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教学方案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秀林
摘要:在“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方案设计进行了探索。首先对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创建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特色,采用实训平台建设与多媒体课程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在检测技术岗位上操作的熟练度,为其“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检测与评价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的关键组成部分。医疗器械检测技术类岗位要求从业者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标准、掌握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能够编写医疗器械产品标准、能独立设计和完成检测程序。在“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建设中,根据上述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动态,以教材和教学内容建设为中心,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本课程始终保持其跟踪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前沿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具备基本理论基础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则
理论教学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理论教学离不开技术含量高、紧跟该领域发展的国际前沿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有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程建设包括教材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师内涵建设等,为了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的资料,如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等,及时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以GB/T16886的内容为主线,紧紧围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体内植入器械的质量与安全方面,全面而翔实地介绍了常用无源医疗器械及其标准和检测方法。第一部分介绍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第二部分医用注射、输液、输血器具的国家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第三部分血压计检测标准及其方法;第四部分医疗器械中不溶微粒的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第五部分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仪器;第六部分人工心脏瓣膜检测标准及方法;第七部分外壳植入器械相关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第八部分血管支架及其检测方法;第九部分中空纤维透析器及其检测方法,第十部分人工晶体及其检测方法。并且本课程配套了相关课程设计指导教案包括血液透析器相关指标检测的试验、无菌试验、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试验、溶血试验等新的检测项目的检测试验。通过理论教学及课程设计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配套实验的创建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实验以常用的无源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为基础,以最新的无源医疗器械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为主线,对医用输液、注射器具、血液透析器等无源医疗器械进行物理性能检测、无菌检查、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以及血管支架的溶血检测,学生们通过一系列无源医疗器械检测的实验技能训练,一是掌握了方法,二是学会了对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三是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四是启发了学生的研发观念,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有能力适应相关的科研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工作,在无源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主要配有的检测设备有:注射针刚度检测仪、注射器密封性能检测仪、注射器滑动性能检测仪、落地式双级反渗透纯水制备系统、电阻法微粒检测仪、光阻法微粒检测仪、气相色谱系统、无菌检查仪、电子天平、离心机、干燥箱、CO2培养箱、双向电泳系统、超净工作台等。
四、结合理论教学方案,建设学习实践场所
实践教学以理论课程为指导,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本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检测技术在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所谓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医疗器械检测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了上海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市东医院、康德莱集团公司、上海医疗器械厂、上海诺成电气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这些实训基地都具有高水平的装备、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环境,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实训环境中开展辅助教学,从设备的认识与操作,到部件、整机的安全、性能检测,学习领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再密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这些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互动的实验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跟踪国际前沿动态,设计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使学生熟练和理解和应用,切实提高检测医疗器械的能力。
五、教师队伍建设
优良的教师团队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医疗器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在企业聘请的技术工程人员、工人师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实践性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以及质量高低的大事,参与本课程建设的教师对理论性及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情况能做到非常熟悉。团队中的成员均已获得副高职称,两年来积累了许多教学和科研成果,他们深人生产第一线,摸清企业设备、工艺、产品结构以及医院使用情况等,尽可能多的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为学校培养双师型人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能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为企业作贡献,达到双赢的目的。
六、课外拓展,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除规定的课程学时外,另外特别建成了《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网站,网站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实践性教学、最新发展动态等。研究制作的“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多媒体课件,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而真实。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资源去学习与巩固。课程网站上扩展的最新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学生互动平台搭建等在网上实现课程教学,为同一领域教师教学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和共享教学资源,能进一步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七、考核方式和教学反馈
学习领域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考核涵盖实训项目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实践环节在设计上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中,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全部项目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环节的考核。期末考试也注重能力考核,除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把大量的平时训练项目改造成考试题目,让学生不必死记概念,而要强化能力训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教师与学习环境之间构建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预期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改革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改革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了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利用网络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检测仪器及检测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器械检测标准也必将不断地更新,许多旧的检测方法将被淘汰。为了跟踪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进步,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网络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了解检测标准的最新动态,以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日益苛刻的医疗器械监管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东衡,严红剑.基于工作过程的《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93-94.
[2]徐秀林.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0,8.
[3]徐春辉《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704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