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那么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新课标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讲究方法,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涌动无穷的生命活力。
一、利用生活原型展开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与内容相关的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洗手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还有,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我根据班上男生22人,女生23人,这一数据设计习题: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习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不枯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把经验转化为知识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经验。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速度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四、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
五、有效将死板、抽象问题转换成具体、形象的问题
数学中的数字教学原本枯燥乏味,但是紧扣生活,是数学问题具体化会使死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理解定点、定长的概念时,教师先可以展示生活中操着绳子的小球抡动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再问园林工人是怎么画圆的等等。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圆会画得这样好?在谈论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定长、定点、圆的概念和画法。
六、回归社会生活,感悟数学的实践性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运用。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时,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就可以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①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息,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划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②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怎样存钱最划算。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在学完“长方形面积”这一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回家量自己卧室的地面,算出地面的面积,并将计算结果带到班上交流。学生到教室后发言非常积极。这样,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方法,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应用能力,悟出了“数学新”、“数学美”的真谛。学习了“统计图”后,就可以安排“交通中的数学问题”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到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调查统计非机动车违规情况,然后将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分析调查结果并写成研究报告。小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5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