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开英 刘文伟

   [摘要]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活语文课堂
  1.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2.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多赞赏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总是脸带微笑,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知道老师正期待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教学效果当然会更有效。
  3.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应该使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教师应真正走过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有效教学实施环境。“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教师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了。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方向的和提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及时处理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的过程。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呢?
  1.教师的教学反馈内容要正确
  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因此,为了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态度就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
  2.教师的教学反馈时机要及时
  教室的空间有限,45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初中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为正确。
  3.教师的教学反馈方式要灵活
  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确教学方法,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社戏》最后一段,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学生小组讨论在原定教学时间里,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练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时增加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4.教师的教学反馈应因人而异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时更要因人而异,而这也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中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的学习勇气,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积极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关注智慧的教育。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