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洁
[摘要] 深入分析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探讨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新课程视野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新要求 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必须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牢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呈现出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认识上的深入,更加尊重学生个体等特点。
1.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新课程标准更突出人文内涵,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育维度的拓展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强化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课程目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并把前瞻性是首要位置。课程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纵向结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必须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
要在观念上充分尊重学生,教师视学生为平等的沟通对象。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来弘扬和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2.必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指挥棒”作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很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3.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特点
新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也提出的明确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汉字教学。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要树立发展的教学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着想。我们要通过学习、讨论、反思,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教育责任,真正让教育观念的转化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开放教学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把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还应联系教学与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新知,增强知识的真实度。
3.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内外要积极营造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语文交流与沟通,有丰富的载体运用语文知识。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形式,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自觉整合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娟.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9).
[2]王芳.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09,(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