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雨春

   [摘要] 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兴趣,能主动学习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也更有价值。
  [关键词] 欣赏教学 审美意识 交流 讨论 创造力 多媒体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老师们都会为怎样上好欣赏课而苦恼,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这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因此,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失去方向的时候,指明方向。而不是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擅于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只依附于教师,要学会利用手中的各种学习资料获得学习的途径。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上语文课之前教师总是会让学生进行事先的预习,欣赏课也一样美术教师也可以在课前请同学们做好预习的工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查找,事前对第二天要欣赏的作品进行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在了解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不会对作品作者一无所知,只能听教师的讲解。这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二、联系人文环境进行欣赏教学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文环境,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时不能只注重技法的介绍,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
  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在美术教材中都将我国著名的乐山大佛列入其中,大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对乐山大佛造型设计以及时代背景的介绍让青少年们对祖国优秀的文化遗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有效利用师生交流平台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欣赏,通过反复的欣赏与讨论,来解决欣赏中出现的问题,也促进了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可以从各方面,如对作品的题材、主题、造型等进行讨论,对作品的一些表现手法和技法,以及作品的层次感画面关系等做出讨论。还可探讨作品的风格,作者表现作品时的心情,以及作品的时代特点等也就是作品所隐含的意义。
  欣赏课的结束并不代表欣赏的结束,在课堂以外学生们任然可以继续欣赏,可以继续讨论,继续思考,继续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让这种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一直延续下去。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改变思维的方式,拓宽思路,提高审美的能力。
  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
  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可以欣赏世界名著或是世界的优秀遗址,也可以来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景和物,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古迹,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书本上的内容时,就容易忽略了身边这些丰富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如我们身边的岳庙,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西湖西北角。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岳飞纪念地。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西泠印社、印学博物馆、盖叫天故居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址。引导学生多了解身边的民族英雄,自己家乡的优秀遗址,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让学生了解到欣赏是不同形式和不同领域的,美术欣赏不是单一的欣赏,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欣赏。
  五、带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
  欣赏前,教师可以先围绕作品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你以前见过这样的作品吗?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你知道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以《飞天》一课为例,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形象的出现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的名称吗?”有谁对飞天有所了解,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的?飞天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必定会有些同学对此有所了解,在同学的介绍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会得到启发延伸出其他的问题,整个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们的思维也越发活跃,这样的欣赏是对学生们有帮助的欣赏,加强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我认为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正是需要这样的感知能力去赏析世界各国艺术大师们的作品,没有这样的感知力,任何一种创造性思维都不可能进行。多媒体的出现给学生们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今天的欣赏课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时代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如在《中国画欣赏》中,通过观察各种中国画图片,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了对中国画的一些不同见解,也在讨论的同时,了解了中国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优秀的作品欣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体会到一幅优秀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义。在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中,学生的视觉感受不断加强,思维的发展也不断提升,多媒体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小学美术欣赏课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认知等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更要努力让学生身在课堂,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感受世界不同的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杜卫著.美育论.教学科学出版社.
  [2]Priscilla Norton Karin M.Wiburg.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
  [3]丁宁.美术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