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获嘉县气候特征分析及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娟 祝新建

  摘要对获嘉县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气温与降水等要素的月际分布,指出该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暴雨、大风、高温等,并提出灾害性天气防御对策,以期促进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河南获嘉
  中图分类号P467;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03-02
  
  获嘉县地处豫北平原,北纬35°2′~35°20′,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长21.4 km,南北宽34 km,海拔为77.6 m,地势基本无起伏,较为平坦。获嘉县距县城逾38 km,北邻太行山,受平原和山区气候共同作用,使得该区域夏季降雨变化明显不一致;平原区南北气温无明显差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极端气象灾害[1],探明获嘉县气候变化情况,针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御对策,对保证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获嘉县气候概况
  年平均气温14.4 ℃,最冷月平均气温-0.1 ℃,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5 ℃,极端最低气温 -20.3 ℃。年平均降水量554.3 mm,时空分布不均,其中6―8月降水量345.1 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年平均相对湿度67%,最小相对湿度0。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无霜期220 d。全年日照时数2 206.4 h,占可照时数的50%。年平均风速2.2 m/s,最多风向为东-东北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 585.0 mm。年雷暴日数22.5 d。
  2获嘉县气候变化分析
  2.1气温
  由图1可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72年6月,温度达42.5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1年12月,温度达 -20.3 ℃。夏季平均气温较高,冬季较低,四季分明。
  2.2降水
  由图2可知,降水最多出现在1994年7月,平均降水量436.7 mm,12月降水最少,1971―2000年中有10年降水为无效降水。其中6―8月降水量最多,且较为集中。
  3灾害性天气
  3.1冰雹
  1971―2010年,获嘉县大小冰雹过程共出现12次,累计受灾面积为3.75万hm2,造成经济损失达6 587万元。获嘉县农业生产受冰雹危害主要存在3条路径:一是修武县纸房―李村―张巨―中和―太山;二是峪河口―照镜―城关镇―大呈―太山;三是辉县峪河口―马场―狮子营―张巨―徐营。其中以第1条路径对获嘉县的农业生产的危害和损失最大,且发生次数最多。如1999年5月25日一次降雹过程,受灾面积达5 466.67 hm2,造成经济损失2 687万元。
  3.2暴雨
  1971―2010年,获嘉县出现暴雨降雨量在50 mm以上的有17次,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的有8次,降雨量在200 mm以上的有4次,受灾面积累计10.6万hm2,经济损失累计8.35亿元。危害获嘉县农业生产的降水分主要有2种,即太行山区的雷暴雨和西南方向的雷暴雨。其中对获嘉农业生产的危害最严重的为西南方向雷暴雨。如1992年8月11日的一次降雨,降雨量达200 mm,造成2人死亡和381头牲口死亡,受灾面积17 963.33 hm2,经济损失达3.8亿元。
  3.3大风
  1971―2010年,获嘉县共出现大风26次,累计受灾面积达6.07万hm2,造成经济损失2 699.5万元,其中东北风或西北风转东风产生的危害最大。如1990年6月28日,获嘉县西北风转偏东风9~10级,造成14条电力通讯线路中断,总长153 km,导致全县停电,工业停产近20 h,其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2]。
  4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
  4.1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一是加大气象探测的时空密度,及时提供探测资料,从而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目前,获嘉县已初步形成探测网络,包括自动雨量站、雷达探测、地面观测、卫星云图等,可较为准确及时地获取到灾害性天气信息。二是加强科研,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对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条件、致灾因子、移动路径、影响范围等进行深入研究[3]。
  4.2熟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级
  一是各单位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预警信号的宣传工作。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厂矿企业和企事业应当知晓冰雹、暴雨、大风等预警信号由名称、标准、图标和防御指南等组成,尤其是防御指南的内容。二是了解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如暴雨预警信号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为4级;冰雹预警信号分别以橙色、红色等表示为2级。
  4.3建立灾害性天气信息网络和应急体系
  一是建设灾害性天气手机短信发送平台[4]。市、县气象部门分别建立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平台,其中市级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平台辐射至市相关部门和市区各社区、学校、企业、乡镇(村)等;县级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平台辐射至县相关部门和县城社区、学校、企业、乡镇(村)等。二是实行灾害性天气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社区主任、学校校长、乡镇长、村(居)主任为气象灾害防御第一责任人,社区、学校、乡(镇)、村(居)都要指定1名灾害性天气信息联络员;上述人员手机号码全部分别录入市、县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平台。人员号码簿维护由市、县气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4.4建立灾害性应急预案
  认真落实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灾害性天气信息联络员应保持24 h开机,收到气象信息后应立即向第一责任人汇报,并通过广播、电话、网络等渠道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传达所属责任区相关人员和民众。第一责任人应根据灾害性天气类型及时决策,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做好本部门、本单位对灾害性天气应急防御的组织、指导、发动和实施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特点和对灾害的防范能力,组织编写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在适当时间组织演练,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各地要将该区域所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和灾情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气象部门报告,并加强灾中服务和灾后调查评估。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或防御组织不力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5参考文献
  [1] 林琳.加强综合观测防御极端灾害[N].中国气象报,2008-03-21(1).
  [2] 祝新建,耿俊平,苗国柱.灾害性天气对获嘉县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221,225.
  [3] 莫爱勰,马丽征,蔡涛,等.影响卢氏县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S1):112-114.
  [4] 赵群,黄洁贞.浅谈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气象短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143-14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