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2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庆夏 张秋林

  摘 要:本论文基于浙江财经学院2006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2+2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诞生背景和基本架构,重点阐述了在新教学模式下以小组活动为核心的面授课堂。
  关键词:2+2英语教学新模式 小组活动 面授课堂
  
  1. 引言
  
  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批示范高校之一,浙江财经学院在2006级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了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示范班级的任课教师之一,笔者在新教学模式下探索创新,通过小组活动,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倡导RICH教学理念,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综合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Integrated curriculum)、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帮助学生建立话语主体身份认同感,并同时寻求教师自我发展道路。在过去一年的改革实践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也切身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活力和收获。
  
  2. 2+2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并对教学模式作出如下描述: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诞生。本文所说的“2+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浙江财经学院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一周四节面授课变成了两节课在网络教室自学,两节课在多媒体教室面授。开学第一周就将40至50人的班级分成A和B两大组。在2+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下,A大组在面授课堂时,B大组则在网络教室进行自学,反之亦然。面授课堂除教师适当讲解重点难点外,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给学生做课堂活动。学生在网络教室需要完成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每个单元的视听说练习(需网上提交);每个单元的词汇、句型、以及课内课外阅读材料的预复习;每个单元的听力和精读小测试(需网上提交)。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融入在网络课堂的自主学习和面授课堂的小组活动中了。依托网络课堂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全自主和个体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调整学习进度和节奏。当然教师对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学习状况的实时了解与监督,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疑点难点通过网络及时解答也保障了网络课堂的有序有效开展。
  
  3. 以小组活动为核心的面授课堂
  
  3.1 小组与小组活动
  小组一般被定义为互相交往、彼此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并把自己看作一个小组的几个人。在课堂上小组被当作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指两名或多名学生共同致力于完成一项任务,一组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和控制的情况下承担和执行任务,并在特定时间段内达到与任务相关的特定目标。小组活动以学生的密切配合为基础,以面对面的交际谈话为形式,所有学习者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每人对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否都负有责任并在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互相依靠才能成功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对完成任务有所贡献,他们既要提供信息,同时又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来获得信息,因此,小组活动在小组成员中平均分配责任,以面对面的语言交际形式来体现学习者积极合作、各负其责的精神。在本文中,小组活动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手段进行阐述的。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庞继贤,2000:424-430),小组活动(group work)能减轻学习者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活动也能使学习者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问和机会来练习使用目的语。小组活动常以通过完成某种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通过意义共建增进语言习得。
  小组活动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同时又受制于群体规范的制约,服从小组的价值追求。小组、大组到班级是由小到大的群体,而小组长、大组长到课代表甚至教师,实际上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学生开发了合作、探索、组织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课堂上的英语听和说突破了语言技能的简单训练和培养,而成为人际互动与个性化思考的展示平台和空间。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和语言主体性得到挖掘和强化,听说技能内化为展示个体生命特质的载体与工具。真正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口话我心”的境界。
  3.2 面授课堂的组织与开展
  对于面授课堂的组织,目前大部分班级都采用以小组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浙江财经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级教学,根照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成一、二、三级三个起点,按混合专业分英语班。这给建立小组带来一些不便,因为学生不是来自同一个自然班(专业班),而是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背景的,上完英语课后各奔东西。笔者的做法是按照学生专业相同相近、个人志趣相投以及学生自愿等原则分组,在每个大组内分出4至5个小组,每小组4至6人,在学生自荐的基础上分别产生各大组负责人和小组负责人。小组在形式上确定下来之后,真正的实现在于课堂活动的策划、准备、展示和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浙江财经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本身的主题性单元编排为开展课堂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上面授课,各班教师的通常做法是:至少提前一个单元根据下一单元主题设计好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供学生选择准备,当然各小组也可以在主题相同相关相近的前提下自己设计课堂活动。下一个单元的活动安排和相关预习材料与要求一般都会提早一周时间公布在网络课堂或放在公共邮箱里。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做好词、句和文章阅读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会就每个单元的话题选择或策划、组织小组活动。这个阶段是每个小组在面授课堂之外的准备过程。各个小组的成员上课前共同搜集资料,准备各类活动,相互合作帮助。每个小组个性化地利用网络课堂提供的资源以及其他一切可利用资源。
  上课时,每个小组来展示他们准备的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不限,可以做成海报来课堂展示讲解,可以模仿电视节目的脱口秀或访问,也可以是小组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各小组以他们认为恰当的方式将他们的想法见解、经历体会、甚至痛苦困惑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有竞争,有交流,更有互相学习,面授课堂由此实现了由学生真正主导。
  
  4.结语
  
  在2+2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开创新型课堂组织方式,以学习兴趣为导向,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紧紧凝聚在一起,课堂不再仅仅是听说技能的训练场所,而是融会了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对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习者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超越了语言技能的束缚和思想压力,逐渐显现言谈者的话语主体身份认同感,最终超越听说读写等课程分类的界限,使得英语学习进入RICH的新境界。以构建学习共同体来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意义,对于其他课程也应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Long, M.,& Porter, P. Group work, inter-language 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85, 19/ 1.
  [2] Pica, T. Classroom interaction, participation and comprehension:Redefining relationships [J]. System, 1991, 19/4.
  [3] 黄爱凤. RICH教学学生学习档案评估模式研究[J]. 浙师大学报, 2004, (01).
  [3] 庞继贤,吴薇薇.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6).
  
  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J049006048)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