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丽娟
[摘要] 笔者在文中运用了美术理论知识,结合当前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缺乏的现状及对以往美术欣赏课的反思,阐述了新课改下在学校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美术欣赏、美术批评及语言评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 美术批评 评述能力
美术鉴赏是以客观的美术作品为对象,同时又必需有作为欣赏主体的人的参与。欣赏者的主观条件愈优越,对艺术的领悟与感受就愈深入;对于没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最美的绘画也失去光彩。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对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美术素养的形成,辨别美丑、识别善恶的审美态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其中在“欣赏•评述”中提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教学的观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与评述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美术鉴赏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发展,而必须经过教育。
一
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当我们观赏艺术作品时,是在接受艺术家心灵的倾诉。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描绘大自然名山大川的,这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激发人们的想象,使人在内心深处享受美的乐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许多学生在艺术作品面前仍是一片茫然,有些学生以丑为美,追求的只是由感官上的刺激所引起的“快感”,而不是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快乐。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学生在赞美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时,往往只会说:“这画画得真像!”不可否认,“逼真性”的确能够给人以愉快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多来自于对作者模仿能力的惊奇,而不是来自对艺术本身的欣赏和对其意味的品评,因而,算不上是真正的欣赏。欣赏活动的欣赏和评述,一般来说,是对艺术作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但要从美术形式语言方面探索艺术作品的特点,还应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去研究作品的意义。如果你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看不懂毕加索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毕加索在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到法西斯狂轰滥炸后,决定画这幅画以此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由此可见,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历史、社会、文化乃至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个性、艺术天赋等等方面紧密相关的。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欣赏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欣赏教学对作品进行讨论时仅做情感的联想,或只涉及美、善等内容,不涉及作品的形式特征。不注重历史文化背景。高层次的美术欣赏不仅要涉及作品的美、善和其他令人愉悦的特征,更要重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作品相对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为主的欣赏教学模式,让师生平等对话。以语言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解释和创作,使多种活动形成互补关系,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二
美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这意味着美术批评自身就是美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美术接受活动的一个层次,它与欣赏性的接受方式和层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对美术作品欣赏性的接受方式主要是一种直觉活动。在接受过程中欣赏者一直保持着对作品感性形象完整性的感知,关注作品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并且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爱好在欣赏性接受中起着主要作用。批评性的接受方式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批评不等于排斥,也不等于完全吸收,它是有鉴别地对作品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艺术批评”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标志,“批评”能力的高低是美术素养高低的标志。
当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说出:“这幅画很棒!”时,其他人有理由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我说出的理由不充分或引起了反对,就启动了继续讨论的按钮。批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学生从一种封闭的思维转向一种开放的思维,从一瞬间的好恶转向“要好好想想再做出判断”的状态。多数的欣赏者都会按照自己的本能,从喜好的层面开始。避免学生盲目做出判断,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某作品的感受、态度和直接反应。然后向学生指出,面对同一作品,其他学生和老师是如何反应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优秀的美术批评家学习,看他们对作品是怎样来批评的。这也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作品的批评需要主观判断也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判断对错并不难,难就难在对作品的深入细致的品读和分析。现实中人们之所以不具备批评能力,缺少的正是这种深入细致的分析。美术批评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判断的作品,它们即包括中外历代经典作品,也应含有有争议的作品和不成熟的作品,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三
美术欣赏和美术批评活动是美术和语言的碰撞点和交融处。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普遍存在表达语言匮乏现象。只停留在简单的判断上,使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开展的很难。这样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便停留在浅表层面。学生寻找恰当语汇的过程,是认识升华的过程,加深视觉感受的过程。
培养学生如何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并不是要培养美术评论家,欣赏与评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一幅画认真欣赏和评述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评赏和文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锻炼,同时也主动接受了一次审美的陶冶,以达到自己审美境界的提升。教学中发展学生评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握两点:一是多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个性化理解的富有创造性的审美评价,二是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审美评价。恰当地使用形容词如清新、明快、笨拙、流畅、凝重、结实等等来表达感受。对于抽象作品,主要从形状、色彩、运动方向、空间感等来表达。学生越是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就越有利于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我们的审美教育必将取得理想的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146.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65-266.
[3]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291-2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