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 慧
摘 要:课堂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就大学英语课堂讨论的必要性、讨论的类型、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和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四个大问题进行探讨。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发思维等作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可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得学习潜能得以发掘,快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课堂讨论 启发式教学 交际能力
一、英语课堂中组织讨论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的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项信息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而是讨论者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赵叶,2001)。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始终是课堂中心,上课时间约80%至90%都是由教师占用,剩下的时间学生即使参与课堂活动也只是被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朗读课文,学生充当的角色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丝毫的体现,这导致了学生学英语只学不用,英语考试中成绩好的同学却不能用英语交流。近年来,随着英语口语用途的增多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口语能力要求的提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扩大以及人们应用英语进行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增多,英语口语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国家教育部也正式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新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把灌输现成知识的教育变为启迪方法的教育,变为发展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教育。笔者认为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失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一个好方法。
二、英语课堂中讨论的类型
一般来说,课堂讨论分为三种类型: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和辩论式讨论。(余艳娟,1998)。
全班讨论适用于难度较低、参与性较高的教材内容。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到最初接触题目时同学们都没有陌生感,各自在心目中都有一定的观点、想法,而且尽量做到使讨论题目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有开口的欲望。比如,《新视野读写教程III》第一单元题目是“I Am Home”,在进行全文讲解之前就可以组织全班讨论,如:What comes to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home”? Did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with leaving home and being away from your parents when you were a child? How did your parents support and help you when you were busy preparing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学生们对以上这些讨论题目一点也不会感到陌生,相反大家对家的感觉,对离家在外上学的艰辛,对备战高考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等都会有深深的感触,这些题目抛出之后大家都会跃跃欲试。经过讨论之后再讲解文章的要点,学生们就会对本单元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组讨论是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讨论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就笔者而言,我授课班级的人数在45―50人之间不等,要进行小组讨论的话,基本上将4―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当然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就会使小组讨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Six Keys to Success”一文之前,把学生分成小组,经过15―20分钟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一个发言人来谈谈大家认为的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等话题。这样一来就会使每个同学张嘴交流的时间较以往那种单一的提问方式成倍的增长,有效地延长了每个同学参与讨论的时间,同时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余地,更好的启迪思维。此外,小组讨论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取长补短。
辩论式讨论也属于课堂讨论的一种,这种讨论适合于明显可以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却都言之有理的教材内容。一般来说,这种讨论方式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把问题抛给学生们以便大家各自找相应的论据。上课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即正方和反方,给大家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就各自所持的论据进行一定的交流协调,然后进行辩论。比如辩论“Should we go on study after graduation?”,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观点很明确,要么继续学习,要么先找份工作再说。相对于以上两种课堂讨论方式,可以说辩论式讨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思维的敏捷程度及逻辑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英语课堂讨论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全班讨论由于参与其中的学生多,受众面广,每个学生平均发言的时间有限,大家一起发言没有压迫感,有的同学不愿参与其中,总会有一种事不关已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调动,在设计论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并且题目的难度应该中等偏低,保证大部分同学都有开口表达的能力和勇气。小组讨论学生们很容易讨论一会儿就聊上了,纪律不好管理。要么就是大家把讨论的结论当成作文写出来照着读,要么在小组中非常信赖成绩好的学生,认为他们就是权威,丧失自己的责任感,久而久之变得懒惰,不愿意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且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短暂的参与到每个小组当中以了解每个小组的进程或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协调纠正。辩论式讨论由于场面紧张激烈,即便是口语好的同学也吞吞吐吐,错误率极高,能真正参与其中的同学太少,还有些同学不明确讨论的范围,往往辩论会从正方或反方开始离题,接下来的讨论就离论题越来越远,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中断以调整辩论的方向,或冷场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另外,教师应把握好辩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辩论到无话可说时机械重复说过的论点。
四、英语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良好的指导者。有人认为学生开始讨论后,教师就不必操心了,最多当个旁听者。其实教师有更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在讨论中大量使用汉语,教师要向他们讲清楚尽量用英语交谈的重要性。并教他们一些克服表达困难的技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如重复问题、解释不懂之处,以至提醒关键词语。”(张正东1999)。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教师是良好的监控者。教师要全面监控、引导、帮助学生,适当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维持课堂的纪律和秩序。另外,教师在关注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讨论的时间,不至于使课堂剩余时间太多,或是学生的活动被下课铃声打断。再次,教师是良好的鼓舞者。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总会遇到沉默不语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开口,不怕出错。最后,教师是良好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讨论,这样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并且增强了他们参与的愿望。
总之,课堂讨论是锻炼英语交际能力的最好方法,它丰富了英语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中组织讨论是必要的。正如张正东所说:“在外语教学中,知识是技能的酵母,酵母是酿酒的必要因素,离了它酒酿不出来,但使用酵母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酵母,而是为了生产酒。所以在外语教学中,知识非教不可,而教知识也只能为培养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服务。”因此,组织得好的讨论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交流,使“酵母”成功地酿出醇香的“美酒”。如果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多注重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那么课堂讨论对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与文献:
[1]赵叶.英语课堂中组织讨论的艺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2]余艳娟.课堂讨论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J].广州: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1).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