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国锋 崔月峰 孙国才 李大伟 马晨
摘要以超级稻铁粳7号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群体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在分蘖前期的干物质重有所增加,但对茎蘖数影响不大,而在分蘖后期,干物质重未表现出优势,但茎蘖数显著提高。综合来看,施纯氮157 kg/hm2效果最好,通过提高实粒数7.4%~14.4%、千粒重1.6%~2.8%和结实率11.6%~24.2%来维持产量稳定,达到低投入平产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氮素;超级稻;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产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S1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094-02
水稻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快和最有效的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氮素营养状况与水稻产量形成关系密切[1-3],确定合理的施氮量是实现水稻多目标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水稻生产中出现不少不合理施用氮肥的现象,不仅造成水稻氮利用效率下降、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效益降低,还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导致水稻贪青晚熟和减产,不能充分发挥土壤稳定持续的生产潜力。因此,笔者通过选用辽北地区主栽品种超级稻铁粳7号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超级稻铁粳7号,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其穗型直立,主茎15片叶,生育期153~155 d。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内水稻试验田。田间土壤为棕壤土,耕层0~20 cm土层含全氮1.32 g/kg,全磷0.59 g/kg,全钾30.5 g/kg,碱解氮134.0 mg/kg,速效磷35.1 mg/kg,速效钾72.0 mg/kg,有机质21.2 g/kg,pH值6.2。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施纯氮157 kg/hm2(N1);施纯氮207 kg/hm2(当地水稻生产惯用施氮量)(N2);施纯氮257 kg/hm2(N3)。4次重复,小区面积39 m2,随机区组排列,共16个小区。各小区单独打埂,单灌单排。
1.4试验实施
采用塑料小棚旱育苗,4月11日播种,5月25日插秧,9月30日收获,插秧规格为30 cm×13 cm,每穴3苗。所有处理均施用相同数量的磷肥(P2O5:103.5 kg/hm2)和钾肥(K2O:78.0 kg/hm2)。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作基肥和穗肥各施50%,氮素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分别占纯氮量的60%、30%和10%。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同一般生产田。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个小区于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取代表性植株5丛,放烘箱经105 ℃杀青30 min,然后80 ℃烘干至恒重并称取干物质重。每个小区都标定调查点10穴,从6月10日至8月12日,每隔6 d调查1次茎蘖数。9月27日取样,风干后室内考种,调查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成熟期每小区选6 m2实割,晾干,人工脱粒后计算产量。采用Excel、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干物质积累
从图1可以看出,铁粳7号的干物质积累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在分蘖期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升高干物质重呈增加的趋势,说明氮肥用量越大,水稻分蘖前期干物质积累的越多。在齐穗期各施氮处理的干物重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这3个氮素水平对水稻拔节至齐穗的时期内干物质重的影响较小。在灌浆期处理N2干物质重高于处理N1、处理N3,N0最低,仅为为12.25 t/hm2。在成熟期高氮处理N3干物重表现为最高,为20.17 t/hm2,分别比处理N1、处理N2高5.8%和3.1%,说明充足的氮素供应使得水稻后期干物质增加快、积累多,但与处理N1、处理N2的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可知3个氮素处理在分蘖前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能显著增加水稻的干物质重,在后期却并未表现出优势,对干物质重影响不大。
2.2茎蘖动态
从图2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茎蘖数都是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氮肥是影响水稻分蘖的最活跃因子,在水稻移栽后22 d前的生长阶段,高氮处理对茎蘖数没有促进作用;移栽后28 d,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氮肥用量的提高促使茎蘖数增加,始终表现为处理N0<处理N1<处理N2<处理N3。移栽后40~52 d期间,氮肥施量越少,茎蘖数下降速度越快,主要因为分蘖氮肥的施量少,田间维持无效茎蘖所需的氮素少,造成茎蘖的消亡速度快,而高氮处理N3茎蘖数并未下降,在移栽后52 d达到高峰苗,说明足够的氮素供应可以促进茎蘖的再生。水稻进入拔节期后,处理N1的茎蘖数急速下降,至移栽后58 d时,处理N2、处理N3茎蘖数分别高于处理N1茎蘖数的11.3%、16.1%,说明高氮施肥能显著提高后期茎蘖数,但这可能会造成无效茎蘖数的增加或是小蘖小穗数量的提升。
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3个施氮处理对穗长基本没有影响,有效穗数、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表现为处理N3最高,分别比处理N1增加11.84%、9.18%和9.55%,比处理N2增加7.59%、7.06%和5.42%,其中有效穗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为处理N1最高,分别比处理N2增加7.38%、1.58%和11.57%,比处理N3提高13.37%、2.80%和24.23%,其中处理N1和处理N3的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从实际产量来看,处理N3产量最高,达9 917.7 kg/hm2,比处理N1和处理N2分别提高了1.29%和0.6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高氮量条件下能够促进茎蘖数的增加,提高成穗率,但同时使得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下降,这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增多,造成群体郁蔽恶化,影响籽粒的有效灌浆,使得千粒重降低,增加了秕粒数,而低氮量条件下更能协调地解决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虽然相对降低,但与高氮量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施纯氮157 kg/hm2条件下更适宜成为铁粳7号的高产高效施氮量措施[4-5]。
3结论与讨论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6],大面积生产中多数农民凭经验施肥,氮素施用量普遍偏高,结果影响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且造成大量肥料流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本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群体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均有所增加,但结实率却显著下降,造成产量并未显著提高,也就是说高投入平产出,经济效益降低。该试验中比当地水稻生产施氮肥水平降低30%的施氮肥水平N1(施纯氮157 kg/hm2)效果最好,产量构成因素较正常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7 kg/hm2)、当地水稻生产施氮肥水平提高30%的施氮肥水平N3(施纯氮257 kg/hm2)更加优化更加协调,说明施纯氮157 kg/hm2可合理调控水稻的碳氮代谢,控制水稻抽穗前期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保证水稻具有适宜穗数,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改善群体质量,促进提早抽穗、有效灌浆,提高千粒重,增加结实率,进而维持产量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刘艳阳,张淇程,宋浩,等.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6(3):300-302.
[2] 黄元财,王伯伦,王术,等.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88-692.
[3] 杨益花,张亚洁,苏祖芳.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晌[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12(1):5-8.
[4] 方秀琴,都兴林,刘曼玲.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4):37-40.
[5] 宋桂云,徐正进,王云,等.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413-415.
[6] 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等.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J].作物学报,2001,27(5):665-67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