,如何提高西瓜生产效率,科学高效地生产高品质西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有效解决连作障碍、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合理配比、贮藏运输条件对品质的影响、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程度依然较低等实际问题。
  为使西瓜种植生产向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自2018年6月起,组织对北京、辽宁、山东、安徽、浙江、陕西等6省市的西瓜主产区进行调研,调研内容涵盖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方式、田间管理、肥料施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方法、生产废弃物处理方式、产品采收贮运措施等西瓜生产全链条各环节。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规程编写项目(协议编号:CAQS-2019-04-01)的支持下,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进一步调研,查阅文献,组织专家论证后,集成了覆盖西瓜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规范,确保让广大生产经营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产品安全消费。
  1 组织管理
  基地管理者应对西瓜全程质量控制工作高度重视,严格贯彻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理念,为西瓜全程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制定发布并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管理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人员作用和权限等,应形成文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编制适用于本基地的制度规范,制度内容应涵盖基地管理、人员培训、生产操作规程、卫生要求、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投入品使用、采收后处理、包装和贮运、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产品追溯等,实现从生产基地到产品销售全过程质量受控管理。
  2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空气环境和灌溉水质良好、避风向阳、光照条件好、温差大、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土壤,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2016)对土壤、灌溉水等指标的要求。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评价。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应重新评价环境。自根苗种植西瓜最好选择水旱轮作5 a(年)以上的地块或选择3 a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土壤。为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也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每季生产前采用高温闷棚消毒土壤或基质,也可依据发病情况用多菌灵或代森锌等进行消毒。
  3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裂和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嫁接栽培时砧木选用亲和力好、抗逆性强、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的葫芦或南瓜品种。
  4 育苗管理
  多采用营养钵(穴)进行育苗。将优质种子浸种催芽后,播至盛有消毒处理过的营养土或基质的营养钵(穴)中。采用嫁接栽培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发生。苗期应通过严格控制温湿度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无籽西瓜幼苗出土时,易带“帽”出土,需摘除夹在子叶上的种皮。播种或嫁接后要根据生产进程严格温湿度管控,促进瓜苗健壮。达到壮苗标准时可定植[4-5]。也可根据需要从集约化育苗场购买健壮西瓜秧苗。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调控
  定植后缓苗前白天温度30~32 ℃,夜晚18~20 ℃;缓苗后至授粉期间,白天25~28 ℃,夜间13~14 ℃;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28~32℃,夜间不低于15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35 ℃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
  5.2 植株调整
  根据不同西瓜品种选择合适的整枝、吊蔓或压蔓方法:小果型西瓜可采用单蔓、双蔓或多蔓整枝,中大果型西瓜多用3蔓或多蔓整枝;小果型西瓜品种在苗高30 cm时及时吊蔓;大中果型品种地爬式栽培,应及时压蔓,第1次压蔓应在蔓长40~50 cm时进行,以后每隔4~5节压1次蔓,压蔓时各瓜条在田间均匀分布,主蔓、侧蔓都要压;坐瓜前要及时打掉瓜杈,只保留坐瓜节位瓜杈。坐果后应减少打杈次数或不打杈。
  5.3 花果管理
  小果型西瓜单蔓或双蔓整枝时留1个瓜,多蔓整枝时留2个或多个瓜;中果型西瓜3蔓整枝留1个瓜,多蔓整枝可留多个瓜;地爬式栽培的,果实停止生长后要进行翻瓜,翻瓜要在下午进行,顺一个方向翻,每次翻转的角度不超过30°,每个瓜翻2~3次即可[6]。授粉可选用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在每天6:00—10:00,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均匀地轻涂在结实花的柱头上,并做好授粉日期标记;667 m2放置1箱西瓜专用蜂,使用期35~40 d,到期更换。蜜蜂授粉的蜂箱放于设施中央,用药前应及时将蜂箱移出,设施的风口处应设置防虫网。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西瓜病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瓜蚜、甜菜夜蛾、蓟马、烟粉虱、小地老虎成虫、蝼蛄、种蝇等[7]。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态、生物等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7]。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土壤或基质严格消毒;严控各生长期的温湿度、施肥种类与施肥量,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果实品质。物理措施包括杀虫灯、黄蓝板、糖醋液、防虫网。生物措施包括释放天敌;使用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若需使用化学农药,参照《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瓜类》(GB/T 23416.3—2009)和《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要求,在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施用合适的化学药剂,坚决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限用化学农药,按照农药生产企业标注的使用说明合理使用农药,确保西瓜产品安全。植保产品施用器械使用后清洗至少3次,施用地块设醒目标记以防人员误入。   7 投入品管理
  应到正规农资商店购买植保产品、肥料、生產调节剂、土质改良剂等投入品。不得采购无登记证号、过期的、国家禁用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同时向经营者索票索证,建立并保存购买档案。
  投入品应按类别分别设专用仓库,张贴标识,专人专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等安全要求。
  配备专业农技人员指导员工规范生产,科学合理使用投入品,并建立完整的出入库记录。
  8 采收与贮运
  自授粉到果实成熟,小果型西瓜品种需25~30 d,中果型西瓜30~35 d,大果型西瓜35 d以上。采收时应超过最后一次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收后按照大小、形状、皮色、成熟度进行分类分级。需包装时,包装材料安全优质、绿色环保,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严格控制温湿度。运输过程中注意防冻、防雨、防晒、通风散热、防机械损伤。
  9 生产废弃物处理
  废旧的地膜和营养钵(穴)、农药及肥料包装统一回收并交由专业公司处理;植株残体可以采用太阳能高温简易堆沤或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车处理。太阳能高温简易堆沤操作方法:拉秧后,将植株残体集中堆放到向阳、平整、略高出地平面处,摞成50~60 cm高,覆盖4层及以上废旧棚膜,四周压实进行高温发酵堆沤,以杀灭残体携带的病虫;根据天气决定堆沤时间,晴好高温天多,堆沤10~20 d,阴雨天多,则需适当延长,发酵后可作有机肥利用[8]。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车处理方法:拉秧后,将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车开到田边,固定拖车支腿,确保消毒设备操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启动机器,把植株残体送入臭氧垃圾处理车内,在残体粉碎后,利用臭氧超强的杀菌功能,臭氧消毒0.5~2.0 h可将残体所带病虫全部杀灭,消毒后的有机废弃物还可就地还田利用。
  参考文献
  [1] 马超,曾剑波,曾雄,等.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吊蔓密植抢早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4(1):83-85.
  [2] 曾剑波,朱莉,李琳,等.北京地区西瓜甜瓜栽培技术现状综述[J].中国瓜菜,2014,27(5):68-70.
  [3] 刘喜存,王文英,郭春江,等.总量控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32(5):42-44.
  [4] 孙静宇,黄远,孔秋生,等.南方地区以西瓜为主的6种设施瓜菜周年高效种植模式[J].长江蔬菜,2014(15):26-27.
  [5] 张华峰,郭焕茹,张蕾琛,等.设施嫁接小果型西瓜轻简化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4):43-45.
  [6] 张烨.小型无籽西瓜设施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3):40-42.
  [7] 马超,吴学宏,郭喜红,等.北京市西瓜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J].中国瓜菜,2019,32(12):88-90.
  [8] 庞英华,朱徐燕,袁福权,等.蔬菜植株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技术[J].上海蔬菜,2011(2):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88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