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通过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97-02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建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划,学生背”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就必须找准学生“学习力”的兴奋点,精准发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仍存在无效或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课堂中讲授的比较多,学生参与互动的比较少,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驱使下,考试的强压下不自觉地去学,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教师主宰课堂,师生主客体错位状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教学方式走向两个极端
  目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应变新课改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要么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教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用单一、机械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主导着课堂;课堂教学要么变成了纯粹的活动课,形式上也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起来”,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缺乏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3.学生评价标准的不合理
  社会上为了高考而读书的风气普遍盛行,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学校注重升学率的高低,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学校与家长的双重重压下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学习有效性偏低。
  为了实现从“低效课堂”向“有效课堂”的转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还课堂于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对未来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准确定位、放归主体,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创设机会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鼓动、煽风、点火、助燃、引爆),学生畅所欲言,思维激荡,精神亢奋,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即使是枯燥无味的内容,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让课堂成为智慧绽放、流光溢彩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
  2.精心設计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线,课堂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总体设计。教学设计实质就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4]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根据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做到讲练结合、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教学过程可以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完整思维过程。
  如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题中,我设计了这样五个环节。环节一:一切“蛋糕”感知公平。将知识生活化,通过学生亲自切蛋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分配过程中的难题,感受公平的重要性;环节二:思考现实寻找对策。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通过合作交流,寻找措施;环节三:再切蛋糕促进和谐。学生结合生活理解政府在再分配中的惠民举措;环节四:三切蛋糕要讲效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环节五:构建思维导图,总结升华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在情境讨论中归纳问题,再用演绎法进行生活化的拓展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视野开阔,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在教学中随时可能遇到挑战,这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5]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并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对话中交流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灵魂是分享,通过合作学习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分享彼此的智慧。[6]在师生互动,小组交流合作中,以对话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对话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7]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采用多元综合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调节等功能。而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仍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因此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只注重成绩的评价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要探索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多元综合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的评价学生。通过多元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不断地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6][7]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叶剑辉,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学苑教育,2009.
  [4]焦瑞斌,浅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网络.
  [5]莫小卫,教学讲解技能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