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勇明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提高,双向统一,是“质”与“量”的共同提升。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从号准知识重难点,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放大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体现活动指导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找准问题典型性,提高学生思维创新性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教学质量 学习能力 教学成效 学生发展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技能,实现学生学习品质有效形成,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是一些单一的、固定的、强制的教学手段,学生虽然取得了成绩上的提高,但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发展,是一种违背学科教学初衷和原则的落后教学模式,它只是实现了教学活动“量”的提升,而没有实现学生“质”的增强。当前,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理念曾经明确指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文章,实现教学过程中“质”和“量”的齐头并进。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得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人认为如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号准知识重难点,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品质培养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做好教学要素的协调工作,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知识的协调,有序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时,要做好教材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内容,能对教材的整体要求和目标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掌握,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具有一定掌握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探知性活动以及问题教学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实现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准确掌握,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如在“菱形”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要求,将菱形的判定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探索、教师归纳、习题解答等方法,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在实际问题解答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加灵活的进行解答问题,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放大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体现主体特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着眼于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促使自身思维碰撞,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获得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立足于课堂,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将教学语言与情态、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以及变式训练,进行分组竞赛、抢答、限时练习、板演与学生个别练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统计初步”知识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做教师进行讲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为做好学习内容的讲解,主动做好知识内容的学习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认真收集相关知识材料,积极做好课堂讲解的各项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对这一节内容的讲解比较顺利,为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体现活动指导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动手探究、探寻现象本质是学生的天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陷阱和探究内容,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要领、过程等内容,进行适时的指导,同时还要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及时指正,实现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实提高动手探索的成效。教师在相似三角形的探究活动中,为了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探究实践,在向学生讲清活动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内容进行复习,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持,为学生探索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了铺垫。
四、找准问题典型性,提高学生思维创新性能力
数学家约翰•阿尔布斯纳特在《数学家言行录》中指出:“数学使思维产生活力,并使思维不受偏见,轻信与迷信的影响与干扰”。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需要培养,而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就是通过相应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要以教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为主线,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学和研讨的引导,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以及猜想思维等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培养,在问题解答训练上,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典型特征,选用一些能够凸显课堂教学内容,利于知识重难点教学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典型例题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如何添加辅助线”内容教学,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很好范例。教学中,教师选用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探寻出通过不同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从而找寻到许多添加浮现的方法,实现了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有效增强。
总之,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落实新课程理念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抓住教师、学生、课堂等教学要素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采用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内容选读(精编版).
[2]钱谷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3]谭强.初中数学主体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4]陈健.浅谈初中数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