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俊英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弘扬民族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要配合基础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全面教学素质和多种专业能力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以人为本
  一、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
  现阶段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合唱队、舞蹈队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团队很多,学生们在排练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无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去指导学生学习,不能胜任音乐教学辅导的需要。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的模式。这种以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专业的高、精、深,学生的专业口径越来越窄;音乐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生明显存在着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学生很少将曲式、音乐史、声乐这些知识与表演性和欣赏性课程内容融为一体。专业课自成一体,太重主修专业而忽视其它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差;从课程内容来说,部分知识和内容都过于陈旧,不能及时反映音乐学科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太少等。而且学生以主修专业课学好为最终目标,以至于有部分学生尤其是专业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毕业后不安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或不胜任中小学教育的多样性,它严重阻碍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应该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音乐教育。第一,音乐是一种文化,现代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也有它的多元性。第二,我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不同以往的明显创新,明确体现了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新型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集个人素质、音乐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一体,具有作为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能力。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同时,还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课程结构也要体现多元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程设置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有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当然,音乐课程改革并不是把现有的课程体系完全否定,而是与时俱进,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有舍弃、继承和创新。
  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遵循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教育,要求音乐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责任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思维活跃的中小学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大的兴趣。如果不加强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很难胜任知识和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工作。
  2.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注重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纠正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过窄的专业设置”等偏向。就高师音乐教学而言,演唱、演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必然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欣赏音乐时的想象与联想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我们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思维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性能力和素质的人才。
  3.重视和加强教育的文化含量
  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就会增强。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4.重视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
  首先,中华民族的音乐丰富多彩,民族音乐的教育在未来音乐教育的价值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其次,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第三,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不断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能力。第四,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还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
  5.重视艺术实践
  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经验,高师音乐教育应特别重视各种实践活动,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亲身获得音乐审美感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为主要手段,达到新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一,加强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科学文化基础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化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类的课程。
  第二,面对现代教育的复杂多变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开设如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课程。
  第三,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将音乐技能课和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全面音乐文化教育素质为目的来构建综合性学科专业结构课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应当开设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来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相适应。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例,激发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和音乐文化视野。在加强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增设中小学所必需的选修课程,技巧课有一对一教学形式,也有小组课或集体课。
  第四,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第五,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课教育见习课。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社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和中小学音乐课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本着以人为本和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原则,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师范教育的优势,培养21世纪新型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173.htm